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龔停
在全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得到控制時,江淮等地又遭受了洪水的侵襲,此次汛期時間長、范圍廣,蒙洼蓄洪區成為了抗擊洪災的一個重要支點。為保證淮河上下游廣大居民的安全,19萬蒙洼人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的家園構建起了抗洪一線的堅固陣地。
洪災無情義,人間有真情。蒙洼群眾以小我奉獻大我,全國上下就以大我回饋小我。以黨員為基干,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干部群眾和志愿者密切協作,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非安全區大多數人員的遷移安置。沖鋒舟穿梭往返于莊臺之間,解放軍戰士和武警官兵不顧辛勞,及時為仍被洪水圍困的蒙洼人民送去了溫暖。而在千里淮河上,這種感人景象比比皆是,澎湃著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更感動了安徽的曲藝工作者。
汛情就是出征令,災情奏響鼓角聲。安徽曲藝工作者充分發揮“文藝輕騎兵”的優勢,秉承當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革命信念,及時創演了一批鼓舞民心士氣的好作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為向蒙洼人民表達敬意,安徽省曲協主席、淮河琴書第五代傳人孟影,曲藝作家張九來和阜南縣演藝中心的全體演職人員以飽滿的熱情在短時間內創作了淮河琴書《戰洪圖》,并第一時間奔赴王家壩、蒙洼各鄉鎮的抗洪第一線,為當地官兵和群眾加油鼓勁。
在曲胡的領奏下,三弦、琵琶和竹笛配合巧妙搭配,構成了《戰洪圖》的音樂基調,琴書曲調“老八板”則被運用在起腔與過門中,進一步完整了作品的音樂架構。
作品第一段為傳統琴書曲調“鳳陽歌”,起腔的拖腔被適當延長,并輔以伴奏人員的幫腔,隱隱構建出一幅洪水肆虐的景象。當唱詞進行至“蒙洼的四個鄉鎮”時,作品瞬間進入貫口模式,再現了軍民團結一致、迅速行動的情景,并與下文中以曲劇曲調唱出的“良田全淹凈,大棚被水沖,房屋水底埋,雞鴨無影蹤”相互參照,更突出抗洪搶險的緊迫性。在“自從建國”轉回琴書曲調后,“次次毀家園”又轉為黃梅戲曲調,升華出黨和政府與社會各界對江淮人民的關愛之情。在“八方支援”的梆劇調式音后,從“壯志壓倒”開始,全作又回到琴書的調式中,“不獲全勝不收兵”干凈利索落地在“宮”音上,充分彰顯了抗洪必勝的堅定信念。
總的來說,《戰洪圖》成功將大愛精神、中國力量傳達至五湖四海。而該作品的成功演繹,離不開孟影對琴書藝術的深刻把握和不斷創新,離不開張九來對災情的細致觀察和對抗洪精神的深刻理解,更離不開眾多演職人員的無私奉獻。“輕騎兵”,小而靈,為群眾,唱心聲。這應該是《戰洪圖》全體參與者最真實的心聲。這心聲中有淮河沿岸人民堅韌不拔的精神,也有全體中國人最樸素但最珍貴的家國情。
抗洪搶險最前線,處處都有曲藝工作者的身影。7月31日,安徽省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赴巢湖市慰問演出,青年曲藝工作者程鴻雙用3天時間,根據山東快書《抗洪小夜曲》改編出的同名對口快書作品受到抗洪官兵的熱烈歡迎。8月1日,志愿服務小分隊奔赴廬江抗洪一線,安徽曲協副主席孫銘澤主動請纓參加了本次演出。在廬江縣廬城鎮塔山廣場上,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用精彩紛呈的節目向官兵們致以節日的祝福。同日,壽縣曲協組織會員與烈士王杰生前所在部隊開展聯誼活動,為官兵送去了精彩的快板書表演,表達了壽縣曲藝工作者對馳援壽縣的子弟兵的敬意。即便是洪峰迭涌聲如雷震,也遮蓋不了軍民聯誼的笑語聲聲。曲藝工作者為抗洪一線的軍民送去了歡樂,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念。安徽曲協主席、淮河琴書第五代傳人孟影就表示,“8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王家壩后做出的重要指示是對抗洪前線軍民的巨大鼓舞,也為我們當前一段時間的創作演出提出了具體要求。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應該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興文化、育新人、展形象的光榮使命。”
安徽各地曲藝小分隊積極開展的與抗洪相關的創作與表演,彰顯了安徽曲藝工作者的擔當精神與人民情懷。而如何在助力抗洪搶險的同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曲藝力量,也是安徽曲藝人在始終關注的重要話題。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8月27日至29日,安徽曲協在合肥舉辦了“決勝小康,奮斗有我”主題創作培訓班,要在前期“深扎”采風調研的基礎上,打造出具有大深度、高質量、主題突出的優秀曲藝作品。多名曲藝名家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歷,從立意思想、創作角度、提升表現力等多方面開展講座。學員們在有效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和文化自覺的同時,對安徽曲藝發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如何完善地方曲藝的保護機制,如何激發江淮流域曲種的藝術生命力,如何發揮曲藝“說書唱戲勸人方”的特質,鼓勵群眾銳意進取,這些都是學員們關心的問題。筆者在與他們深入交談后,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需要著眼于“輕騎兵”的單兵“作戰”能力與團隊的整體水平,數清肚子里有多少“米粒”;
2.要注意創作演出隊伍的實時動態,有效提升團隊的士氣;
3.要培養曲藝隊伍的快速反應能力,真正無愧于“輕騎兵”的稱號;
4.凈化曲藝隊伍,讓真正能干、肯干的曲藝工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這幾個方面對曲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有直接的影響。這次抗洪演出行動,就是對安徽曲藝隊伍反應能力、動員能力、表演能力、吃苦耐勞能力最直接的考驗。而安徽曲藝工作者不負重托,深入一線演出,有效緩解了官兵們的緊張和疲憊,為抗洪搶險的最終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衷心希望安徽曲藝工作者能將這股勁頭保持下去,在進一步總結4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展現出安徽曲藝別具一格的色彩。
附錄:《戰洪圖》唱詞
連日暴雨下不停,下不停,千里淮河涌洪峰,
波浪滔天拍長堤,王家壩水位迅猛往上增。
萬眾抗洪黨率領,干群們日夜巡查,
嚴防死守,眾志成城,關鍵時來了人民子弟兵,
堵管涌,筑堤壩,為咱老百姓守護安寧。只可惜,上游洪水來勢猛,上游水位又激增,
王家壩水位超過警戒線,眼看就要出險情。蒙洼的四個鄉鎮,社科各界人士、志愿者服務、武警官兵,聞訊行動,幫助群眾,扶老攜幼,搬運生活物資,連夜撤離轉移到安全區莊臺,冒雨而行,舍小家顧大家,為國為民甘愿把個人利益全犧牲。關鍵時國家防總下命令,開閘放水,蒙洼蓄洪。
霎時間,波濤洶涌任縱橫。
蒙洼區成汪洋澤國似飄萍,
良田全淹盡,大棚被水沖,
房屋水底埋,雞鴨無影蹤。
自從建國到如今,王家壩十六次開閘大蓄洪,
次次毀家園,回回多犧牲,
當合政府做靠山,八方支援眾手擎,壯志壓倒千頃浪,洪水無情人有情。且看咱,抗罷疫情又抗洪,
把天災逐出咱社會主義大家庭,
看環球,無限風光咱獨好,
抗洪搶險這一仗定能獲全勝,
咱送瘟神,戰洪魔,不獲全勝不收兵。
(作者:阜陽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