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芳
【摘 要】 地理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當代青年綜合素養的提升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部分的地理學習中,最顯著的兩個特征就是區域性和綜合性,這也是高考中占據分值較大的部分。而在區域地理的學習中,學生需要背誦大量的區域性特征與每個地理區域中的代表性事實,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繁重的任務,那么就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關鍵詞】 區域地理 ?特征分析 ?思維框架 ?構建與應用
在高考的地理知識考察中,區域地理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在這個載體中可以涉及到人文知識、地理知識,還有一些地理現象以及成因,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
一、區域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學是一門非常復雜以及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所有的地理現象都是地形的產物,這就需要學生在理解區域地理框架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區域位置決定了這個地區的經濟、社會、自然等多種要素,所以學生構建一個完成的思維框架對解決地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而框架的基礎就是區域地理。
二、區域地理思維框架構成的方法
1. 學會總結、歸納某個區域地理的特點,做到知識遷移
高考中的知識點考察通常是給定一定的區域背景,然后進行知識的遷移,所以學生的綜合分析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教師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思維的依據。具體的培養思路可以是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對書本中的地理現象進行分析,嘗試從這些知識中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的方法。學生在總結出的一般規律中提取出特殊規律,再反復的進行驗證、加工,最后總結出這個區域的地理特征。例如這種地理現象,在東北地區森林的覆蓋并不是非常的多,因此東北地區的森林也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前期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到位,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地下水污染,與此同時人類大面積的砍伐森林導致水土大部分流失。連續幾次大型的洪水更是雪上加霜,在這種情況下,水土嚴重流失,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土壤肥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農作物產量也就降低了。學生在理解了這個過程后,對于其他類似的河流被破壞造成的水土流失和西北的荒漠化也就可以理解了,當然學生也就不需要每次遇到這些問題都去重新思考,因為在遇到一兩個案例后,就可以總結出一定的規律,也就是思維框架。
2. 利用區域內的農業知識為案例構建思維框架
每個區域內的地理現象都是有因果關系的,農業生產活動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每個地區的地理性質不同,所以每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也就不同了。拿東北地區的農業活動來說,東北地區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為主。東北地區的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特點就是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降水較多,大部分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則是降雪較多。因為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越了暖溫帶、中溫帶與寒溫帶,所以冬季和夏季的溫度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因為氣候與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就決定了東北地區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腐殖質層也較厚,土壤中的水分是非常充足的,營養元素的含量相對來說也高一些,土壤的團粒結構也是較好的。
這些原因都決定了東北地區的農業活動以水稻為主,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地區的緯度較高,適合水稻的發育。其次東北有廣闊的大平原,地勢是非常平坦的。再次水稻的生長環境是需要充足的水分的,而東北地區的氣候特點是能夠滿足這一點的。最后就是在水稻種植的中后期,東北地區是能夠滿足溫度和光線的條件的,因為東北地區的晝夜溫差較大,是非常有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的,所以籽粒也就更加的飽滿了。因此,東北地區的水稻產量也是高于全國水平的。
從東北地區種植水稻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看出,分析一個地區首先要從地理位置入手,其次就是氣候的特點,最后就是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交通。這也就是利用區域地理來構建分析的思維框架,在思考別的地區的農業活動時也是按照這個順序來進行考慮。
3. 不同區域間進行比較,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
區域間的差異是通過比較得出來的,比較法也是地理學習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方法。區域是由自然因素,人文社會和經濟發展三部分組成,這幾個因素相互制約又互相促進。例如在分析西北地區的荒漠化現象時就可以和內地進行對比,總結出西北地區荒漠化的主要因素。因為西北地區處于內陸,終年降水的量非常少,地理位置的原因也就造成了交通不便利的情況。因為相比較沿海地區來說降水稀少,所以植被也就稀少,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西北地區的干旱情況也就越來越嚴重了。當然,比較不能只存在于相反的地區,在相似的地區中也要進行比較,例如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這個過程中培養的是學生的分析思路,也就是地理位置、氣候特點等等,同時還有比較能力,這也是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細化,能夠靈活的進行思考,逐漸的養成綜合分析的思維框架。
三、結語
在上文的敘述中,我們不難看出高中部分地理的學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區域地理,而在對區域地理知識的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習的方法。方法的學習也是思維的養成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做到細化知識,同時也減少了背誦的任務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1-15.
[2] 王一憲.例談人文地理案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4):32-34.
[3] 胡淑琴.“2017版”與“實驗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比分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