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明天要上《畫楊桃》這篇課文,故事取材于學生的真實生活,貼近學生的心理。故事內容是:“我”根據白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遭到同學們的嘲笑。后來,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真切地體會到從不同角度看楊桃,結果的確不一樣。課文所講的道理和文中老師的教育方式都引人深思。
上課伊始,我在課件上展示了楊桃不同時期的圖片,并說:“孩子們,你想看真實的楊桃嗎?見證奇跡的時候到啦!”說完,我就從身后拿出一顆成熟的楊桃。
我先把它豎起來讓學生觀察,問道:“你們看,豎起來的楊桃像什么?”小東急切地說:“像可以轉動的門!”“還真像會轉動的門呢,你觀察得可真仔細!”我向小東豎起大拇指。我又把楊桃橫著放手在心里,問道:“楊桃可是會變魔術的,你們看,橫著放像什么呢?”小于迫不及待地站起來,大聲說:“像一張驚訝的嘴巴!”我笑著問大家:“像嗎?”“像!”大家異口同聲。此時,學生探究楊桃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我再順勢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他們都學習得很投入。
離下課還有十分鐘,看著學生個個對這個楊桃垂涎欲滴,我決定和他們一起分享。
我清洗好楊桃,小心翼翼地切開它。全班同學都安靜地觀察著,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一小塊楊桃,并放人嘴里品嘗。有的學生吃得齜牙咧嘴,有的學生吃后笑意吟吟,有的學生則被楊桃苦得伸出了舌頭……
我仔細地觀察學生們的表現,問道:“楊桃好吃嗎?說一說它的味道。”小星吐吐舌頭說:“有些苦澀。”小花急不可耐地站起來:“老師,我吃起來有種淡淡的清香。”還有學生說:“吃起來又酸又甜,既美味又多汁!”
我又問大家:“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味道呢?”學生紛紛舉手發言。小軒站起來說:“我吃到的是楊桃中間的部位,汁水多,就甜滋滋的!”接著,小雨說:“我吃到的是楊桃的尾部,難怪有苦澀味。”小美則說:“我吃的是邊緣部位,所以又苦又澀。”……大家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好不熱鬧。
我示意大家安靜,又追問道:“通過吃楊桃,你明白了什么?”小友迫不及待地同答:“畫楊桃時從不同角度能夠畫出楊桃不同的樣子,我們吃楊桃吃到它不同的部位,嘗到的味道也不一樣!”我贊許地向他點點頭。這節課學生收獲了很多很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節課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利用好了實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楊桃,步步推進,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且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最后,我通過品嘗楊桃這一活動進行點睛,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道理,做到學以致用,可謂一舉兩得!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