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2020年 第38期)
10月17日國家扶貧日這天,上海光大會展中心里熱氣騰騰,“2020年上海市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開幕。
這天,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經典案例”也在現場發布,部分上海派出的幫扶干部作為代表領獎。
《新民周刊》上周封面報道《一起幸福》講的是上海對口幫扶中的生動故事,雜志擺放在活動現場,記者看到一位援藏三年的干部埋頭閱讀——相信他在我們記錄的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找到了那些熟悉的地方。
上海自1992年起承擔對口幫扶任務,派出干部、專業人員,他們扎根在與上海社會發展程度、經濟水平、文化、生活習慣都存在巨大差異的地方,把他鄉當作故鄉,動員自己能動員的所有資源,只為在任期里做更多的事。
異地幫扶,艱難自知。我問一位在貴州一個縣城擔任掛職副縣長的上海干部:吃飯怎么解決。他說:“大部分在機關食堂吃,不習慣的時候就自己燒,上海男人會做飯,你懂的。”干部笑笑,我能聽出他刻意把困難說小一點。
每走到一個展位前,只要遇到幫扶干部,記者都收到了熱情的邀請:“有機會一定要來我們這里看看!”上海幫扶干部身上,有一種特別的精神,他們主動、積極、辦法多、點子活,他們沒有抱怨、只有實干。
幫扶事業帶來的影響也是雙向的。一位上海派出的年輕醫療專家告訴記者,她家境不錯、一路學霸,去貧困地區前剛剛從歐洲留學回來。三年幫扶工作給她的體會是:如果不是這樣特殊的經歷,我不會如此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國家,也不會看到自己身上的責任使命。
因為對口幫扶,這些上海人有了第二故鄉、精神的故鄉。
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現存最古老、完整的七言詩。
選曹子桓的《燕歌行》,一來氣氛上應景: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天,到了;二來,此前斷斷續續看了《軍師聯盟》,李晨塑造的曹丕,比想象中要好,勾起我對魏文帝的八卦回憶。
他是男子,卻特別擅長描寫怨婦之思。總被認為刻薄寡恩,但天真放誕起來,又自帶萌感,比如對葡萄和甘蔗的執念;比如去參加王粲葬禮,對往日同游的人說:“王仲宣喜歡聽驢叫,大家各自學著叫一聲來送送他吧……”
曹丕這首《燕歌行》,豐神婉約,含蘊無窮,尤為世人稱道。事實上,他的才華,令劉勰都忍不住出言支持,認為是被俗情減抑了。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