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秦旭



摘 要:從《2009年香港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和《歐盟船舶回收再利用法規(2013)》的要求出發,依據有害物質檢驗流程,以某散貨船Z輪為案例,詳細分析了外觀和取樣檢查計劃審核、實船取樣監督、檢測報告審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關注要點,為后續營運船舶有害物質聲明的檢驗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香港公約;歐盟法規;取樣和檢測;有害物質清單
中圖分類號:D9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8-0019-03
拆船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包括汞、鉛、多氯化聯苯、石棉等永久性有機污染物)會污染地下水和大氣環境,此外,也嚴重威脅拆船工人的健康與安全[1][2](見圖1)。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船舶拆解時對環境和人員造成的危害,國際海事組織于2009年5月在香港召開大會,審議并通過了《2009年香港國際安全與環境無害化拆船公約》(以下簡稱《香港公約》)。《香港公約》對船舶設計、建造、營運、維護、拆解等全生命周期船上有害物質的使用進行了嚴格限制[3]。
此外,根據《歐盟船舶回收再利用法規》[4](以下簡稱《歐盟法規》),對于懸掛非歐盟成員國船旗的船舶,如果在2020年12月31日以后進入歐盟海域,將被強制要求持有有效的船舶有害物質清單[5]。基于這種情況,預計2020年前后國內將有大量船舶申請有害物質的初次檢驗。本文將結合實船檢驗案例,詳細解讀初次檢驗過程中的要點、難點和注意事項,為后續營運船舶提供參考,確保經過檢驗的船舶能夠順利通過歐盟各國的有害物質相關檢查。
1 《香港公約》和《歐盟法規》比較
1.1適用船舶的比較
《香港公約》適用于有權懸掛締約國國旗的船舶或在其管轄下營運的500總噸及以上的國際航行船舶,而《歐盟法規》適用于懸掛歐盟成員國船旗的船舶和所有停靠歐盟成員國港口或錨地的懸掛非歐盟成員國船旗的船舶。
1.2生效條件和時間的比較
《香港公約》將在滿足下列3個生效條件之日起的24個月以后生效:
(1)不少于15個國家加入公約;
(2)上述國家的商船總噸位合計不少于世界商船總噸位的40%;
(3)上述國家在過去10年的最大年度總拆船量合計不少于這些國家商船總噸位的3%。
目前《香港公約》仍未達到生效條件,《歐盟法規》已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
1.3有害物質種類和閾值的比較
《香港公約》和《歐盟法規》都要求適用船舶持有《有害物質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清單》包括三部分: 第I部分:船舶結構或設備中含有的材料(包含3個細分部分:I-1 涂料和涂層系統、I-2 設備和機械、I-3 結構和船體);第Ⅱ部分:操作產生的廢料;第Ⅲ部分:物料。其中,新建船舶或營運船舶需持有第I部分,船舶拆解前需持有第Ⅱ、Ⅲ部分。船舶營運過程中的有害物質檢驗,通常是指對第I部分的檢驗。
《香港公約》和《歐盟法規》第I部分中均對船舶設備或材料中含有的有害物質種類及數量進行限制或禁止使用。《香港公約》和《歐盟法規》中的有害物質分為兩個表,表A中所列物質不能超過閾值或完全禁止使用,表B中的物質可以使用,但超過閾值時需在有害物質清單中列出。通過對比可知,《歐盟法規》比《香港公約》多了對全氟辛烷磺酸及其衍生物和溴化阻燃劑兩種有害物質的要求。
2 有害物質聲明初次檢驗流程
不同船旗國營運船舶有害物質聲明的初次檢驗流程基本一致[6],如圖2所示。
2.1 第一步:收集必要的信息
信息和資料收集是進行有害物質檢驗的第一步,通常由船東來完成。收集的信息和資料主要包括船舶的圖紙(包括船舶說明書、總布置圖、備件和工具清單、管系布置圖等)、文件及設備的材料聲明(MD)和供應商符合聲明(SDoC),
2.2 第二步:評估收集的信息
信息收集后應進行評估,評估應涵蓋公約中的所有物質。基于收集的信息,編制檢查清單。對每一所列的船上設備、系統和(或)區域,應分析和評估其有害物質成分,并歸類為“含有”、“不含有”、“未知”或“潛在含有有害物質(Potentially Containing Hazardous Materials, PCHM)”[5]。
2.3第三步:制訂外觀/取樣檢查計劃(VSCP)
在第二步中被分類為“含有”或“不含有”有害物質的每一項目應在船上進行外觀檢查,標識為“V”(Visual)。對被分類為“未知”的每一項目,應決定是否進行取樣檢查。但是,被分類為“未知”的任何項目可歸為PCHM,前提是具備充分的合理理由,或者可假定對裝置拆卸和后續的拆船操作幾乎沒有影響。
2.4第四步:船上外觀檢查和取樣檢查
船上外觀/取樣檢查應按審批后的外觀/取樣檢查計劃執行。對確認為相同類型的材料,可用代表性方式進行取樣。對無法接近進行外觀檢查或取樣檢查的船舶設備、系統和(或)區域,可將其分類為“PCHM”。對分類為“PCHM”的任何設備、系統和(或)區域,船東可要求在以后檢驗中進行調查或取樣檢查(例如修理、改裝或改建時)。
2.5第五步:編制有害物質清單
樣品測試完成后由認可的第三方機構編制最終的檢測報告及有害物質清單第I部分,該部分應詳細列出所有檢測出的有害物質及其位置和數量,并提供檢測數據和證據支持。有害物質清單第I部分的編制應參考MEPC.269(68)《有害物質清單編制要求》。
2.6第六步:審核檢測報告和簽發有害物質符合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