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軍 王玲玲
本文闡述了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現狀及瓶頸,提出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對專業建設的意義,陳述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存在的問題,并就專業建設如何充分發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作用進行了研討,然后從五個不同的角度敘述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專業建設和諧共生的前景。最后總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專業建設密不可分,只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人才培養和項目孵化的功能,才能讓它在專業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發展現狀
從2015年開始,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規范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成為了各地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增長點,同時電子商務專業也進入爆發期,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有些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招生和畢業人數雙雙突破新高。
(二)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盛況下的隱憂
電子商務專業的快速發展,適應了市場需求,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有力地支持了經濟建設,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學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內容陳舊,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電商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學方法和模式陳舊過時,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行業發展需要;信息化教學設備不足,軟硬件老舊,教學力不從心;同企業合作力度和深度不夠,頂崗實習效果不理想。
(一)理論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較大進展
很多學者開展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湖南網絡工程學院學者曾玲在論文《高職院校電子商務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析》中,對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的機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以前的研究進行思考,給了筆者很大啟發。
(二)采用“學訓結合”和“產學結合”的方式
學生通過自愿報名、考核和面試后,進入創業孵化班進行實戰培訓,結業后被合作企業錄用工作,能力出眾者被提升為業務主管或項目經理,然后作為講師,培訓下一批學生。企業同專業結合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企業負責人作為兼職教師,從新生進入校門開始,同專業負責人一起進行入學教育,讓學生了解學習任務、目標和使命,每學期有企業業務骨干講授實訓課程,學生可以自由地從電子商務運營、新媒體、網絡美工、客服中選擇一個深入學習的專業方向。
目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培訓了300多人,其中30多人成為企業骨干,12人成為項目主管,2人成為化妝品電商界知名的CEO。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極大地拓展了實訓教學的空間、模式和方法,學生的實操能力在經過企業培訓后和崗位實踐后,得到了較大提高,優秀的學員成了眾人學習的榜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創業成為了新風尚。教師也通過在實訓基地的鍛煉,了解了行業最新動態,更新了知識、技能、教學案例、教學手段和方法。
(一)季節性、全時性和連續性問題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由于是在校內,存在如下問題:實訓基地以學生為主體,寒暑假企業運行不連續,停工會導致損失,學生平時還有其他課程要學習,各屆學生之間如何銜接。
(二)基地實踐項目和教學銜接緊密度問題
基地有實踐項目,但學校也有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完成規定的課程才能拿到學分畢業,實訓基地怎樣與教學配合,既讓學生在實踐基地得到充分培訓,鍛煉成長,又不耽誤其他課程的學習。
(三)全員參與和部分參與的問題
生產性實訓基地建在校內,規模比較有限,不可能同時讓所有的學生參加實踐,如何讓每位學生公平地獲得企業實踐的機會,既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保證實訓基地的的高效穩定運行,充分發揮實訓基地實操人才的培養職能,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四)可持續發展問題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專業建設相伴相生、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它的可持續發展是專業保持與企業對接、良性互動、充滿活力的關鍵,如何在現有政策下,讓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不斷發展,真正成為電商人才孵化的搖籃,需要不斷實踐和研究。
電商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和思考與實踐,五年前就已經開始,經過這幾年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覺得如下原則值得我們關注。
(一)協同建設,優勢互補
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下,專業教師全員參與,學校老師和企業權責明確,分工清楚。學校與學院給予明確的政策支持,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學校提供場地、設備和在校內生活工作的便利。學院制訂校企合作制度,如教師參與實踐基地的方式、要求和職責,學生參與實踐基地的方式、培訓和人才選撥制度。實訓基地制訂管理制度,如學生的學習要求、崗位要求、獎勵措施、考勤制度和進入退出制度。企業參與學院的活動,比如專業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提供贊助、獎學金。通過制度建設,真正做到學院、企業、教師和學生權責分明、分工明確,最大限度地保證實踐基地建設與專業建設同步進行,培養電商人才和專業發展、企業發展共同促進。
(二)提前入戲,熟悉企業
企業全程參與,學校教學和崗位需求相結合,共同制訂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參與新生入學教育和后期課程實訓,讓學生從大一開始熟悉電子商務企業文化、崗位要求、職業技能。讓企業參與專業建設,從入學教育起就開始讓學生熟悉企業文化、崗位要求和素質要求。以后在企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素質,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技能和崗位,并在三年內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部分有管理潛能或創造力的同學能提前進入角色,成為年輕的管理者或創業者,做到人盡其能、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真正讓興趣、能力、價值觀和企業需求結合,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和人生道路上的職業選擇。
(三)專才通才,都有機會
素質教育,普適教育和精英教育結合,齊抓共進。一般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工位有限,只能容納部分學生,這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難題:如何保證公平地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實訓?我們經過思考和實踐,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做法是:從大一起,部分實訓課程就由企業老師負責,邊教學邊觀察每位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和特長,聽取學生意見,充分尊重每位學生的專業方向選擇,由學生自愿報名,再結合企業崗位要求,企業進行技能考核和面試(面試主要考察學生的職業潛能和素質),錄取部分學生到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這樣保證了所有的學生都能學習企業的培訓課程和崗位技能,而且對于這些知識和技能,他們將來在任何地方工作都能用得上,做到全員參與,部分表現特別優秀,有工作潛力、有意愿、符合企業要求的學生,可以進入實訓基地負責業務項目的實施。
(四)企業培訓,邊學邊用
在培訓的過程中,企業教師邊演示,學生邊練習,真正學以致用,不僅講授知識,而且傳授技能,最重要的是實習與就業零距離,我校電子商務專業2018年第一期33名“創業孵化班”學員全部找到了專業對口工作,其中12位特別優秀的學員,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業取得優異成績,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通過拼多多、京東、天貓等多個網絡平臺,創造了3000多萬的銷售額,現在12名學員作為種子教師,開始對下一屆30名“創業孵化班”學弟學妹進行培訓,由于是學長任培訓教師,學生沒有心理距離,教學效果較好。
(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校中有廠、廠中有校、相互學習、共同創業、共同成長,技術能手、企業管理人員和高校教師多種身份相互滲透。在參觀調研其他學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時發現一個特點,很多地方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對專業建設和教學的參與是全方位的,企業骨干和管理人員成了學校的兼職講師或導師,專業建設和教學不僅需要理論基礎,還需要實訓作為支撐,企業技術骨干傳授專業技能,項目管理人員教學生運營能力,教師下企業鍛煉成為熟練的技師,也同樣有利于教師職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武漢樂申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網絡客服》課程實訓、崗前綜合實訓,以及電商“3+2”本科“618”和“雙11”校內生產性實訓。2018年“618”和“雙11”兩周的時間,創造銷售業績68萬元,另外,每年提供實習和就業崗位80個以上,并可以接納2位教師下企業鍛煉。
(六)以老帶新,滾動發展
變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電商人才孵化器。電商企業基本上以年輕人作為骨干,現在企業培訓教師也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些20多歲的員工可能已經是部門或項目主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行現代學徒制,以老帶新,第一批孵化班結業的學員已經作為企業骨干帶領著第二批孵化學員,成立多個項目小組,開始了真正的經營。這樣一屆帶一屆,上一屆孵化成熟的團隊,在完成帶新的任務后帶領自己的團隊,在外面獨立創業,真正讓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為電商人才的孵化器。
(一)從學校角度
學校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讓每位學生學有所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崗位能力,學校不再是封閉的教學場所,而是具有自我發展能力的職業人才孵化基地,畢業生不再是職場新兵,而是具有工作經驗的老兵。學校與企業直接對接,與時俱進,跟上時代脈搏,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企業進入校園,共同創業生產性實訓基地,讓學校真正做到開門辦學、合作辦學,學生也不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而是自主學習的主人,企業對專業的深度參與,最大限度地保證專業建設切合企業人才需要,服務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從專業角度
專業建設與企業文化、企業技能需求、企業工作環境、企業人才需求培養體系熔為一體。專業建設不僅僅局限于校內和課堂,開放才能兼容并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每年需要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動態調整,以適合現在和未來的企業崗位需求,這不僅需要廣泛調研,更需要專業對行業的深度了解和參與,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切感受。讓企業進校以合作的形式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讓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環境,學習企業管理制度,了解企業崗位要求,有利于提高職業意識和素養,畢業后更容易融入社會,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三)從教師角度
目前職業技術學院不少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基本上沒有企業工作經驗,雖然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都不錯,但是缺少企業工作經驗是硬傷,一個從來沒有企業工作或管理經驗的人,在課堂講商務課程和經營管理,很難有代入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和學校鼓勵教師下企業鍛煉,少則一個月,多則半年,深度鍛煉可以是一年以上。但是深度鍛煉讓教師離開教學崗位,代價很大,收入也受影響,教師也不可能長期呆在企業,畢竟本職工作是教學,所以一般教師會選擇暑假和寒假進行短期企業鍛煉,時間較短但效果肯定沒有深度鍛煉好。有沒有既不離開教學崗位,又能起到在企業鍛煉效果兩全其美的途徑呢?教師參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經營管理是一個思路。
(四)從企業角度
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特別是近年來,電子商務行業爆發性的增長導致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直接從勞務市場或社會招聘熟練人員,雖然成本低、工作容易上手,但是忠誠度低,如果對他們委以重任就可能面臨風險,如果直接聘用應屆畢業生,一是培訓成本高,二是可能會流失。有些企業經過長期思考,想到了一種方法,就是校企合作開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作為人才孵化和崗前培訓的基地。學校方負責場地、環境、部分設備和學生管理,企業方采用現代學徒制教學方法,由專人負責業務培訓和考核、人才推薦和選拔,學生足不出校就能接受真正的企業崗位培訓,不用付培訓費用,安全風險也較小。
通過這種模式,企業師傅帶領學生從事項目,手把手教學,雙方容易溝通和信任。學生從孵化基地結業后學到了一技之長,專業對口率大幅度提高,直接在公司就業的學生忠誠度和信任度也更高,能委以重任。事實上,我校電子商務專業2018年第一批“瑜然美創業孵化班”留下在企業創業的學生,絕大部分成為企業骨干,能獨當一面負責項目運行,2019年9月已經開始由他們帶領培訓第二批“瑜然美創業孵化班”的學弟學妹。培訓結束后,他們會離開校園,到校外開設項目分部。這樣上屆帶下屆,企業有源源不斷優秀忠誠的員工和項目負責人,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不斷開設新店和子公司,做到可持續發展;學生創業成功后,也可以返校招聘更多的學弟學妹,高質量對口就業。
(五)從學生角度
真正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把“要我學習”轉化為“我要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從“要我學習”到“我要學習”,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把“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有一種方法是,讓他們看到觸手可及的成果、努力能達到的目標、可以想像的前景和無限可能的未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給每個學生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專業建設密不可分,只有盡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培養人才和項目孵化的功能,才能讓高層次職業人才的培養落到實處,它的成立、運行、管理和優化,需要企業、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相信將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專業建設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本文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作者簡介:黎軍,工商管理碩士,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本文為2019年武漢市高校教學研究項目:現代學徒制在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實踐中的應用——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項目編號:201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