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東
張家港是一座文明之城,是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唯一的縣級市,同樣也是一座文化之城。曲藝在張家港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2014年張家港成為“中國曲藝之鄉”,后來又獲得“中國小戲小品之鄉”“中國寶卷之鄉”稱號,2016年申請成為“中國曲藝名城”,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縣級市。近年來,張家港市牢固樹立文化強市理念,積極整合各方力量,著力提升隊伍素質,努力促進群眾性曲藝活動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次,中國曲協把張家港永聯村曲協列入全國深化改革基層試點單位,我們倍感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接下來,將重點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

認真落實深化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努力將永聯村曲協打造成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村級曲藝工作者之家。一是激發“內生動力”。召開村曲協換屆大會,推動內部人事、收入分配、經費保障等制度改革,進一步優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增強改革內生活力。嚴格落實永聯村文聯章程、會員管理辦法、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目標、明晰職責,規范高效的開展各項工作。二是鼓勵“百花齊放”。圍繞“扎根鄉村、服務農民”的目標定位,發現、培育表演相聲、快板、二人轉、喜劇小品、京韻大鼓等曲種的人才,打造永聯曲藝“百花園”。同時,大力利用網絡發展曲藝,組織開展展演、培訓、論壇等活動為更多的曲藝“后浪”提供成才機會。三是擴大“行業影響”。結合國際幽默藝術周,邀請國內外曲藝界友人進行藝術采風,開展系列交流演出。創排說唱《永聯之路》、獨腳戲《村莊里的都市》、群口相聲《辯論會》等曲藝作品,邀請中國曲藝家協會“送歡笑到基層”走進永聯,承辦中國牡丹夜——曲藝名家惠民演出江南行活動,提升永聯村曲協的影響力。
堅持新發展理念,激活基層曲藝發展新動能,持續展現“中國曲藝名城”新魅力。一是用心“創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挖掘本地文化資源,加強創作題材的規劃指導。重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建黨100周年等重大主題,創作1-2部聽眾喜聞樂見的中篇書目,同時,進一步整理寶卷、唱春等傳統曲本,建立優秀曲藝作品資源庫。二是跨界“搭平臺”。精心策劃組織全國少兒曲藝展演、全國原創曲藝小品優秀節目展演,大力推廣曲藝小劇場演藝模式,積極探索評彈情景劇、曲藝沙龍劇、脫口秀等演出形式,開展村村演、周周演、天天說等公益文藝惠民活動,努力提高曲藝活動品質內涵,創造更多跨界藝術經典。三是共享“促發展”。注重發揮曲藝“輕騎兵”的作用,統籌利用現有文化設施,圍繞疫情防控、移風易俗、垃圾分類等社會熱點,策劃新時代曲藝文化活動,推動曲藝工作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進發展。
把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結合起來,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拓展基層曲協發展空間。一是加強政策扶持。全力支持曲藝傳承發展,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完善曲藝院團建設與藝術生產專項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每年扶持資金不低于500萬元。將地方曲藝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進一步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精心組織民間曲藝團體、曲藝工作者參加公益文藝巡演。二是加強陣地建設。加快推進城南文化中心、城西文化中心等場館建設(內設:國際說唱藝術館、曲藝小劇場等),打造城市曲藝文化地標。建設“網上曲協”,探索線上線下一體融合運行的曲協工作新模式。三是加強人才支撐。出臺《張家港市宣傳文化人才引進培養實施細則》,加大曲藝領軍人才、重點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的引進,舉辦青年演員專業技能、“沙洲故事匯”等培訓班,加速曲藝新苗培養,加強人才儲備及梯隊建設。
總之,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抓好基層曲協改革試點,擔當作為、真抓實干,穩扎穩打地推動永聯村曲協改革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不斷開創張家港“中國曲藝名城”建設新局面,努力為基層曲協深化改革先行探路、作出貢獻。
(作者:江蘇省張家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