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進 張楠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要求我們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以更大的勇氣,更強的自信,更扎實的舉措,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大膽探索我國未來的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再一次宣示了當代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為我國在新形勢下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關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決定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展現了強大的經濟競爭力,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40多年改革的實踐經驗啟示我們,改革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事業發展歷史中的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一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社會是不斷發展的,調節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的體制機制隨之不斷完善,才能不斷適應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要求。進入新時代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強大的政治勇氣,將全面深化改革寫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黨建等各個領域全方位深化改革,在改革的推動之下,我國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永無止期,面對疫情影響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只有堅定深化改革,才能激發新發展活力,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
一、堅定深化改革?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改革過程中,當制度變遷的目標是為了改變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時,必然會有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損,利益受損者必然會反對制度變遷的實施,增加變革的矛盾,這就會加大變革的成本。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種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其所遇到的阻力,主要來自既得利益主體?;诖?,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要求改革要改到關鍵、改到痛處。我國40多年的改革進程中,通過改革破除了多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釋放了無限的發展潛力。我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經濟治理的不斷完善,離不開我國獨特的制度優勢。制度的優越性,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化,深層次體制機制的破除,將會為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打牢基石,推動中國經濟在新形勢下向好發展。
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著新的任務與挑戰。因此,在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必須以堅定的信念、堅實的舉措,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建立體系完備、機構完善、運行高效的職能機構,全面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要著力建設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二、堅定深化改革? 營造高效制度環境
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最核心的內容就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既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良性互動。
建立“有效市場”,著力推進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化改革的短板與不足,重點推動生產要素市場的改革。要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好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和市場價格的信息傳遞功能。要善于并充分利用好市場工具。運用市場工具整合生產要素和企業發展,促進企業結構改革及所有制企業的公平競爭,優化產業和空間布局。
建立“有為政府”,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當前我國經濟面臨國內疫情沖擊的壓力和國際環境風險的加大,經濟環境充滿了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此時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尤為重要。政府宏觀調控要更加關注公平與效率,完善收入分配結構,有效化解供需矛盾,深化供給側改革,力求將市場的負面影響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要完善科學決策的機制和能力。政府進行經濟政策制定和執行時,要設立嚴格的標準,掌握好執行的力度與尺度。政府在經濟發展中要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確政務管理和服務的目標,改善政務服務的具體措施,使政務服務更加“快捷化、便利化、高效化”。
堅定深化改革,營造高效制度環境,就必須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中激發新發展活力,這是貫穿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條重要主線。通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把握市場發展方向,彌補市場的短板與失靈。在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時,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在經濟管理、調控的邊界與尺度,為經濟發展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三、堅定深化改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制度既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激勵,是博弈的規則,也是博弈的均衡。在不同的制度安排或不同的營商環境下,同樣的市場主體,資源配置效率和產出效率是不同的。堅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就必須鼓勵激勵扶持市場主體,激發其內生的活力。
要加強產權與知識產權保護。在當代經濟發展、市場競爭之中,產權與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已成為新形勢下經濟競爭的重要因素。要著力推動廣大企業樹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刺激企業積極獲取和保持市場競爭優勢,合理運用知識產權保護以取得最佳經濟效益。
要建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發展的方向和重要內容,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內容。國家要著力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土地、技術、金融等要素市場的制度健全和法規完善,通過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實現要素市場的價格市場決定、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
要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公平競爭是市場競爭的核心內容。國家要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消除一切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和規定做法,確保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平等參與市場的機會,推動各級各類市場的開放與流通,推動各類生產要素的快速、合理、高效的流動和聚集,優化市場的營商環境。保護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能夠極大地激發市場主體對市場活動的參與度和創新力,有利于促進政府職能的加快轉變、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40多年前,中國開啟了改革的歷史征程,使中國走出了一條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方位,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抓住關鍵領域,敢于啃硬骨頭,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行穩致遠、不斷前進。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韓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