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靜
摘要:應急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防范化解災害風險、應對災害事故的特殊治理領域。基層應急治理能力的提升,能夠大幅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維護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濟南市歷下區積極探索,創新“一制三化”模式,基層應急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一制三化;基層;應急治理;
我國因為地理形勢復雜,人口眾多,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給人民的生活工作和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危害,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刻不容緩。做好應急治理,關鍵是狠抓基層,固本強基。近年來,濟南市歷下區大力推進應急管理制度和水平建設,強化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逐步形成了極具歷下特色的應急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長期探索中形成的“一制三化” (在面臨公共危機時,以責任制為關鍵目標,以網格化管理為基本機制,以智能化技術為重要手段,以法治化思維保駕護航的“合力式”基層社會應急治理模式。它充分體現了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理念) 為突發事件應急治理提供了根本保障。
一、責任制目標——各盡其責,聯防共治
應急治理責任制以黨委政府政治責任為統領,以各部門業務責任為主體,以公共危機風險的預防和化解為主線,以責任督導獎懲為動力,強化責任歸屬意識,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責任承擔合力狀態。其目標要求在明晰責任的基礎上,形成上下聯動、橫向互動、廣大社會組織和居民群眾共同參與的閉環鏈條,力求做到各級責任無縫銜接,各域責任全面覆蓋,各人責任自覺承擔。為守護首善之區平安,歷下區投入2000余萬元,在13個街道建立20個社區應急救援站,并把應急救援站與公安、應急、消防部門一并納入“三聯”工作機制,由專業機構具體承擔“安全巡查、宣傳培訓、應急救援”三大職能,從源頭上打通社區安全管理的“最后一米”。 抓住重要節點,每逢節假日或重大集體活動,區政府均將公安、消防、應急部門等力量進行統一部署,形成優化組合的“倍增效應”。調查顯示,連續三年節假日期間千佛山、趵突泉等重要旅游景點安全形勢持續平穩,人流量每日達幾萬數量的芙蓉街沒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各社區都建立健全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物業管理、教育預防、社區治安“六位一體”治理模式,引導鼓勵社區各類組織和廣大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初步形成,為基層應急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網格化機制——因地分格,全網交錯
網格化作為一種治理機制,有效精準落實治理責任,推動城市治理逐漸走向科學化、精細化的軌道。歷下區堅持規范實用原則,統一劃分網格,各街道積極主動協調職能部門專業力量,科學合理安排網格運行,真正實現網格覆蓋無縫銜接、不留空白;打破信息孤島,強化信息共享,全面整合網格信息并規范錄入、及時更新,按照職能分級授權,實現信息數據的動態管理和安全共享;強化工作考核,制定簡便高效、實用性強的考核辦法,加強對網格長、網格管理員、網格信息員日??己?,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真正構建起“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比如歷下區千佛山街道棋盤街社區網格員每天巡查,在網格中察民情、問民意、慰民憂、解難題。某天網格員在入戶調查時發現尹女士已懷孕五個月,但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辦理生育服務手冊。經查詢,尹女士計生關系就在社區,于是網格員立即聯絡社區,給尹女士發送了辦理證件所需資料并上門幫助辦理。尹女士感激萬分。
三、智能化手段——科技支撐,e網互聯
智能化是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提供標準化、信息化、精細化、個性化的管理和服務。智能化技術手段的普及應用,猶如為網格化管理機制安裝了智慧硬核,大大增長應急治理效能。歷下區在社區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歷下公安通過PDA手持終端、視頻一網控監控系統、綜合智能聯動管理系統等,對基層城管、安監、交通、維穩等各類事件進行監測監控、科學研判和指揮調度,實現對轄區無縫隙、全覆蓋的監督管理。
四、法治化思維——依法而行,運行有序
應急狀態中,法治化思維是保障基本權利、限制權力脫軌的最有效的防波堤,必須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確保應急狀態下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法治環節的合目的性、合法性與正當性的統一。歷下區為提升應急治理能力,強化以下兩條:一是守法宣傳助防范。歷下區立足于關口前移,深入各社區發放防范煤氣中毒“明白紙”,高空拋物危險提示,張貼安全使用電動車宣傳板,懸掛消防安全宣傳橫幅。告知居民存在的安全隱患和注意事項,對居民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仔細排查,提高居民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司法精準有保障。為及時摸排化解矛盾糾紛,實現矛盾不出社區、問題不上交,歷下區設置了“法律診所”,將法律宣傳和法律援助一起抓。社區民警,法院、司法局等法律工作人員從坐等群眾上門“聽診”,轉變為下沉到社區主動“問診”。在問診過程中不僅處理了矛盾隱患,還起到了普法的作用,深受群眾好評。
參考文獻
[1]付志方.“一制三化”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有效措施[J].黨建研究(北京),2002(9):37—38.
[2]王久高.“兩票制”“一肩挑”和“一制三化”模式探討[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7(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