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楚婳 徐世光 楊溢 申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高層建筑矗立于城市的各方各位。從而其基坑支護顯得尤為重要。巖土性質千變萬化,地質埋藏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不均勻性,往往給基坑支護工程的設計和施工增加了難度。本文將在對地質情況詳細勘察及巖土工程評價后,給出較為合理的設計方案。
關鍵詞:基坑;支護設計;放坡;土釘墻
中圖分類號:TV551.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6—7973(2020)08-0146-03
1工程概況
擬建場地位于石家莊市裕華區賈村東側,為城中村改造拆遷場地,東側300m為青石路(308國道),交通便利。本工程主要包括高層住宅、商業網點、地下車庫,各建筑物性質如表1。
本工程主體建筑[1]重要性等級為一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二級,地基復雜程度等級二級,綜合確定勘察等級為甲級。附屬建筑和地下車庫勘察等級為乙級。
2工程地質條件
2.1地形與地貌
石家莊地區跨太行山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為太行山地,東部為華北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擬建場地地處太行山山前沖洪積平原中部,地貌單元為滹沱河一級階地。
擬建場地為拆遷場地,勘探過程中未發現對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地形較平坦,高差不大,交通便利,利于施工。
2.2土層分布與土質特征
本次勘探[2]最大深度50.00m,所揭露的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沖洪積成因的黏性土、粉土、砂類土,依據其工程地質特征,自上而下分為12個工程地質主層及1個亞層。
依據現場地層性質鑒定,結合土工試驗和原位測試結果,對本次勘察場地內各主要地基土層的工程特性評述如下:
素填土①:該層在場地內均有分布,厚度不一,壓縮性高,一般厚度0.30m~3.80m。該層壓縮性高,工程性質較差。
雜填土①1:該層在場地內分布較分散,一般厚度0.20m~2.10m。該層壓縮性高,工程性質差。
新近沉積黃土狀粉質黏土②: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一般厚度0.30m~3.70m,強度較低,壓縮性中等,具有濕陷性,工程性質較差。
黃土狀粉土③: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一般厚度1.00m~4.80m,壓縮性中等,上部具有不均勻非自重濕陷性,工程性質較差。
黃土狀粉質黏土④:該層一般厚度0.50m~3.30m,場地西側及北側和南側部分鉆孔缺失該層,其他地段該層分布較為普遍,壓縮性中等,工程性質一般。
細砂⑤: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層位連續穩定,一般厚度2.10m~8.40m,壓縮性低,平均標貫擊數17.8擊,工程性質較好。
粉質黏土⑥: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層位連續穩定,一般厚度1.10m~6.30m,壓縮性中等,工程性質較好。
粉質黏土⑦: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層位連續穩定,厚度較大,一般為4.90m~8.70m,壓縮性中等,工程性質較好。
粉質黏土⑧: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層位連續穩定,厚度較大,一般為4.50m~8.10m,壓縮性中等,工程性質較好。
細砂⑨: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僅在89號、92號、93號、94號鉆孔缺失。一般厚度0.50m~4.00m,壓縮性低,平均標貫擊數30.2擊,工程性質較好。
粉質黏土⑩: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層位連續穩定,厚度較大,一般為4.80m~9.40m,壓縮性中等,工程性質較好。
中砂 ? :該層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層位連續穩定,一般厚度3.80m~6.90m,壓縮性低,平均標貫擊數36.3擊,工程性質較好。
粉質黏土 ? :該層最大揭露厚度7.60m,在場地內普遍分布,壓縮性中等,工程性質較好。
3水文地質條件
本次勘察深度范圍內未見地下水。未發現場地周圍存在污染物或污染源,參照石家莊地區經驗,正常沉積土對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蝕性。
4地基土濕陷性評價
根據探井取得的?級土樣試驗結果,新近沉積黃土狀粉質黏土②層和黃土狀粉土③層具有非自重濕陷性,濕陷系數最大0.045,濕陷程度輕微~中等,濕陷起始壓力125kPa~166kPa,濕陷帶下限為自然地表下5.0m。
擬建1#~8#住宅及二層地下車庫基礎埋深均已穿過濕陷帶,設計可按一般地區考慮;擬建一層地下車庫基礎埋深部分未穿過濕陷帶,需考慮土層濕陷性的影響;商業網點等附屬的輕型建筑物及附屬設施有淺埋基礎時,按自然地表下1.50m起算,濕陷量計算值Δs=3.00mm~148.5mm,根據《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 50025-2004)中有關規定,場地為非自重濕陷場地,濕陷等級為Ⅰ級。
5場地類型判別與地震效應
5.1場地土類型類別
本次勘察波速測試孔8個,測試深度均為50.0m。根據測試成果,計算地表以下20.0m深度范圍內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Vse為162.7m/s~191.7m/s。根據地區經驗,場地覆蓋層厚度大于50.0m,根據鉆孔單孔彈性波測試成果,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3](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4.1.3條及第4.1.6條判定,場地土類型為中軟土,建筑場地類別Ⅲ類,特征周期0.55s。
5.2地震效應
建設場地地處山前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無不良地質作用,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場地土以中軟土為主,屬對建筑抗震一般地段。按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的有關條文,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
6地基基礎分析與評價
6.1場地穩定性、適宜性
區域資料顯示,擬建場地基底為元中古界變質巖地層,上覆巨厚層第四系堆積物,本區歷史上未發生大于5級的地震,地質構造活動微弱,經勘察,周邊無不良地質作用存在,場地穩定,適宜建設。
6.2地基基礎方案分析
1#~8#住宅設計層高為24層~27層,屬高層建筑,基底壓力設計為440 kPa~500kPa,經計算,場地天然地基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建議采用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方案。
綜合分析該場地地層分布及性狀[4],樁端持力層可選用粉質黏土⑦層或其下土層,樁長、樁徑按設計要求而定,所需設計參數可按表7.2所列數值采用。
7基坑支護方案
基坑邊線距離紅線7m~16m,具備一定放坡空間,因東側存在高壓變電室及架空高壓線,南側15#地塊即將施工,對變形要求較高,參照本地區基坑支護的經驗,建議采用土釘墻方案?;又ёo的設計參數見表3。
8結論與建議
(1)擬建場地及其附近未發現影響工程穩定的不良地質作用,無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場地穩定,可以進行建筑。
(2)場地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建筑場地類別Ⅲ類,特征周期0.55s。
(3)場地50.0m深度范圍內未見地下水。地基土對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蝕性。場地標準凍結深度0.60m。
(4)擬建地下車庫可適當加大基礎埋深,采用筏板基礎,既可穿過濕陷帶,亦能滿足承載力和變形要求。擬建商業網點建議采用夯實水泥土樁復合地基。
(5)擬建住宅樓建議采用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以粉質黏土⑦層或其下地層為樁端持力層。
(6)基坑開挖應采取支護措施,建議采用土釘墻方案進行支護。
參考文獻:
[1] 張鵬.基于巖土勘察的地質工程基坑支護設計[J].世界有色金屬,2019(20):252+254.
[2] 戈寧宇.淺談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技術[J].江西建材,2017(11):65+70.
[3]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
[4] 蔣少武,張濤.基坑支護設計中合理選取巖土參數[J].中華建設,2014(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