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摘 要:航道工程建設以水上施工作業為主,施工過程受氣象、水文等自然環境和通航環境影響大,面臨施工安全風險高,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挑戰大。為有效管控施工安全風險、排除安全隱患、遏制安全事故,本文通過引入安全風險理論,結合航道工程建設特征,從體系導則、工作程序與技術標準、操作手冊三個層級構建了航道工程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并在實際工程中進行了應用研究。結果表明,該雙重預防體系架構適合航道工程工期緊、工序復雜及安全風險管控難度大的需求現狀,能夠為航道工程建設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有效抓手。
關鍵詞:航道工程;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
中圖分類號:U698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8-0067-03
目前航道工程總體處于以隱患排查治理為主的傳統型安全管理階段,即主要針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物的危險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開展安全管理[1],航道建設單位針對航道整治工程特點從安全環境、制度建設、標準化建設及安全生產費用等方面構建安全管理體系;袁紅蘭[2]從監管角度闡述了航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發揮海事監管優勢、強化現場安全管理和落實施工單位主體責任等對策;陳源華[3]從技術角度研究了航道工程施工安全保障與控制,基于AIS和云技術開發了航道施工區安全綜合信息平臺。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和安全技術方面的研究積累了一定基礎,但總體尚未形成以安全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航道工程安全生產雙重預防機制。
黨中央、國務院和交通運輸部對安全雙重預防體系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要采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李碩[4]研究了安全風險與隱患管理對鐵路安全影響,提出鐵路企業可以通過完善安全風險管理制度、推行雙重預防機制等手段提升鐵路運輸安全。高有方[5]探索研究了雙重安全預防體系動態管控模型,可實現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的雙重互動監管模式,做到風險靜態預防性管控和風險動態實時性監控。李偉[6]探討了構建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的治本之策。
1 雙重預防體系架構設計研究
1.1 架構適用性分析
雙防體系建設和運行方式應與航道工程施工安全生產風險高、工期緊、生態環境敏感等特點相匹配,確保簡潔、有效、易操作,貼合航道工程各參建單位安全生產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需要。
1.2 內容全面性分析
從體系構成要素上,宜包括目標、組織機構與職責、技術標準與方法體系、管理工作程序等;從體系運行管理工作程序上,宜包括體系創建、體系審核、教育培訓、風險評估與管控、隱患排查與治理、應急管理、持續改進等;從責任主體上,應涵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各參建單位。
1.3 體系架構設計
分三個層級構建航道工程安全雙重預防體系,第一層次體系導則是安全雙重預防體系的綱領性文件,主要規定體系建設與運行原則、體系構成、體系要素和體系文件結構等體系有關內容;第二層次的工作程序用于明確工程參建單位安全雙重預防體系運行管理職責和工作程序,技術標準風險評估指南與隱患判定指南主要規定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分析、評價、控制相關技術與工作要求,和隱患排查、判定和治理的方式方法及相應要求;第三層次體系操作性規程主要指工程參建單位層面的安全雙重體系運行工作規程及安全風險防控手冊、安全隱患排查手冊,以明確操作層面具體要求。
2 風險分級管控
2.1 風險辨識分析
風險辨識分析是通過對航道工程施工安全生產過程進行系統分解,找出可能存在的致險因素和可能引發的風險事件,是風險分級管控的基礎和關鍵環節,風險辨識分析是否全面、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安全風險防控的效果。
依據施工作業流程和作業工序等針對性提出作業細分法,按照“風險類型(單位工程)→作業類型(分部工程)→作業單元(分項工程)”的順序將作業過程劃分為不同的作業類型對應的作業單元,編制形成風險作業單元分解表。
采取現場調查和評估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每個作業單元中人、設備、環境和管理相互之間的關系,從人為因素、設備因素、環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個方面辨識分析出主要致險因素,編制形成安全生產風險清單。
2.2 風險定性與定量評價
針對辨識分析出的風險作業單元(分項工程),第一步采用定性粗篩法篩選出較大及以上的安全生產風險,第二步采用LEC評價法或M-PEC評價法進行定量評價,第三步由評估小組成員采用頭腦風暴法對定性粗篩、定量評價結果進行復核,形成最終評估結論。
2.3 風險分級管控
根據風險可接受準則,結合已分析出來的主要致險因素和典型風險事件發生機理,針對較小及一般安全風險逐一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管控措施,編制形成安全生產風險控制清單;針對較大安全風險編制重要作業安全風險監控卡,施工現場設置重要作業安全風險監控卡;針對重大安全風險應編制專項管控方案,并組織專家審查論證。
施工過程中對重大、較大風險應建立重大較大風險動態管理表,對重大、較大風險進行動態監控;有效利用風險控制清單、安全風險監控卡和風險警示卡等,通過在作業前進行風險交底、作業過程中進行動態提醒等措施來實施風險管控,有效控制風險、減少安全隱患。
3 隱患排查治理
3.1 編制隱患排查清單
在辨識出的安全生產風險清單的基礎上,考慮適用實際、結合施工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等現行安全管理體系,完善現有隱患排查清單,編制形成安全生產隱患檢查卡和不同類型隱患排查表(日常、綜合、專項)。
3.2 實施隱患排查治理
采用隱患排查清單全面排查施工現場存在的安全隱患;對現場排查出的隱患,根據隱患指南采用直接判定法或綜合判定法判定隱患等級;對于能立即整改的一般隱患應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隱患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確保隱患治理閉合。
4 工程應用研究
4.1 工程應用
針對一大型航道整治工程構建了涵蓋參建各單位的安全雙重預防體系,參建單位按照安全風險評估指南要求開展了風險辨識分析和風險評價,識別出較大風險8項、一般風險59項,均一一制定了風險管控措施,通過風險控制措施落實使之處于受控狀態。重點針對辨識評估出的較大風險,專門制定重要作業安全風險控制卡,告知風險等級、明確管控責任人,提醒易發事故類型,并從工程技術、管理、教育培訓、個體防護、應急處置等五個方面制定針對性措施并嚴格落實,確保風險受控。
體系建立后動態跟蹤運行情況,每月開展安全隱患排查,運行8個月共計檢查發現隱患161項,均為一般隱患。從下圖每月隱患分布可以看出,隨著隱患整改的推進以及安全控制體系的持續有效運行,隱患數在逐漸遞減、安全風險受控,項目安全管理持續穩定。
4.2 體系效用分析
有效運行雙重預防體系即充分發揮兩道防線作用,第一道是管風險,以安全風險辨識和管控為基礎,從源頭上系統辨識風險、分級管控風險,努力把各類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杜絕和減少事故隱患;第二道是治隱患,以隱患排查和治理為手段,認真排查風險管控過程中出現的缺失、漏洞和風險控制失效環節,堅決把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
因此,有效運行安全雙重預防體系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手段,安全風險管控到位就不會形成事故隱患,隱患一經發現及時治理就不可能釀成事故。
5 結論
從體系導則、工作程序與技術標準、操作手冊三個層級構建的安全雙重預防體系,能滿足航道工程施工安全風險點多面廣及工期緊等現實管理需求。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是雙重預防體系的核心,是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的兩道重要防線,通過研究明確風險辨識分析、風險定量評價、風險分級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的主要方法和內容,可以指導規范航道工程安全生產雙重預防工作。經過工程實例應用研究,表明建立并科學運行安全雙重預防體系可有效管控安全風險、整改安全隱患,保障項目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朱元章.長江航道整治工程安全管理綜述[J]. 水運工程, 2014(11):120-122.
[2]袁紅蘭, 萬波波.港口與航道工程施工及其安全管理探析[J]. 中國水運, 2019 (12): 36-37.
[3]陳源華, 申霞, 寇軍, et al. 長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安全控制關鍵技術[J]. 水運工程, 2018, 549(12):10-16.
[4]李碩, 袁穎群. 安全風險與隱患管理對鐵路安全影響研究[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9, 29 (2):99-103.
[5]高有方. 雙重安全預防體系動態管控模型的研究[J]. 中國安全生產, 2019 (10): 54-55.
[6]李偉. 安全生產“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 當代化工研究, 2020 (05):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