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琴
【摘 要】 對于新課標教學理念來說,小學生中年級的作文需要在低年級學習的基礎上,得到更進一步的寫作能力提升。小學生的生活主要圍繞著游戲與趣味,所以她們所能接受到的理念都是從眾多活動中得來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已經有多數教師采用,但是卻未能真正實施,那么,從學生真正的生活中出發,表達出她們真正的想法。當自己的真實情感流露出來的時候,結合教師一定的寫作手法指導,小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關鍵詞】 小學中年級 ?體驗式教學 ?習作教學研究
引言: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愛玩,對一切事物都有著好奇心,那么當教師牢牢地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時,就能夠很好的進行接下來的教學開展。本文將由活動體驗、生活素材以及閱讀體驗這三個角度出發,分析小學中年級體驗式習作教學,旨在提高小學生的學習體驗。
1. 在活動體驗中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教師配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再結合平時的節假日以及學校的慶祝活動,執行相關有目標、有方向的學習任務。主要是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幫助學生尋找靈感,并積累一定的素材。并且,每一種類型的活動能夠帶給學生的感觸也是不同的。例如,在競賽活動中,小學生會充分參與到活動中的各個過程,那么,對于親身體驗過的活動,必定會印象深刻。在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她們先相互交流一下在此次活動中收獲到了些什么,感受到了些什么。小學生必定會積極參與到交流的環節,互相分享,達到了積累素材的效果。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所敘述的內容寫到練習本上記錄下來。這種積累行為就是在學生娛樂中自然而然積累下來的,還能在日積月累中逐漸提升學生對于寫作的樂趣。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自然會愿意發散思維在寫作上。相對于校內的活動,校外的活動更加能夠吸引學上的眼球。學校每年會組織兩次外出游玩,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在出發前告訴學生目的地的項目,學生應當帶著怎樣的方式去參觀、觀察。首先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主體,然后再由其他的物體引入到這個主體上。教師可以不限制學生的題材以及文體,讓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充分的將自己的快樂發揮出來。對于小學生來說,排斥寫作有兩個原因:一是字數、二是素材。那么,對于這種生活觀察類的作文來說,教師可以不限制學生的作文字數,讓學生在一個相對于輕松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寫作。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是生搬硬湊,而是真正沉浸在自己的寫作之中,將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東西濃縮在一起,形成一篇文章。
2. 在生活中累積素材
素材永遠是從我們身邊的環境中所汲取的,讓小學生學會寫作,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借助作文將自己所喜歡的、敬佩的、歌頌的事物或人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寫作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深入小學生的生活,由此看來,豐富小學生的生活就是最為重要的。
豐富小學生的生活,主要是依靠在校外的社會活動時間,利用社會活動時間,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同時更是給了學生一個積累社會素材的機會。那么,教師需要做的事便是教會學生如何從眼花撩亂的社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細心觀察,無論是人或事,都有其細節,平時養成隨時觀察的好習慣后,學生就能體會到不一樣的環境與不一樣的精彩。
再結合上個觀點所說的,在校內參加多類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也多多觀察其他同學的經歷,以活動促進素材累積。當然,在活動開始之前就要告訴學生,活動是需要帶著教師給的任務去進行的,而在活動之后,也需要將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記錄下來。為了避免學生產生抗拒的心理,教師可以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告知學生在活動中是有很多美等待著她們去探索與發現的。
3. 在閱讀體驗中積累語言
雖然說,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對于中年級小學生來說,她們的活動范圍被局限在一部分。因此,對于語言的積累也是非常必要的。而新課標又加強了小學語文語言的重要程度,所以在積累素材的同時,也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加強對語言的感知。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教材中較為優秀的語句,將篩選過后適合小學生的名人名言記錄下來,讓學生掌握,并反復背誦,直到可以將這些好詞好句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之中。
結語:當然,任何一個技能都需要在日積月累中不斷打磨,通過各種形式的鍛煉,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從積累素材與積累語言兩方面著手是最基本的,同時在教師正確的指導之下,必定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能力。在不斷辛勤的付出后,總會收獲到不一樣的滋味,這也就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苑敬偉.小學三年級體驗式習作教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9.
[2] 陳瑞娟.論小學中年級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D].蘇州大學,2013.
[3] 費翡.小學中年級體驗式習作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