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鵬


【摘要】 目的 分析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下丙戊酸血藥濃度對療效的影響。方法 選取本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臨床收治的98例癲癇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對患者在多種癲癇藥物聯合下的丙戌酸鈉血藥濃度對療效的影響進行觀察和分析。結果 患者的丙戌酸鈉血藥濃度水平在50~100 mg/ml時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 高于<50 mg/ml及>100 mg/ml時的63.33%、30.7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聯合用藥的總有效療效為70.00%, 聯合左乙拉西坦的總有效率為58.33%, 聯合氯硝西泮的總有效率為68.75%, 聯合拉莫三嗪的總有效率為66.67%, 聯合奧卡西平的總有效率為66.67%。各用藥情況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聯合用藥的平均血藥濃度為(58.38±2.57)mg/ml,?低于聯合左乙拉西坦的(61.17±3.05)mg/ml, 聯合氯硝西泮的(78.39±2.09)mg/ml, 聯合拉莫三嗪的(71.87±2.86)mg/ml, 聯合奧卡西平的(68.89±5.80)m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多種癲癇藥物聯合治療的情況下, 丙戌酸鈉血藥濃度有上升的趨勢, 但是其療效卻未隨之提高, 因此對于影響丙戌酸鈉血藥濃度的原因還要結合其他方面的原因一同分析。
【關鍵詞】 抗癲癇藥物;丙戌酸鈉;血藥濃度;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69
癲癇病是臨床診療中常見的一種疾病, 多發于兒童時期, 癲癇病的發病原因是由于腦部的神經元出現異常而導致的腦部神經功能受損的疾病。癲癇病具有發病危急, 治療難度大的特點, 患者年齡在18周歲以下的大概占據整體患者的六成以上。在臨床中, 對于癲癇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 而且通常是多種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 目前在現階段的癲癇病臨床治療中以丙戌酸鈉為一線抗癲癇的藥物, 丙戌酸鈉藥物對提高腦氨基丁酸水平及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在臨床癲癇病的治療中應用的十分廣泛。在多種癲癇藥物聯合治療措施下, 對丙戌酸鈉藥物的濃度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如果丙戌酸鈉在血液中的濃度低于50~100 mg/ml, 就會大大降低療效, 本文主要針對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下丙戌酸鈉血藥濃度對療效的影響進行的科學分析,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8例癲癇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齡5~46歲, 平均年齡(26±7.0)歲;病程1~8年, 平均病程(3.2±1.6)年。經相關檢查措施所有患者均被診斷為癲癇疾病患者。排除標準:非癲癇疾病導致的癲癇癥狀、例如癲癇假性發作等;患有重大器質性疾病患者, 包括身體各器官惡性腫瘤、顱內腫瘤以及顱外傷、休克患者以及手術及中毒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智力障礙的患者、存在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本研究為在取得所有患者同意的基礎上展開分析和數據調查。
1. 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在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下的丙戌酸鈉血液濃度進行檢測, 丙戌酸鈉血液濃度應該保持在50~100 mg/ml范圍中, 才會對療效不會產生任何影響。首先, 進行樣本的收集, 引導患者服用丙戌酸鈉, 服用后需要等到藥物濃度達到(5~7 t1/2)后再檢測其谷濃度[1]。采用抽血的方式進行濃度的檢測, 在患者服藥之前, 于清晨使患者保持空腹的狀態對其血樣進行提取, 采血量為2 ml, 血樣采集完畢之后, 再采用酶增強免疫分析法對患者血液中藥物的濃度進行檢測[2]。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在多種抗癲癇藥物的聯合下丙戌酸鈉血液濃度的范圍在50~100 mg/ml之內是能夠使藥物的療效發揮出較好的作用, 如果低于這個參考值, 藥物療效就會失去作用。比較不同丙戌酸鈉血藥濃度下的療效, 丙戌酸鈉聯合其他藥物的療效, 丙戌酸鈉聯合其他藥物時的的血藥濃度。療效分為3個級別, 即顯效、有效和無效, 將癲癇發作率能夠控制在75%以上的視為顯效, 將癲癇發作率控制在50%~75%之間的視為有效, 將癲癇發作率控制在50%以下的視為無效。總有些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不同丙戌酸鈉血藥濃度下的療效比較 患者的丙戌酸鈉血藥濃度水平在50~100 mg/ml時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 高于<50 mg/ml及>100 mg/ml時的63.33%、30.7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丙戌酸鈉聯合其他藥物的療效比較 無聯合用藥的總有效療效為70.00%, 聯合左乙拉西坦的總有效率為58.33%, 聯合氯硝西泮的總有效率為68.75%, 聯合拉莫三嗪的總有效率為66.67%, 聯合奧卡西平的總有效率為66.67%。各用藥情況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丙戌酸鈉聯合其他藥物時的的血藥濃度比較 無聯合用藥的平均血藥濃度為(58.38±2.57)mg/ml, 低于聯合左乙拉西坦的(61.17±3.05)mg/ml, 聯合氯硝西泮的(78.39±2.09)mg/ml, 聯合拉莫三嗪的(71.87±2.86)mg/ml, 聯合奧卡西平的(68.89±5.80)m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癲癇是一種腦部神經性的疾病, 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 癲癇疾病的分類在國際上有著較明確的規定, 通常將癲癇病按照癥狀的不同和發病原因的差異分為局灶性、全面性以及全面性合并局灶性三大類別, 癲癇疾病具有難治愈、易復發的特點。在我國的醫療領域里, 對于一些不明原因的癲癇疾病又稱之為繼發性癲癇病, 很多癲癇病患者在年幼時期就已患上, 癲癇病在嬰幼兒時期和少年時期有著較高的發病率[3]。導致癲癇的病因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 還有一些癲癇不明原因, 尤其是對于一些特發性的癲癇病至今為止也沒有明確的發病原因。常見的能夠導致癲癇病的原因有腦部腫瘤、頭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以及腦血管疾病等, 這都是常見的導致后天癲癇病的原因。還有一些遺傳代謝疾病、神經變性疾病以及繼發性疾病等是導致癲癇病的先天因素。癲癇病有一定的潛伏期, 每次發作之前也都沒有明顯的征兆, 導致癲癇病發作的誘因有內分泌失調以及睡眠不足或者是外部感染等。癲癇病有典型的癥狀, 通常大多數患者的癲癇癥狀都會突然發生, 并且患者在兩次發作的間歇中處于無異于正常人的狀態, 但是一發作起來卻具有較強的突發性。由于癲癇病分為不同的種類, 因此不同的癲癇病種類發病的癥狀也有所不同。在臨床癲癇病的治療中, 通常采用的是一些抗癲癇的藥物, 對于癲癇病最好的治療措施就是抑制癲癇病的發作頻率, 將每一次發作的頻率逐漸降低, 癲癇將有痊愈的可能。因此臨床中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方法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有顯著效果的方法[4]。抗癲癇的藥物種類有很多, 通常在抗癲癇藥物的選擇上也是遵循多種藥物搭配的原則, 因為每種藥物在療效、安全性以及可行性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 科學的進行藥物搭配才能夠確保療效, 又能夠避免患者產生副作用。目前在臨床癲癇疾病的治療中, 可以選擇的藥物種類多達十幾種, 在藥物的搭配選擇上, 我國仍處于摸索階段, 每一種藥物都需要經過科學的實驗之后才可以確定療效。在抗癲癇的治療中, 患者丙戌酸鈉代謝水平的個體差異很大, 因此在聯合用藥的療效中也體現出了很大的差異[5, 6]。藥物的療效與聯合用藥的藥劑量、藥物種類都有很密切的關系,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 患者的丙戌酸鈉血藥濃度水平在50~100 mg/ml時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8.00%, 高于<50 mg/ml及>100 mg/ml時的63.33%、30.7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無聯合用藥的總有效療效為70.00%, 聯合左乙拉西坦的總有效率為58.33%, 聯合氯硝西泮的總有效率為68.75%, 聯合拉莫三嗪的總有效率為66.67%, 聯合奧卡西平的總有效率為66.67%。各用藥情況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聯合用藥的平均血藥濃度為(58.38±2.57)mg/ml, 低于聯合左乙拉西坦的(61.17±3.05)mg/ml, 聯合氯硝西泮的(78.39±2.09)mg/ml, 聯合拉莫三嗪的(71.87±2.86)mg/ml, 聯合奧卡西平的(68.89±5.80)mg/m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用藥組的血藥濃度均高于單用丙戌酸鈉治療組, 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選取的單用丙戌酸鈉治療措施的病例較少有關系, 與實際的藥物療效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總之, 在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治療下對患者丙戌酸鈉血藥濃度的影響因素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 從而為臨床癲癇病的治療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從而推動臨床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雪飛. 丙戊酸鈉治療藥物監測臨床實踐及聯合用藥Meta分析. 石河子大學, 2017.
[2] 王華梅. 丙戊酸鈉血藥濃度對癲癇病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中HMGB1、IL-2、IL-6水平的影響. 藥物生物技術, 2018, 25(6):504-507.
[3] 李月珍. 42例兒童癲癇性腦病臨床特點和基因突變結果回顧性分析. 南方醫科大學, 2018.
[4] 趙國珍, 許靜, 景霞. 720例癲癇患兒丙戊酸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 兒科藥學雜志, 2017, 23(10):37-39.
[5] 齊曉漣, 王育琴. 733例/次應用抗癲癇藥患者血藥濃度監測結果分析. 中國藥房, 2004(2):37-39.
[6] 趙忠新. 癲癇的藥物治療原則. 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 2000(5):356-359.
[收稿日期: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