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曦
選題來源: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
案件類型:詐騙罪
丁某與楊某某是相識很久的閨蜜,2011年9月,丁某突然提出把她的發小吳某某介紹給楊某某做男朋友。楊某某表示可以先接觸看看,不久便收到了“吳某某”發來的短信。
之后,兩人便一直通過短信與微信聯系著,在未見面的情況下確定了戀愛關系。不料,到了2012年2月前后,“吳某某”跟楊某某說自己患了食道癌,急需治療費用。就這樣,直到2014年,楊某某陸續給“吳某某”轉了20余萬元。
本來以為事情已告一段落。但隨后“吳某某”又聲稱自己工作不如意,需要打點領導。于是“吳某某”讓楊某某買了十幾部蘋果手機,交由丁某及丁某的舅舅,并稱借二人之手轉交給自己領導。
至此,楊某某與談了好幾年戀愛的“男友”還未曾見過面。楊某某每次提出見面要求時,總被“吳某某”以各種各樣的理由搪塞過去,以至于后來都不了了之。到了2019年7月底,“吳某某”又稱自己病了,楊某某又給了“他”2萬余元。
談了8年戀愛,楊某某在“吳某某”身上花了50余萬元,卻壓根沒見過面。2019年10月,楊某某至派出所報案,民警調查的結果讓她大吃一驚。民警經過技偵手段發現,一直與楊某某“戀愛”的人竟是丁某!丁某到案后如實供述了自己冒充吳某某與楊某某談戀愛,并騙取錢財的事實。
很顯然,利用吳某某的身份向楊某某騙取錢財的是丁某,那么吳某某是否確有其人呢?原來,吳某某的確是丁某的發小,丁某曾經跟吳某某表達過給他介紹對象的意思,并給了他一個所謂的楊某某的聯系方式。在得知丁某用自己身份進行詐騙后,吳某某對民警說他懷疑一開始丁某也假扮楊某某,并用“冷暴力”將他逐漸與“楊某某”斷了聯系。
經審查,丁某從楊某某處共計騙得現金人民幣39萬余元及品牌手機19部(價值人民幣11萬余元)。
寶山區檢察院認為,被告人丁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以詐騙罪對其提起公訴。日前,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丁某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防人之心不可無,即使是周圍熟人也要留個心眼。真正的戀愛關系是建立在穩定的感情基礎上,而不是無限度物質金錢上的滿足。如果一份感情摻雜了過多金錢往來,當事人應該適時考慮一下是否遭遇詐騙,及時向公安部門尋求幫助。
(陳麗莉,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從檢十三年,一直在一線辦案部門,對各類疑難復雜案件有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