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碩
[摘要]迷你劇是美國電視劇分類中一大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在不超過10集且每集不超過60分鐘的劇制規格內,講述一個結構完整、結局閉合、情節緊湊的故事。取材于真實事件的紀實性迷你劇,憑借其獨特的戲劇沖突與真實性賦予的特殊觀看體驗,在當前備受觀眾追捧與影視制作人的青睞。本文以結構主義敘事學為理論基礎,以美劇《難以置信》為研究案例,以期探究該劇敘事策略的獨到之處。
[關鍵詞]紀實性;美劇;敘事學;迷你劇;
《難以置信》改編自第100屆普利策新聞獎獲獎文章《AnUnbelievableStoryofRape),真實的事件和詳盡的文學素材為影視化創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故事講述的是在2008年8月11日少女瑪麗報案稱自己被入室強奸,但事后瑪麗的反常行為使瑪麗身邊的人乃至警探都憑借瑪麗悲慘的成長經歷質疑案件的真實性。警方的失職使瑪麗遭遇不公待遇的同時也讓罪犯逍遙法外,直至2011年落網累計犯罪6起最終被兩位女性警探抓獲,瑪麗的案件也得以沉冤昭雪。
一、敘事時間策略分析
熱奈特在《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中提出:“把‘所指或敘述內容稱作故事,把‘能指,陳述,話語或敘述文本稱作本義的敘事”",即該劇的題材原型文本為故事,以此為基礎創作的影視文本為敘事。“研究敘事的時間順序,就是對照事件或時間段在敘述話語中的排列順序和這些事件或時間段在故事中的接續順序。”叫即對比故事時序與敘事時序之間的差別。
(一)以復線順序敘事為基礎構架
“事件及時間段可以理解為所謂故事時間,指的是故事發生的自然時間狀態,而敘事時間,指的是故事在文本中具體呈現出來的時間狀態”。以該劇創作文本為時間范圍,真實事件以瑪麗被強奸報案為起點自2008年起,至2011年強奸犯被定罪為終,整個故事時間橫跨4年。該劇在8集每集60分鐘共480分鐘的敘事時間內通過復線順序敘事手法將故事影視化呈現。
以線形敘事為敘事結構基礎,保證了順序時序故事發展的敘事邏輯原則,同時兼容開篇、發展、高潮和結局的敘事邏輯完整性。該劇在線形敘事的大前提下采用復線敘事結構,按照故事時間區分及2008年起以瑪麗為敘事中心的敘事A線,和2011年以女警探凱倫為敘事中心的敘事B線,兩條敘事線以各自的線性敘事邏輯交互組成該劇整體敘事C線。
以瑪麗為中心的A線著重講述瑪麗從被強奸到被質疑的一系列不公待遇,值得注意的是該劇第一集敘事C線僅包含敘事A線。以此集為例單集內也包含從開篇到高潮的敘事邏輯,開篇部分為瑪麗被強奸報案,發展部分為警方在事發當天迫使瑪麗5次回憶事發經過,以及繼母與警探透露瑪麗過往的非正常行為,高潮部分為警探與瑪麗對峙時的主觀臆斷和瑪麗多次口供言辭不一而斷定案件為謊報。結局部分為開放性處理,瑪麗在重重質疑下來到橋邊本集結束,以此鋪設懸念并在第二集開篇加以延續。A線在劇中的具體作用為劇始引出事件起因,劇中鋪墊、堆積情感沖突,劇末宣泄情感、恢復平衡達到觀眾所需審美期待。
以凱倫為中心的B線則著重講述探案過程,以線索的捋順滿足觀眾在A線上不平衡造成的心里落差,與達成平衡狀態的心理期待,從而推進敘事進程。B線具有非典型美國罪案劇敘事特征,傳統美國罪案劇會有較大篇幅描寫及刻畫罪犯形象,以增強正邪二元對立的戲劇沖突,而該劇所要強調的核心價值觀并非如此,故而弱化了罪犯形象。
(二)以高頻率閃回為敘事特色
熱奈特對于倒敘的定義為“對故事發展到現階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用,倒敘區分為外倒敘與內倒敘,外倒敘指該段追述在第一敘事時間外,旨在向讀者(觀眾)說明或補充原第一敘事邏輯功能,且不得干預影響第一敘事。該劇高頻率出現的閃回是一種影視化的特殊倒敘,按其性質歸類于外倒敘閃回。
該劇的敘事側重在于展現警探偵破案件過程和著重展現受害者的悲慘經歷。劇中的多個閃回的敘事內容絕大多數是以不同受害者第一視角展現強奸犯罪過程,這類畫面也僅通過閃回展現。以第一集為例,以瑪麗為主的敘事A線閃回在故事開篇多次出現,瑪麗報案后隨著警察詢問事件經過,高頻率通過閃回的形式回憶瑪麗的受害經過。畫面以瑪麗的人物視角對罪犯實施強暴行為進行特寫呈現,以冷色為主的昏暗畫面、抖動的拍攝手法和瑪麗驚恐的喘息聲模擬真實事發情況。閃回穿插進瑪麗與警察的一問一答中,通過視覺的畫面體現回憶的內容,以高頻多斷的閃回記憶畫面取代大段的具有敘事邏輯的閃回畫面,旨在刻畫受害者瑪麗對于這一慘痛經歷的不忍回憶。
該劇中受害者回憶對敘事推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閃回的外倒敘特點本身具有將觀眾帶入情節,補充敘事邏輯完成性的功能,閃回內容的選擇和藝術性的視覺畫面設計更加輔助了這一功能,也從側面多次強調了該劇的敘事則重,充分展現了受害者心理層面的傷害。在敘事C線的宏觀敘事層面也增強觀眾對瑪麗被冤枉的心理沖突。
二、施動者模型分析
結構主義理論學者格雷馬斯在其著作《結構語義學》施動者模型分析章節中提出了行動元理論,并提出三組對立關系六個對立元素,即主體/客體、發出者接受者、輔助者/反對者,以此為理論基礎分析該劇二元對立下的深層意義。
(一)劇中主體/客體元素分析
第一組二元對立關系即主體/客體是基礎行動元,劇中敘事邏輯以瑪麗為主體,從被強奸意味著生活失去平街,到被迫承認說謊不平衡加深,到案件重見天日罪犯捉捕歸案瑪麗回歸平靜的平衡。由此可見,以瑪麗為主體所追求的客體是公正,從這個角度出發整部劇可以理解為瑪麗從遭受不公待遇到重獲公正的過程。
開篇伊始瑪麗被強奸后其對公正的訴求是罪犯受到應有的懲罰,隨劇情推進瑪麗身邊人的不信任和誤解加深了公正的失衡。單看這一組對立,尚未成年且無父無母的瑪麗在缺乏公正的環境中對于公正的追求是力不從心的。
(二)劇中發出者接受者元素分析
第二組行動元與客體之間有直接聯系,即發出者將客體公正發送至接受者。這樣來看,能指層面最直接的公正發出者就是凱倫和格芮斯兩位女警探。劇中也通過種種敘事情節增強發出者這一屬性,如她們探廢寢忘食的排查線索,因時間緊迫與下屬、家人及相互之間發生口角沖突等等,都是二者以公正為準繩規范自己的具體表現。能指層面的接受者同主體一樣為瑪麗,在此不再贅述。
透過能指代表的形式,思考所指所導向的內容,以凱倫和格芮斯為首的一切身懷公正的角色都可理解為行動元中的發出者,如警局內同兩位警探并肩作戰的同事和最終審判罪犯的法官等等。那么這個層面發出者所導向的接受者就是劇中所有的受害女性,劇中對這類女性的人物塑造形象生動,在被動接受之前都展現出一種無力回天的狀態,給予觀眾一種她們等待被救贖的壓抑感,直到劇末在法庭上罪犯被判決,眾受害者在法官這里完成了這一發收儀式,觀眾情緒才得以釋放。
(三)劇中輔助者/反對者元素分析
直接作用于主體的第三組行動元就是輔助者和反對者。從主體導向來看,輔助者為幫助瑪麗重獲公正的兩位女警探,反對者為阻礙瑪麗得到公正的愚昧警探和繼母以及對瑪麗落井下石的同學朋友。這組行動元也是二元對立屬性最強的一組,例如輔助者凱倫警探對應的反對者男警探。從人物性別到人物細節都充滿充滿對立的刻畫,男警探初次登場詢問瑪麗案發過程時,被刻畫得冰冷機械化,完全不具備同理心毫不在意瑪麗的感受。而反觀第二集凱倫出場,在與家里人通電話討論孩子的事情時刻畫出一位母親的形象,隨后與她的受害者溝通時都細心地詢問避免二次傷害。在選角層面也在還原真實的情況下刻畫人物形象,男警探禿頭略顯懦弱無能的形象與他審問瑪麗同事時的兇神惡煞增強了“反面形象”的樹立。而凱倫身材微半,對待受害者柔聲細語給人的直觀感受像一位鄰家阿姨,對待案件一絲不茍。二者的對立屬性通過豐富的細節加深了這一組行動元的戲劇沖突。
結語
通過結構主義敘事學分析當前美國大眾文化敘事文本,縱觀《難以置信》不難看出其價值內核是美國人敢于審視過往的勇氣,更是直面問題反思問題的決心。該劇中出現的大量女性形象,也是在當前女性主義覺醒階段豐富大眾審美的一劑強心劑,根據真實事件文本進行的敘事話語改編,更是直指人心,強化該作品的主要意圖。該類影視作品的出現象征著大眾理性回歸的開始,在我國電影作品中已經出現《我不是藥神》這樣的同屬性作品,相信距離我國以電視劇為主的現代大眾文化敘事作品的出現也不會太遠。
參考文獻:
[1]熱內特,文融,文學.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第7頁.
[2]熱內特,文融,文學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第14頁.
[3]李煒.中國大眾文化敘事研究[M].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第74頁.
[4]熱內特,文融,文學.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第17頁.
[5]格雷馬斯A[J].結構語義學[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