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刀
摘要:扶貧開發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脫貧攻堅貴在精準,成在脫貧。決戰脫貧攻堅是當前四川省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近年來,四川省把脫貧攻堅放在了重要位置,深入突進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跨越發展、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實施、地震災區發展振興等,為精準扶貧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支持;有些貧困地區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發展能力,在實踐中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特別是廣大干部群眾期盼盡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強烈,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增添了強大的發展動力和信心。
關鍵詞: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對幫扶;行業特色
一、現階段的主要成效
(一)“六個精準”落實成效顯著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按照國家扶貧標準,制訂實施《四川省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面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精準施策、精準對標,全力實施“六個精準”計劃,反復核查數據,明確幫扶責任和幫扶對象,將扶貧資金整合起來,適時進行驗收檢查,實現數據水分擠干了、攻堅責任壓實了、扶貧資金用好了。一些地區還進行了動態脫貧管理,對“六個精準”進行了全程的動態檢查和動態測評,對脫貧又返貧的困難群體,采取適當措施,預先應對、積極預防。例如,巴中、達州等地對一些已經脫貧、摘帽的貧困地區,繼續實施扶貧政策不變、扶貧力度不減;尤其是對已經脫貧的貧困戶,繼續進行全力指導和政策關懷。四川多措并舉,加強種植養殖等農業技術培訓,全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推進貧困鄉,貧困村的產業發展,扶持貧困戶進行養殖種植,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業和種植業。
(二)五個一批”扎實推進脫貧攻堅
“五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是中共四川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為推動貧困群眾限期脫貧、精準脫貧提出的。“五個一批”的提出旨在將四川省貧困人口精準分解歸納到“五個一批”,為扶貧攻堅提供“精準靶向”和數據支撐。因地制宜、集中兵力,將所有資金、項目等幫扶力量,全部聚焦“四大片區”脫貧攻堅,尤其是當年脫貧摘帽的貧困地區和困難人群,進行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徹底拋棄“撒花椒面”式的扶貧方式;下派一大批干部,立足貧困地區發展實際,入戶調查,找準致貧原因和幫扶措施,做到一戶一政策、一地一計劃,尤其是針對沒有勞動能力和脫貧能力的老弱病殘等脫貧主體,將其全部納入社會保障范圍,采取多種方式和手段,來消除和緩解他們的生產生活壓力。例如,對因技術缺乏有勞動能力致貧的貧困群眾進行資金幫扶和發展產業等手段,增加困難群眾收入;對因病致貧并缺乏勞動力的困難群眾,實施醫療救助;對于生存居住條件惡劣導致生活困難的群眾,實施異地搬遷。幫扶干部的精神狀態良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激情高漲,隨機抽樣發現90%的第一書記能夠脫產幫扶,群眾知曉率、滿意率普遍在80%以上,精準扶貧戶對幫扶聯系責任人的知曉率達到100%。這些手段和措施的綜合使用,有力地增加了脫貧攻堅的動力和信心,激發了脫貧攻堅的戰斗力。
(三)聚焦摘帽、精準幫扶,脫貧成效明顯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扶貧攻堅戰略目標”。四川省全省已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聲勢,實行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制,層層立下脫貧軍令狀,推動省、市、縣、鄉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實行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雙組長制,強化市縣扶貧工作機構建設,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實效。例如,樂山市分別分類建立貧困人口和低保人口管理機制,企業帶動發展產業機制,就業扶貧幫扶機制,教育扶貧幫扶機制,衛生扶貧幫扶機制,住房改造幫扶機制等長效機制體制,具體通過在金口河、峨邊、馬邊繼續開展彝家新寨建設,對建不起房、改不起房的群眾,通過建、改、租、調、購等多種方式,由政府主導提供農村廉租房,多渠道增加廉租房源,有效解決彝家新寨建設項目村中的無房戶、危房戶和住房困難戶的住房安全問題,積極推進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同時,四川省聚焦和瞄準當地最貧困的地區、最貧困的人、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實施精準“滴管”、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施策。
(四)四大片區攻堅與面上攻堅整體推進
決戰脫貧攻堅,是當前四川省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面臨的首要政治任務。到2020年,確保實現國家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近年來,四川省制定實施全省新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四大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年度方案,《貫徹〈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實施方案》,實施《縣域經濟考核辦法》和《貧困縣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引導“四大片區”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全省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秦巴山區制定實施川陜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烏蒙山區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示范區,大小涼山彝區實施彝家新寨工程、防艾禁毒,大力提升現代文明生活水平。高原藏區構建高原生態安全屏障。藏區“電力天路”工程建成投運,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同時,四川省加快貧困村社區建設和治理,保持貧困地區農村生活垃圾常態治理率在90%以上,加大對貧困地區傳統村落保護,創新性地走出了一條符合貧困山區實際、深受廣大農民歡迎的產權扶貧新路。另外,大小涼山彝區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貧困村中廣泛開展“四好”家庭活動,發展“一村一幼”,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
(五)企事業單位對口定點扶貧成效明顯
為充分發揮定點扶貧工作在脫貧攻堅中的示范引領作用,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四川省制定實施《關于做好2016—2020年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四川省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專項方案》《四川省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要求省直各部門(單位)、部分中央駐川單位、省內大中型骨干企業、高等學校及部分經濟較發達市縣等單位定點扶貧“四大片區”貧困縣,與干部幫扶和對口援藏等工作相銜接。同時,四川省啟動貧困縣產業園區“十三五”時期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重點支持貧困縣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安排資金,支持貧困縣產業園區建設黨群活動中心。此外,四川省還幫助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安排資金,支持貧困縣產業園區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二、現階段的初步評析
(一)集中力量解決影響貧困群眾最迫切的問題
困難群眾最迫切的問題,最能體現脫貧攻堅的實際效果和水平,增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脫貧攻堅取得成效的重要依據。四川啟動貧困考核機制,省扶貧移民局牽頭完成對貧困縣脫貧成效考核,并啟動第三方機構評估;制訂《大小涼山彝區“十項扶貧工程”總體方案》,全面“改薄學校,建設教學用房、食堂、農村教師周轉房;改善連片特困地區普通高中校舍、運動場;加強貧困戶初、高中畢業未升學學生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落實連片特困地區“9+3”免費教育政策;免除民族自治縣公辦幼兒園保教費;減免貧困戶幼兒保教費;給予連片特困縣中職學生每生每年1000元生活補助。2017年,全省實現農村低保標準與國家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同步增長,實施向全省年收入低于國定扶貧標準的農村低保對象發放特殊生活補貼,已預撥各地資金。四川省衛生計生委實施醫療救助扶持行動,在貧困地區免費開展各類治療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貧困人群公共衛生保障行動。成都、攀枝花、眉山、廣安、廣元、達州、德陽、樂山、資陽、瀘州、南充、巴中、自貢、內江、涼山、雅安16個市州均已達到或超過全省農村低保標準低限;協調省級部門確保投向貧困縣的項目資金原則上達到50%,農業廳選派農業科技人員全部進駐貧困村開展技術幫扶工作,實現全
覆蓋。
(二)脫貧攻堅實績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
四川省制定《調整不適宜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干部實施細則》,選派優秀干部到定點扶貧縣掛職,實行定期輪換。具體從省直部門選派88名干部到貧困縣掛任副書記,專抓脫貧攻堅工作。選派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召回扶貧工作不力的第一書記,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選調優秀大學生和緊缺專業大學生到貧困村工作。在精神助力方面,四川省委宣傳部細化《四川省文化惠民扶貧專項方案》目標任務,下發文化惠民省級政策及文化扶貧項目管理辦法;新建或改(擴)建貧困縣“兩館”,推進戶戶通、村村響、閱報欄、農家書屋建設;補助資金,支持貧困地區文化事業發展項目,扶持藏羌彝文化帶動性項目和特色文化產品;組織中央、省級媒體及時宣傳報道“涼山彝區‘一村一幼補短板”等四川扶貧攻堅的經驗做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另外,還把扶貧考核結果作為省委、省政府績效考評的重要依據。
(三)企事業單位傾力幫扶彰顯行業特色
四川省高度重視對口定點扶貧工作,依據自身行業性質、職責職能,傾情傾力幫扶,成效顯著。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產業脫貧,“千企千村”對接成效顯著。四川省委農工委積極組織引導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部分市縣級龍頭企業,開展“千企千村”一村一品對接活動,建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有力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村逐步實現特色產業和帶動主體全覆蓋。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通過引導龍頭企業到貧困村建設一村一品致富增收產業,一批特色果蔬、畜禽、中藥材、茶葉、蠶桑等優勢主導產業實現連片集聚發展,初步解決了貧困村和貧困戶擔心的產業發展不起來的問題,優化了貧困村產業布局。巴中市新增(建)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核桃基地、茶葉基地、巴藥基地,吸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極大增強了貧困戶脫貧的“造血”功能,帶動貧困群眾盡快增收脫貧。二是“精神脫貧”惠民工程,推進貧困群眾“物質脫貧”。省文聯在全省推進貧困群眾“物質脫貧”的同時,還組織實施貧困群眾“精神脫貧”惠民工程,先后組織藝術家走進30多個貧困縣,書畫名家通過實地采風,現場創作反映當地自然風光、綠色生態、風土人情、災后重建、百姓生活、發展變化的作品,大大鼓舞了“脫貧士氣”。用文藝形式送歡樂、聚人心、育人才、鼓斗志、摘窮帽,提振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精氣神。三是金融扶貧。省信用聯推行扶貧小額信貸專項政策,推廣信貸扶貧模式,完善貧困地區金融服務體系。四是“國企入涼”對口幫扶行動。省國資委制訂了《中央在川企業和省屬國有企業對口幫扶大小涼山工作方案》,整合中央和省屬國有企業資源,促進貧困地區發展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就業增收。在大涼山彝區,項目涵蓋水電、礦產、旅游、城市建設等領域。五是行業系統集中力量脫貧攻堅。
總體來說,四川省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思路清、措施實、信心足、態勢好,貧困群眾普遍認可,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工作基礎和群眾基礎。各級行業部門也紛紛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明確了專人負責,88個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全省的差距縮小了6.2個百分點,確保完成決戰脫貧攻堅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