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琪


【摘要】 目的 探討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腦電雙頻指數(BIS)監測在全身麻醉(全麻)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60例全麻行腹腔鏡下患側輸卵管切除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麻醉方式,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比較兩組患者的七氟醚吸入濃度監測結果, 清醒時間、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 麻醉藥物(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結果 觀察組吸入七氟醚濃度(1.58±0.95)%低于對照組的(2.81± 1.06)%, 清醒時間(15.37±7.51)min、拔管時間(8.47±6.51)min、復蘇室停留時間(16.47±0.81)min均短于對照組的(21.67±5.61)、(14.32±4.51)、(22.47±1.71)min, 瑞芬太尼用量(0.37±0.51)mg、丙泊酚用量(1396.47±280.81)mg均低于對照組的(0.67±0.61)、(1721.47±141.71)mg,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將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用于全麻術中, 可減少患者術后清醒、拔管、復蘇室停留時間, 同時減少麻醉藥物用量,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腦電雙頻指數監測;全身麻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43
全麻是指通過呼吸道、靜脈內或肌內注射將麻醉劑吸入體內時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抑制[1]。臨床表現為神志消失, 全身疼痛消失, 遺忘, 抑制反射, 骨骼肌松弛。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程度與血液中藥物的濃度有關, 并且可以被控制, 這種抑制是完全可逆的[2]。
當藥物代謝或從體內排出時, 患者的思想和各種反射逐漸恢復。但是, 手術和其他方面截然不同, 仍然存在一些意外情況, 其中一些可能危及生命。BIS是指腦電圖的頻率和功率的確定以及分量波之間的非線性關系的分析, 其選擇代表不同鎮靜水平的各種腦電信號進行標準化和數字處理, 最后轉換為簡單的定量指標。通過腦電來判斷鎮靜水平和監測麻醉深度的更準確方法[3]。同時使用麻醉氣體濃度監測儀, 可以更好的檢測麻醉氣體濃度, 有利于促進麻醉的效果, 因此, 本文以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展開[4], 探討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在接受全麻術中患者的應用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全麻行腹腔鏡下患側輸卵管切除的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26.07±6.01)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4~38歲, 平均年齡(26.59±4.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規監測心電圖(ECG)、血氧飽和度(SpO2)、血壓 (BP)、心率(HR), 建立外周靜脈通路, 給予復方乳酸林格氏液。麻醉誘導:靜脈注射咪達唑侖0.04 mg/kg, 舒芬太尼0.4 μg/kg, 順苯磺酸阿曲庫銨0.2 mg/kg, 中長鏈丙泊酚1.5 mg/kg, 3 min后在可視喉鏡輔助下經鼻氣管插管行控制呼吸, 維持呼末二氧化碳分壓30~45 mm Hg(1 mm Hg=0.133 kPa)。麻醉維持:對照組瑞芬太尼目標血漿靶濃度4~6 ng/ml, 中長鏈丙泊酚血漿靶濃度2~4 μg/ml, 七氟醚揮發罐刻度開至2%, 維持平均動脈壓于術前基礎值的±20%以內, 手術結束前10 min予舒芬太尼0.05 μg/kg, 手術結束時停止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輸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 調整七氟醚的呼出濃度至1~1.3 MAC, BIS值維持在40~55, 并根據BIS值調整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七氟醚吸入濃度監測結果。②比較兩組患者的復蘇情況, 包括清醒時間、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 時間越短, 患者恢復越好。③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物用量, 麻醉藥物包括瑞芬太尼、丙泊酚, 用量越少, 監測效果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七氟醚吸入濃度監測結果比較 觀察組吸入七氟醚濃度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復蘇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物用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3 討論
在全麻過程中, 麻醉劑通過暫時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意識, 疼痛消失, 骨骼肌松弛等作用。臨床上常用的全麻方法有吸入麻醉、靜脈麻醉和復合麻醉。在臨床手術過程中[5], 麻醉醫師的思維方式在外科醫生和醫師之間進行, 其最終目標是消除或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以及圍手術期的疼痛和安全性。麻醉師需要使用各種藥物來維持一定的麻醉狀態, 而且在整個手術過程中要確?;颊叩陌踩⑻峁┌踩珶o痛的手術條件[6]。因此, 在全麻術中, 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2]。
近年來, 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應用廣泛, 且效果較好。本研究中, 觀察組吸入七氟醚濃度(1.58± 0.95)%低于對照組的(2.81±1.0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 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可以有效降低麻醉氣體吸入濃度[7]。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清醒時間(15.37±7.51)min、拔管時間(8.47±6.51)min、復蘇室停留時間(16.47±0.81)min均短于對照組的(21.67±5.61)、(14.32±4.51)、(22.47±1.71)min,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出, 采取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 有利于縮短患者清醒時間、拔管時間、復蘇室停留時間[8]。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0.37±0.51)mg、丙泊酚用量(1396.47±280.81)mg均低于對照組的(0.67±0.61)、(1721.47±141.71)mg,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因此, 采取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麻醉藥物用量, 利于患者術后恢復[9, 10]。
綜上所述, 將麻醉氣體濃度監測聯合BIS監測用于接受全麻術中患者的效果顯著, 能有效降低麻醉氣體濃度, 減少患者術后清醒、拔管、復蘇室停留時間, 同時減少麻醉藥物用量, 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嚴澤林, 汪偉, 錢燕寧, 等. 注射用復合輔酶對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恢復期腦電雙頻指數和蘇醒質量的影響. 江蘇醫藥, 2017, 43(23):1717-1720.
[2] 沈雷兵, 周新華, 沈伯雄. 術中保溫對老年病人全麻蘇醒時間及蘇醒期丙泊酚效應室濃度的影響. 安徽醫藥, 2017, 21(6):1045-1048.
[3] 李子嘉, 蘆坤, 王凱, 等. 全麻誘導期間空氣面罩通氣與純氧面罩通氣的無通氣安全時限和氣管插管時長的比較.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7(12):1643-1647.
[4] 李玲, 黃源, 劉松華, 等. 不同時點超聲引導腹橫肌平面阻滯在開放性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效果比較. 中國醫師雜志, 2019, 21(6):814-817.
[5] 牛曉麗, 薛榮亮, 劉鴻濤, 等. 羥考酮對全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老年患者的改良效果. 中華麻醉學雜志, 2018, 38(6):695-698.
[6] 李艷, 俞又佳, 顧琴, 等. 喉罩全身麻醉聯合神經阻滯麻醉在高齡病人髖部手術中的應用. 安徽醫藥, 2017, 21(2):356-360.
[7] 曹曉芳, 張純潔, 王尨珂. 腦電雙頻指數在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全身麻醉深度監測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8, 39(11):2029-2030.
[8] Kieffer PJ, Williams JM, Shepard MK,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oral and rectal mucosal and colonic serosal microcirculations of healthy, anesthetized horses. 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revue Canadienne De Recherche Veterinaire, 2018, 82(1):55-59.
[9] Kilcoyne I, Nieto JE, Knych HK, et al. Time required to achiev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amikacin in synovial fluid of 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after intravenous regional limb perfusion in horses.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2018, 79(3):282-286.
[10] Hopster K, Wittenberg-Voges L, K?stner SBR. Xylazine infusion in isoflurane-anesthetized and ventilated healthy horses: Effects on cardiovascular parameters and intestinal perfusion. Canadi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revue Canadienne De Recherche Veterinaire, 2017, 81(4):249-254.
[收稿日期: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