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軒 肖濤
[摘要]身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極其善用色彩豐富畫面內涵,且忠愛于紅色。本文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兩部作品《紅高梁》和《大紅燈籠高高掛》,舉例分析紅色在影片中的運用并找出其塑造人物形象、推動劇情發展和渲染情境的功能價值。后將借用索緒爾的“能指”和“所指”概念,試對比分析紅色在兩部作品中的隱喻異同。
[關鍵詞]《紅高梁》;《大紅燈籠高高掛》;紅色;隱喻
色彩,作為影視作品中一類重要的視覺元素,不僅能賦予觀眾審美體驗,還具有深化影片主旨、塑造人物性格、表達導演隱含在鏡頭中的主觀意圖等效用,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魅力。張藝謀出于對色彩的敏銳洞察與捕捉而成為第五代導演中色彩運用的佼佼者。從他早期執導的作品《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到2010年上映的《山楂樹之戀》,無不表達出張藝謀對于紅色的忠愛。因此,本文選取片名中包含“紅”字的影片——《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以試對比分析兩部影片中紅色的運用及其隱喻的異同。
一、影片中紅色的運用及功能價值
(一)紅色色彩的運用
自古以來,紅色就已深深融入我國傳統文化之中,“中國紅”普遍被賦予積極正面的象征寓意。在民間,它代表著喜慶、熱烈、吉祥和祝福,就國家層面而言它又象征著激情、正義和民族精神。導演張藝謀在《紅高粱》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絲毫不吝嗇于紅色的使用,以紅色這一刺激幅度最強的原色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調,充分發揮其表意功能,構成視覺張力的同時渲染影片的人性化情緒。
在《紅高粱》中,影片伊始便讓觀眾感受到來自紅色的洗禮。隨著嗩吶和小鼓等民樂器的背景音響漸入,鏡頭畫面中的紅蓋頭、紅嫁衣、紅發簪、紅色繡花鞋、紅花轎以及紅潤的臉龐隨即映入眼簾,將即要出嫁的女主角“九兒”置身于紅色的空間場景內,與作為背景的黃土高坡和綠意盎然的高粱地形成鮮明的色彩反差,十分耀眼。此外,高粱地作為圍繞劇情發展最為關鍵的場景,可視為影片中最基本的紅色實物標志。“紅高粱”本身雖不是紅色,但卻作為重要元素多次處于被紅色物化符號建構的場景浸染當中,因此相應具有紅色符號的象征意義,成為被賦予人的性靈的生命載體。
《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對紅色的呈現莫過于畫面中的一個個紅色燈籠。筆者認為,院中與屋內的紅燈籠,即紅燈籠的遠景與近景給予觀眾不盡相同的視覺體驗。陳家大院四周的墻壁磚瓦均呈灰色色調,仿佛被陰霾籠罩般,當院中紅燈籠點亮時,些許暖色賦予大院一絲生機感,在死寂中給觀眾一種人間煙火氣的景象,形成強烈的視覺張力。對于屋內而言,狹小空間中的大片紅燈籠使畫面詭異,充斥著令人窒息的壓抑感。
(二)紅色的功能價值
1.人物形象的塑造與心理變動的凸顯
除語言動作外,服飾的色彩對于角色的性格塑造有著重要意義。《紅高粱》開場時,九兒雖身著一套紅色喜慶嫁衣,但與呆滯空洞的眼神形成鮮明對比,這體現了她對愛情的渴望及自主追求幸福的權利宣張,直率表達出對“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的反抗,其不甘淪為封建思想犧牲品的意志塑造了新時代女性形象。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大太太常年黑色裝扮,刻畫出其在封建禮制下內心麻木、得過且過的犧牲品形象;二太太卓云的服飾色彩變換或明或暗,可窺見其在爭寵過程中的老謀深算;三太太梅珊從紅嘴唇到紅服飾,無一不透露出其內心的愛與渴望。
此外,張藝謀運用服飾色彩以詮釋人物的心理變化特征?!洞蠹t燈籠高高掛》中,頌蓮在進陳家大院之前身著黑裙白衣的學生裝,梳著兩個麻花辮的她內心純凈、與世無爭,極具書生氣質。成為四太太后,為了得到陳老爺的恩寵而與其他三位太太經歷多次勾心斗角中的叢林法則,衣服顏色也逐漸向紅色、紫色過渡,紅色的外衣體現她身體與心理的同化,成為封建體制的維護者。
2.作為敘事線索推動劇情發展
色彩在電影中作為重要的敘事線索,它可以成為影片發展脈絡的視覺外化形式,與影片情節相輔相成。運用色彩推動敘事在這兩部影片中尤為明顯。如《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燈籠的狀態構成整部電影的敘事核心,影片圍繞點燈、滅燈、封燈儀式,即燈籠的“紅一白一黑”講述出女主頌蓮從得寵到失寵再到被遺棄的悲慘命運。另外,影片中也是圍繞燈籠的紅與白道出四位太太勾心斗角的激烈情節。再如影片《紅高粱》使具有紅色意指的高粱地與血紅色的高梁酒相結合,將九兒出嫁、帶領伙計經營酒廠、對日軍侵略的復仇等等一系列故事情節托盤而出,使情節街接更為明晰且拓展了其表意空間。
3.渲染情境
《紅高粱》以大紅色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調,不僅對觀眾構成強烈視覺沖擊,還為影片增添些許意境。紅色濾鏡下的紅高粱隨著主人公心路歷程的變化而迎風搖曳,或歡快,或躁動,或暗殤,或悲憤。這使得紅高梁這一農作物被賦予人性化的感情色彩,富有靈性,巧妙地借助紅高粱抒發主人公的心情。影片最后,高梁酒點燃的紅色火焰象征著主人公們內心怒火沖天,灑到地上的血紅色高粱酒和暗紅色的天空反映出主人公們反抗時所付出的慘痛代價。整片的紅色體現了戰爭的殘酷,對觀眾造成心理沖擊的同時醞釀其悲愴情緒。
二、紅高粱與紅燈籠的隱喻對比
紅色作為兩部電影的主旋律已成為一種符號象征,張藝謀在其中對紅色的內涵分別注入新的意義表征,以傳達深層次的主題思想。每一抹紅都有其寓意,下文對高粱“紅”與燈籠“紅”的色彩符號進行隱喻對比分析,筆者將借助瑞士符號學鼻祖索緒爾的“能指”和“所指”概念。索緒爾認為符號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關系,"能指”是符號的形象,"所指”是形象所代表的意義和概會。
(一)“能指”的相似
就單幅畫面中的“能指”而言,紅色符號僅能傳達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表層的意義內涵。兩部電影依托于大紅色的窗花、燈籠、嫁衣、花轎等民俗符號,皆呈現出中國式娶親時熱鬧喜慶的景象,詮釋了紅色廣義上吉祥、幸福的象征寓意。
另外,兩部電影均是以紅色為主旋律且以女性形象為依托貫穿全片,致使紅色與女性形象及命運息息相關?!洞蠹t燈籠高高掛》中頌蓮以學生的裝扮出場十分清新脫谷,她不愿接受封建儀式的安排,寧可走路也不坐花轎,不甘淪為等價交換的物品?!都t高粱》中,九兒為表達對婚姻的不滿毅然與余占鰲在高粱地中“野合”,隨后她又帶領伙計開辦酒廠、反抗日軍侵略,彰顯了其獨立、剛毅、熱情的人格魅力。如上述所言,兩部影片一改女性沒主見、言聽計從的刻板印象,都曾建構新時代女性形象以控訴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的傳統陋習,這是對女權意識的張揚。
(二)“所指”的差異
Is紅高粱與大紅燈籠分別作為兩部影片中重要的物化象征符號貫穿于劇情始終,兩個符號所圍繞的主題思想不同,因而高粱的“紅”與燈籠的“紅”之間可闡釋出不盡相同且更為深刻的意義表征。
1.紅燈籠的悲劇紅
紅燈籠本是吉祥之物,但在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可視作權力與欲望的化身,在青磚灰瓦前依然失去其應有的生機,反而加劇了畫面的壓抑、恐懼。首先,燈籠的紅指代著封建制度下宗法夫權的韁繩。陳老爺在陳家大院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掌管著院內大大小小的一切事物,其中就包括四位太太的權利地位。四位太太在大院中的主動權被剝奪,唯有虜獲陳老爺的歡心,繼而通過點燈儀式才能獲得陳老爺的寵幸,享受到捶腳、點菜等附帶權利,贏得片刻安寧與解脫。女人的命運完全被陳老爺的權力一燈籠的那一抹“紅"一所掌控,彷佛成為陳老爺的附庸品。再者,燈籠的火苗象征著大院女性心中的欲望之火,每位太太都想通過點燃的燈籠享受特權,以此滿足自身的某些私欲,如對占有的欲望、對享受的欲望、對“幸?!钡挠?...但.燈籠的紅色在黑漆漆的大院中顯得那么微不足道,揭示了在畸形體制下女性極低的地位和終究逃離不了的悲慘宿命。
2.紅高粱的反抗紅
相較于頌蓮,九兒并未因沾染封建習氣而變得順從,這賦予了紅高粱強烈的反抗色彩。隨著時間線的推移,《紅高粱》中的高梁“紅”體現了從反抗個人命運到民族精神覺醒的變化。第一次對紅高粱的細致描寫是在九兒回門的路途中,余占鰲半路強行將九兒架到高梁地,企圖發生“野合”行為,在此過程中九兒并未掙扎,而是靜靜等待余占鰲搭建“圣壇”。這一幕借助紅高粱含蓄地表達了九兒對封建時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強烈不滿,亦是對個人命運的反抗。第二次對紅高粱的描寫則上升至國家層面。為給羅漢大哥復仇,余占鰲一行人在高粱地中展開了對8本侵略軍的伏擊戰,結局是九兒被射殺在血紅色的高粱酒中,伙計們也與日軍同歸于盡,而在夕陽照耀下的紅高粱依舊隨風屹立不倒,這體現了我國人民堅韌、不屈服的民族精神,譜寫了熱烈悲壯的生命禮贊。
參考文獻:
[1]郭重孟劉妍,林亦修.《紅高梁》電影中“紅色”民俗符號解讀[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3(03):78-81.
[2]張慶榮.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色彩造型研究——簡析人物服飾的色彩[J].語文學刊,2012(23):51-53.
[3]孫立,試論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意蘊傳達[J].電影文學.2019(09):8991.
[4]峻冰.表現主義文學與張藝謀的“紅色系列”[J].電影評介,1993(0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