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東 王嘉成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并以此來推動其技術產業的發展。其核心理念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無疑為我國金融審計領域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文章旨在通過對近年來國內外有關區塊鏈及金融審計方面文獻的梳理,結合區塊鏈的基本運作模式,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審計,進而構建出金融機構區塊鏈審計的研究框架,其中包括金融機構以及審計機關兩者在此新模式下的運作流程及效果,以期對我國金融審計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區塊鏈; 金融機構; 金融審計
【中圖分類號】 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0)21-0156-06
一、引言
區塊鏈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和概念,近年來,正在逐步融入金融、醫療、教育、安全等領域,并以其特有的優勢和創新性,預期將會掀起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浪潮。基于這一發展背景,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越發重視,2016年,工信部發布《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同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國家信息規劃》,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列入國家信息發展規劃之中,并明確提出要讓區塊鏈技術實現落地,廣泛地運用到實體經濟的各個領域之中,從而有效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金融審計作為國家金融體系防控監管的有力手段,其主要審計目標為防范金融風險,增強金融體系監管,穩定金融發展秩序;保障金融審計對象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健全性。但傳統的金融審計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范圍小、方法舊、效率低、時間長、成本高等,且越來越不適應新的金融體系和結構,無法有效實現金融審計的相關目標。區塊鏈技術所特有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不可篡改、可追溯性等特點,可以有效地改善現有金融審計環境中的種種弊端,并且能夠建立新的金融審計體系,更好地實現金融審計的各項職能。通過合理地運用區塊鏈技術,不僅能夠優化審計流程,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還能及時地獲取真實可靠的審計證據,從而增強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降低風險,實現實時審計。同時在問題把控方面,也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精準而便捷。通過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審計中,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從而構建出區塊鏈技術下的新型金融審計機制。
二、文獻綜述
隨著現代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與革新,對于金融監管各項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金融審計作為金融監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改革進程,充分發揮自身免疫系統的功能,實現“維護金融安全、推動金融改革、促進金融發展”的總體目標,最重要的是要從其方法上和技術上實現新的創新[1]。我國的金融審計系統依照信息化發展規劃的要求,從最初的軟硬件系統開發到之后的聯網審計建設,再到現今的聯網審計應用,一直都在不斷尋求新的技術與方法。如通過對聯網審計的特點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在云計算環境下實現聯網審計的相關方法[2];通過對內部控制測試的一系列完善措施,進而健全互聯網金融審計的相關標準,從而有效地提升審計技術方法[3];通過對金融審計工作過程中的數據展開相關分析,可以為實現審計數據、業務、模式一體化創造良好的條件[4]。
自區塊鏈技術問世之后,使得打破金融審計系統的傳統審計模式有了新的可能。許多學者轉而將目光投向這一新興領域,致力于研究這一新技術并將其應用于金融審計系統中,實現金融審計的新變革。但就目前國內的情況來看,將區塊鏈技術直接應用于金融審計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所以國內大多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區塊鏈金融或者區塊鏈審計的理論框架、運作機制、創新效果和應用研究等方面。如區塊鏈技術將對底層的金融框架產生積極影響,能夠有效地解決交易雙方不信任的問題,同時降低了金融服務方面的相關門檻,促進了價值互聯網這一新概念的興起[5]。區塊鏈技術是一次偉大的技術變革,將會顛覆原有的商業模式,并創造出新的金融技術與理念[6]。區塊鏈技術將會逐步擴大應用范圍,例如教育、醫療、安全、社交等各個領域,而不僅限于金融領域,從而實現新的突破[7]。通過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審計數據存儲方面,可以達到實時審計的效果[8];將區塊鏈技術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完成審計的智能升級,可以有效促進審計全覆蓋[9];區塊鏈技術因其自身的顯著特點,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效率、優化審計流程、降低審計風險,從而實現審計行業的新發展[10]。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審計的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金融審計效率,改善金融審計質量[11]。這些研究成果將為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審計領域起到很好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國外學者對于區塊鏈的研究主要圍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區塊鏈的各項特征、適用分析以及在各個行業的應用等方面。如通過依托比特幣的區塊鏈相關數據結構來建立一個新型的審計體制[12];區塊鏈技術中的數字貨幣轉移這一特性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金融審計方式[13]。
通過對上述國內外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正在逐漸影響著金融審計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對于金融審計的研究也從傳統模式逐漸向信息化方向發展,但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審計領域的研究較少。本文旨在對區塊鏈技術應用于金融審計的可行性與優勢性進行分析,并構建區塊鏈技術下金融審計的運作框架和工作流程,以期為我國金融審計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區塊鏈的基本運作模式
區塊鏈的基本運作模式:在用戶發起交易后,將交易信息通過網絡廣播到區塊鏈上的各個節點,相關節點在接收交易信息后將驗證該交易信息是否真實有效,在通過所有節點的驗證后,便會將交易納入到各節點的交易池中,之后各節點會通過競爭計算的方式爭奪該交易的記賬權,最先正確記賬的節點將獲得該交易的記賬權,擁有記賬權的節點將交易記賬完成之后要再次向其他節點進行廣播,其他相關節點需要再次對其進行驗證,通過驗證后將該交易信息更新至本地的區塊鏈中,從而完成交易。區塊鏈基本運作模式如圖1所示。
3.區塊鏈內部審計的技術支撐
在金融機構進行記賬上鏈的過程中,其核心技術便是共識機制,通過共識機制能夠確保上鏈的所有節點依照統一的管理協議進行自我管理,從而實現區塊鏈中的相關數據被分布式記賬與存儲。目前主流的區塊鏈共識機制主要有權益證明(POS)、工作量證明(POW)、股份授權證明(DPOS)、重要性證明(POI)以及拜占庭容錯共識機制(PBFT)五種。在金融機構區塊鏈內部審計模型的構建中,相較之下,拜占庭共識機制最能夠適應這種運行模式,通過該共識機制可以設置一個主記賬節點來主要進行記賬工作,當此節點發生錯誤或者無法記賬時,更換其他主節點繼續工作,在這一模式下的好處主要為可實現快速記賬且節點間無利益競爭,更加適合金融機構節點間的相互關系,但此機制同樣也存在缺點,主要為節點與節點間相互需要高度的信任,才能正常運行。
(三)區塊鏈技術下審計機關的外部審計
各金融機構在完成自身內部聯盟鏈建立后,其所有交易信息都被存儲在對應的區塊鏈上,當審計機關開展審計工作時,其主要審計對象便是被審計金融機構的區塊鏈數據信息,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審計數據的采集匯總流程
當審計機關決定對某一金融機構實施審計時,便通過區塊鏈技術選定被審計金融機構的存儲交易信息的區塊鏈,并從中調取存儲的所有交易信息進行相關審計工作。通過區塊鏈及計算機技術等將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信息進行接收和處理,使其匯總于審計機關的審計信息庫中。這一過程由于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信息被打包匯總且存儲于區塊鏈上的數據不可篡改,所以在數據收集的過程中,其效率相比于傳統審計大大提升,不僅避免了被審計金融機構對數據進行臨時惡意篡改的可能,提高了數據的安全系數,保證了數據的質量,降低了數據造假的風險,同時還為審計人員減少了許多工作量,提升了審計效率,更好地實現了真實性和效益性的審計目標。
將收集來的被審計單位數據進行匯總入庫時,需運用到一系列相關的技術手段,這其中具體包括計算機技術、共識機制、密碼學技術以及數據對接原理等。被審計單位的交易數據通過計算機的網絡服務、數據傳輸等功能進入到審計機關的數據庫中,這些數據經過上鏈時共識機制和密碼學技術的處理處于加密打包狀態,需要通過對應的密鑰來對數據進行解析,才能將數據呈現出來,最終由審計人員整理并存放到審計機關的審計系統中。
在這一過程中,為了確保區塊鏈的穩定運作且能夠成功接收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數據,密碼學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密碼學技術是區塊鏈中的關鍵技術之一,主要有非對稱加密、哈希加密、數字簽名技術和時間戳技術等。這些加密技術中,哈希加密技術的特性與金融審計的目標十分契合,哈希加密技術正向快、逆向難且能夠避免沖突,保證了區塊鏈上的相關數據無法被篡改,大大加強了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非對稱加密在執行數據傳輸時有著很大的優勢,被審計單位將驗證通過的數據執行上鏈后,會使用密鑰對上鏈數據進行加密處理,而審計機關在接受數據執行解密時同樣需要密鑰。非對稱加密即加密和解密的密鑰不同,加密數據時可使用公鑰,而解密時會根據使用者的權限匹配不同的私鑰,通過這種加密方式,能夠更好地保證鏈上數據的安全性,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提高金融審計的質量,兩種加密方式各有所長,具體如何運用還需實務工作來檢驗。
2.審計數據的分析流程
完成對被審計金融機構的交易信息采集匯總后,將這些信息整合為金融審計的證據,下一步工作便是對這些審計證據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也是審計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步。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其流程主要有疑點事項分析、審計智能預警、內控系統測試和證據采集管理四個方面。
首先疑點事項分析和審計智能預警系統,當審計人員將相關審計信息輸入到這兩種分析程序中后,可以針對相關數據的真實性與完整性進行有效甄別,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依照審計人員所設定的交易數據材料標準,將不完整的交易數據篩選出來進行進一步查驗,并與金融機構對接將相關數據補齊再進行下一步核查。第二步將完整的交易數據依照其對應的時間戳調取相關交易信息的原始財務賬簿,將區塊鏈上所記錄的數據信息與賬簿的信息進行比對,如果區塊鏈上的信息真實準確無誤,則通過驗證。如果發現異常數據或者與賬簿不一致的信息,則將不一致或有疑點的信息進行匯總,統一將這些疑點事項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第三步基于可疑的數據信息進一步收集相關的審計信息,如果可以通過進一步的調查去除可疑點,證實其真實性則同樣通過,如果無法獲取更多數據,則判定此項交易信息無效并進行記錄,最終將所有無效的信息進行匯總,反映到風險評估程序中,由專門的審計人員針對其交易金額以及重要性對其進行定性并在審計報告中發表意見并進行披露。
其次通過內控系統測試和證據采集管理兩個環節的處理可以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相應的測試,同時對被審計單位的信息驗證流程進行審查,檢驗各節點對信息驗證的工作過程是否存在相應的缺陷和風險。此過程中的測試需要依托人工智能的輔助,例如對于固定資產可以通過智能化的使用壽命分析來進行全面的評估;對于與被審計單位人員的詢問與交談環節,可以通過公司內部監控系統,智能化的語音語調識別技術,對相關工作人員的異常行為或心理進行自動分析,對于信息驗證流程的環節,可以依托無人機監控進行實時觀察,從而實現“模擬現場”的審計。依據測試結果來輔助判別被審計單位所記錄信息的真實性。如果測試結果證實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健全有效,則提供的交易信息真實合法性高,從而可以減輕審計人員的工作量,提升審計效率;反之則真實合法性低,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進行更深層次的審計。區塊鏈審計不僅需要依靠區塊鏈自身的特有屬性,還要配合相應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相應的輔助,才能更好地服務審計,實現金融審計目標。
通過這四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審計中的問題進行排查,同時可以使得審計工作效率更高且漏洞更少。當審計人員在完成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分析和問題披露工作后,便依照審計結果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
3.審計數據的實時訪問
區塊鏈技術不僅為審計工作帶來諸多便利,在預防審計問題的發生上同樣有著自身的優勢。金融審計人員可以根據需要,實時地通過手機、PC端等途徑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實時監控和審查,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進行處理,從而實現實時審計。這里的審計工作同樣通過區塊鏈中的密碼學技術來完成,不同的審計人員所持有的密鑰和權限不同,系統根據登錄人員的身份信息的差異,供審計人員檢查的權限也不一樣,從一定程度提升了安全系數。這項技術的問世使得實時審計更加方便快捷,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緣由,跟蹤并解決問題,降低了金融風險,加強了金融管控力度,為金融審計的質量提供了有效保障,為實現金融審計目標開辟了新的路徑。
六、結語
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金融審計行業的創新發展與變革刻不容緩,作為我國當前的重點戰略之一,區塊鏈技術的加持可以使金融審計數據的真實與質量得到更好的保障。本文通過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特性,構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機構審計框架,實現了對金融審計數據的統一標準化審計,同時從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金融審計的效率,提高了金融審計的質量,有效地解決了目前金融審計的困境。
【參考文獻】
[1] 魏明,喬瀧楠.金融審計參與國家治理的路徑研究[J].財會月刊,2016(4):62-65.
[2] 陳偉,WALLY S.云計算環境下的聯網審計實現方法探析[J].審計研究,2012(3):37-44.
[3] 王春譯.互聯網金融企業審計風險探討[J].財會通訊,2016(28):120-121.
[4] 呂勁松,王忠.金融審計中的數據分析[J].審計研究,2014(5):26-31.
[5] 喬海曙,謝姍珊.區塊鏈金融理論研究最新進展[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7(3):75-79.
[6] 陳向陽,湯麗鳳.區塊鏈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與對策[J].征信,2018(1):76-82.
[7] 李政道,任曉聰.區塊鏈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探析及未來展望[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0):75-78.
[8] 黃冠華.區塊鏈改進聯網審計途徑研究[J].財政科學,2016(10):84-91.
[9] 畢秀玲,陳帥.科技新時代下的“審計智能+”建設[J].審計研究,2019(6):13-21.
[10] 張鳳元,吳淑琦,葉陳云.區塊鏈技術下審計的機遇與挑戰[J].會計之友,2018(3):153-155.
[11] 魏明,丁瑞.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我國金融審計應用平臺[J].商業會計,2019(2):15-18.
[12] GHOSHAL S,PAUL G.Exploiting Block-Chain Data structure for auditorless auditing on cloud dat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2016:359-371.
[13] BROBY D,PAUL G.The financial auditing of distributed ledgers,Block-hain and cryptocurrenc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Transformation,2017,46: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