朱國順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搶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后,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寫下了這段后來傳遍世界的文字,譴責他的祖國法蘭西和另一個帝國英吉利。雨果熱愛自己的祖國,但是英法聯軍在中國圓明園的作為,讓作家出離憤怒。
強盜在圓明園放火焚燒的那一天,是1860年10月18日,至今整整160年。160年間,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無時無刻不在控訴著強盜們的惡行,雖然強盜們至今依然會用一些“文明”“人權”的羊皮,掩蓋自己的狼子野心。
強盜闖入之前的圓明園,被稱為“萬園之園”,有著無與倫比絕世美景。強盜隊伍中一員這樣描述它:“中國皇帝的夏宮很有名,遠征期間,我一直在想象它的美麗,當我真的置身其中時,它的豪華仍然令我震驚……再也找不出可以與之媲美的花園了。”“法國所有的皇家城堡和宮殿,加起來也抵不上一個圓明園。”
雨果寫道:“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為皇四子胤禛的御賜花園,康熙帝為之題寫“圓明園”匾額,寓有圓滿明達之意。胤禛即位開始雍正朝后,歷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有近140年的時間,都曾在圓明園里有園居理政。圓明園盛時有著名“圓明園四十景”,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筑約達600座,極盡華美雍容之勢,為古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傍晚時分闖入圓明園。此時清軍主力早已撤走,只有二十余名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終因寡不敵眾以身殉職。晚7時,侵略軍攻占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英法聯軍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
搶劫和破壞是有計劃的。1860年10月7日,法軍司令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侖三世),而藏之于法國博物院。”英軍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于英人之物件”。英法侵略軍大肆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據當時《泰晤士報》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這是當時的幣值,數字驚人。實際上,被搶走和破壞的物品相當大一部分屬無價之寶,侵略軍是對人類文化的摧殘!
1860年10月18日,為了掩蓋搶劫暴行,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英軍中尉喬治·奧爾古德在寫給他母親的信中說:“我們燒毀了被叫做圓明園的皇帝夏宮。您聽好了,3500人,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點火的工作。您現在對著火面積之廣,該有一個具體的概念了吧?我收集了幾件圓明園里的漂亮東西。我想,家里的每個人都會得到一份禮物。”
160年后,當我們讀著這樣的文字,“強盜”的形象躍然眼前。
維克多·雨果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說:“法蘭西帝國吞下了這次勝利的一半贓物,今天,帝國居然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東西拿出來展出。”
雨果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戰利品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雨果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