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出席論壇并致辭,致公黨中央常委、中國科協常委、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作主旨報告,青島市副秘書長夏正啟出席論壇并致辭,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主持。
呂昭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力量,推動智能產業迎來整體性、格局性、前瞻性的深刻變化。中國科協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主動對標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搶抓新機遇,聯合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智能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等一系列智能領域的國際化會議,推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合作,打造“科創中國”品牌,聚焦區域產業特色,開拓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格局;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的征集發布和智庫建言,探究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技術,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發展開拓新實踐、創造新機制。他建議,一是夯實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二是打造協同創新平臺,深化科技賦能產業。三是推動開放合作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張峰表示,山東是工業大省、制造業大省,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完善的工業體系,為機器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他對山東省智能科技產業創新和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深化科技經濟融合,共建產業創新生態。二是優化平臺布局體系,共促產業成果落地。三是培育壯大智能經濟,共推產業提質增效。
夏正啟指出,青島市發起十五項重點工作的十五項改革、十五個攻勢,包括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包括機器人在內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并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全國十五家頭部企業成立了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共同打造人工智能的“國際客廳”,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搶抓人工智能產業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制高點。
徐曉蘭作題為《工業互聯網新基建新引擎》的主旨報告。她提出必須通過發展工業互聯網來提升我國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自主可控,以此作為一個重要的抓手和支撐,提升制造業核心的競爭力。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王天虹、青島市科協副主席王崇江、嶗山區副區長黃應勝分別代表三方在會上簽署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圍繞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與技術發展開展系列合作。
隨后,三方簽約代表共同為“中國電子學會——嶗山區創新服務中心”揭牌。
在論壇的云分享會階段,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副教授、IEEE RAS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Jens Kober,馬來西亞工業機器人協會主席Tan Chee Fai,澳門科技大學教授、澳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理事長韓子天等,通過視頻演講分享了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經驗。
在論壇主題演講環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電子學會嵌入式系統與機器人分會主任委員、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曠視科技副總裁王銀學、海爾集團首席技術官劉建國、康力優藍副總經理趙博韜、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副會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孫松林分別發言。
論壇同日還舉辦了分論壇——中日韓機器人高端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大會。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的舉辦,旨在結合當地機器人、人工智能發展實際,聚焦戰略性前沿專業領域和地方重點產業,搭建國際化、專業化、產業化的合作交流平臺,對當地構建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生態體系起到積極作用。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學會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
(轉載自中國科協官網,網址:http://www.cast.org.cn/art/2020/8/16/art_80_130825.html,轉載日期:2020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