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云
【摘 要】 根據學情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質量。本文從學情分析的角度對如何設計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進行探索和發掘,尋找有效方法以期實現提升課堂成效的目的。
【關鍵詞】 學情分析 ?小學低年級 ?數學
學習水平的高低與學習基礎是否牢固密切相關,數學作為一門重點學科,其基礎性教學尤為重要,小學低年級數學作為數學基礎教學為學生奠定了數學學習的起點高度。新課改對于教育教學的新要求、新目標已經從“應試”向“素質”的方向轉變。通過學情分析幫助教師設計更合理、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積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成效,以此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與質量。
一、當前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是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讓學生大量機械地做題與練習完成知識的掌握與記憶,導致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并未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學生在“灌輸式”教學下對知識的理解并不深刻;三是課堂中缺少生活實踐元素,導致學習脫離實際,無法學以致用。
二、以學情分析設計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具體方法
(一)通過學情分析創新教學模式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教育改革、教學創新已逐漸成為現行教學模式的主流。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及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掌握學生日常學習及訓練的習慣與狀態,收集時下新穎創意的教學方式,以此進行綜合性的學情分析,進而制定出既科學合理又能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設計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新式數學課堂的建立取代了傳統“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對識知點的掌握及理解,以確保數學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上)《得數是10的加法和減法》為例:本章主要講解得數為10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擺放10個小球(或其他物品)讓學生思考:“將小球分為兩組,有多少種分法?”以此引出10的分解式;為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教師可借助易懂易記的兒歌輔助教學:“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一雙手”。在課堂練習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進行動態圖演示:“每個小動物手里拿著不同數字的號牌并兩兩組隊,但只有兩號牌相加得10的小動物才可組隊,請問應該如何分組?”或是教師手拿任意10以內數字的卡片,讓學生快速說出與之相加等于10的另一數字。通過此類課堂創新的思路方法提升課堂效果。
(二)通過學情分析深度發掘教材
教材是應用最廣、運用最頻繁、效果最直接的教學工具書,數學教材中包含了各數學知識的概念定義及典型例題,是數學要點講解的最直觀體現,但一些教師在教材的解讀上并不深入,使得教材未發揮充分作用。教師在進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時應充分解讀教材內容,深度挖掘教材上的知識結構并以此進行學情分析。此外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將學習的主動權向學生偏移,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上)《倍的認識》為例,首先教師針對教材進行學情分析:從教材中可看出,在之前的學習內容中對于兩數之間的關系是通過大小比較判斷的,如5比11小6,20比16多4等。而“倍”是以“幾倍”或“幾分之幾”來判斷數的關系,理解難度相對增加。在學情分析之后教師可以將倍數的概念及滿足倍數的條件作為教學切入點展開教學,通過圖片中各物品分組得到的倍數結果總結出倍即是可以整除的除法算式得數,以此理解倍的含義并學會計算倍數。
(三)通過學情分析開展實踐教學
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于實際,而最實用的目的是運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數學蘊含于人們的衣食住行中,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只局限于書本教學,則很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學以致用。教師應注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生活實踐的角度對數學知識點進行學情分析,梳理歸納生活中哪些常見的事物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并對學生在此方面是否有相關生活經驗進行調查了解,結合分析結果設計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路與方案。教師可通過課堂情景劇的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模擬實踐”,也可以讓學生以實踐作業的形式通過生活體驗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融合。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下)《認識人民幣》為例,教師可以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此章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在利用多媒體展示各面值人民幣的正反面圖案及各防偽標識后,可將人民幣當作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介紹(教師可將第四套人民幣與第五套新版人民幣共同展示,并介紹二者之間的區別),促進學生掌握理解;之后教師可選擇幾名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在班級模擬演繹“購物”情景劇,讓學生在“買”與“賣”的過程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記憶;最后教師以家庭作業的形式讓學生在家中觀察人民幣,進一步了解各面值人民幣在顏色和圖案上的區別,觸摸觀察人民幣的防偽標識,此外要求學生和家長以現金交易的方式完成一次真正的購物體驗,參與購物交易的全過程,強化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和使用。
結語: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與學情分析相結合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從而設計出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規劃,同時促進學生加快消化知識重點的速度,增強學生對知識難點的理解程度,進而實現高質高效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杜升杲.基于學情前測的小學數學教學預設——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例[J].學周刊,2016(21).
[2] 陸曉潔.基于學情前測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預設——以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為例[J].新課程導學,2015(9).
[3] 魏芳.充分預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