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英


【摘要】 目的 通過對比分析2014~2018年深圳市坪山區某基層醫院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情況, 探討基層醫院提高首針疫苗接種率和及時接種率的方法。方法 選取2014~2018年在深圳市坪山區某基層醫院分娩的10129例新生兒進行回顧性調查, 分析2014~2018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種情況以及未接種原因。結果 2014~2018年每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接種率分別為92.68%、93.19%、93.28%、98.81%、97.54%, 及時接種率分別為99.67%、99.66%、96.40%、98.41%、96.41%, 2014~2018年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分別為89.11%、84.70%、81.81%、85.10%、84.08%。2014~2018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接種率、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卡介苗接種率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5~2018年“疾病轉科”為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未接種的主要原因, 其次為“低體重”和“早產”。結論 首針乙肝疫苗接種率逐年提高, 及時率均在95%以上, 接種工作開展較好。卡介苗接種率提升的空間大, 應重視胎兒期和圍生期保健, 提高新生兒救治能力, 把握好接種禁忌證, 多管齊下, 提高接種率。
【關鍵詞】 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種率;方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8.080
我國計劃免疫程序規定對新生兒期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1], 這對于降低我國乙肝病毒感染和預防結核病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調查分析深圳市坪山區某基層醫院新生兒首診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情況, 探討基層醫院提高接種率和及時率的方法, 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2018年在深圳市坪山區某基層醫院分娩的10129例新生兒, 進行回顧性調查, 分析近5年來新生兒首診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情況。
1. 2 方法 分析2014~2018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種情況以及未接種原因。判斷標準:首針接種:新生兒出院之前接種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及時接種:新生兒出生24 h內接種首針乙肝疫苗[2]。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2014~2018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接種情況
2014~2018年每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接種率分別為92.68%、93.19%、93.28%、98.81%、97.54%, 及時接種率分別為99.67%、99.66%、96.40%、98.41%、96.41%,?2014~2018年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分別為89.11%、84.70%、81.81%、85.10%、84.08%。2014~2018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接種率、乙肝疫苗及時接種率、卡介苗接種率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2. 2 2014~2018年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卡介苗未接種原因分析 2015~2018年“疾病轉科”為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未接種的主要原因, 其次為“低體重”和“早產”。見表3, 表4。
3 討論
國務院頒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要求, 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接種率以鄉(鎮)為單位達到95%以上。近5年接種情況來看, 乙肝疫苗接種率已經提前實現。卡介苗的接種率低于乙肝疫苗接種率, 近兩年還有下降的趨勢,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①乙肝疫苗是重組(酵母)疫苗, 卡介苗是減毒活疫苗, 接種卡介苗的禁忌證也較多。部分嬰幼兒在接種后回發生一系列異常反應[3]。據統計, 目前卡介苗接種后異常反應的發生率約為0.11%[4]。②醫患關系緊張, 醫生擔心因接種引起的不良反應, 引起家屬的不滿, 把握卡介苗接種適應證的時候更加嚴格。卡介苗接種反應時間較長, 而且并不強調一定要在新生兒出生后24 h內接種, 造成對卡介苗的重視程度不夠[5]。③“二胎政策”、個人觀念開放等原因, 越來越多高齡產婦或低齡產婦的出現, 導致高危兒數量增加。基層醫院新生兒救治力量薄弱, 對于一些較為危重的患兒需往上級醫院轉診, 未能及時接種疫苗。
“疾病轉科”成為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未接種的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早產”和“低體重”。提示我們應加強胎兒期和圍生期的保健, 減少這類新生兒的出現, 對提高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率具有重大意義。對于孕產婦來說, 應加強孕期保健, 例如避免接觸有毒有害化學毒物、戒煙戒酒、定期產檢、均衡膳食、預防感染、勿私自用藥等。對于高危兒, 醫院則應加強監護和積極處理。加強新生兒救治力量, 通過“三名工程”引進專家人才、定向培訓新生兒科骨干人才、三甲專科醫院定向幫扶基層醫院等政策, 讓危重新生兒盡量在基層醫院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減少因轉外院而無法在本院接種疫苗的新生兒數量。疾病因素和早產兒、體重因素位居出院時未接種疫苗的原因的前兩位, 需要出臺全國性的早產兒預防接種指南, 最大程度使早產兒出生后早期疫苗接種規范化, 避免遺漏或不恰當地推遲疫苗接種[1]。
加強與轉診醫療單位之間的溝通交流, 簡化轉診流程, 實現信息及時共享。轉診到外院的新生兒, 本院應及時跟進新生兒的情況, 外院接種的疫苗信息及時錄入系統。新生兒出院后仍未接種的, 產后訪視醫生或社區醫生應督促其盡快到就近社康接種。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 定期組織對開展產科的醫療機構開展督導[6]。組織產科和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疫苗接種相關的業務知識培訓, 保證接種人員在實際操作前具備預防接種上崗證[7], 提高預防接種技術水平, 正確把握疫苗接種禁忌證。做好疫苗接種宣傳教育, 與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更有效、安全、放心地開展接種工作。對于接種后出現的不良反應, 及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 提高家長的護理滿意度[8]。
綜上所述, 首針乙肝疫苗接種率逐年提高, 及時率均在95%以上, 接種工作開展較好。卡介苗接種率提升的空間大, 應重視胎兒期和圍生期保健, 提高新生兒救治能力, 把握好接種禁忌證, 多管齊下, 提高接種率。
參考文獻
[1] 薄濤, 夏躍偉, 黎江, 等. 湖南省9所醫院早產兒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種情況及未接種原因分析.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8, 22(18):4252-4255.
[2] 莊建紅, 郭英芳. 影響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種的原因調查. 中國婦幼保健, 2007, 22(27):3908.
[3] 蘇靜. 400例新生兒卡介苗接種后異常反應及護理體會.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 2018, 3(26):148-150.
[4] 熊玉蘭. 幼兒接種卡介苗不良反應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因素分析.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 9(2):20-21.
[5] 陳興華, 王長雙, 肖占沛. 河南省產科新生兒首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情況分析.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5, 29(3):87-88.
[6] 韋英瓊. 淺談醫院產科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卡介苗接種存在的問題分析. 醫院衛生, 2016(2):150.
[7] 韓俊鳳. 新生兒接種卡介苗的一次反應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8, 7(16):170-171.
[8] 雷曉紅. 新生兒卡介苗接種后的不良反應及護理措施. 養生保健指南, 2019(5):178.
[收稿日期: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