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軒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促進了新聞聚合服務的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面對著多方面的困境,隨著受眾媒體接觸習慣的改變,新聞編輯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媒體內涵的豐富導致了新聞編輯的內涵變化,新聞聚合切割了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流程,新聞的生產流程也發生了變化。面對這些困境,新聞編輯的角色需要轉型才能保證傳統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新聞編輯角色轉型路徑進行探討,首先需要轉變新聞編輯的受眾意識,更新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改變編輯預備人才的培養模式,提出對新聞編輯未來的期待。
[關鍵詞]新聞聚合;新聞編輯;角色轉型;媒介融合
新聞聚合是互聯網2.0大背景下的一種新興的新聞服務內容,這項服務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個閉環。新聞的線上內容供應商完成對新聞的聚合后,借助大數據實現對裝有客戶端APP的精準推送;用戶在瀏覽新聞內容的同時會不斷上傳自己的閱讀行為,根據分析的閱讀數據,為新聞內容供應商提供推送依據,提高了新聞流通的效率。這種新聞聚合服務的崛起,對傳統的新聞編輯行業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為了生存,傳統的新聞媒體都在努力地將自身發展方向進行轉型。
一、分析新聞聚合服務理念下新聞編輯所面對的困境
(一)新聞編輯生態環境的變化
有數據表明,人們現在接觸電視的時間由2008年的182分鐘下降到了2018年的73分鐘,而對互聯網的平均日接觸時間增長了103分鐘,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互聯網正在侵占著人們看電視的時間,受眾媒體的接觸習慣發生了改變!。由此可以推論,如果新聞編輯還沉浸在單一的傳統媒體層面,在新聞聚合服務理念時代,傳統媒體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互聯網打破了新聞編輯生態環境原有的格局,微博等一些新媒體的出現,使人們能夠自由地在各類新聞下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其他網友進行互動,對于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來說,媒體生態環境的變化,對新聞編輯和媒體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影響非常明顯。
(二)新聞編輯的內涵變化
我國新聞媒介從報紙發展到廣播又發展到電視,每一個新媒體的功能都是以舊媒體為基礎,將功能進行疊加。科技的發展使媒體內涵漸漸豐富,新聞編輯是媒體內容制造的核心環節,內涵也會隨之變化。報紙新聞編輯主要是文字和圖片信息的編輯和組合,現在發展到使用計算機掃描儀等高科技的產品,對新聞內容進行采集和編輯,在轉變的過程中,報紙新聞編輯的內涵得到了豐富"。廣播新聞編輯在報紙新聞編輯的基礎上,增加了實況轉播和現場報道。與這兩個媒體相比,電視起步最晚,但是也是與高科技結合得最密切的傳統媒體之一。電視運用了最高端的電子新聞采集方式,伴隨著通信衛星技術的發展,實現了素材的遠距離傳輸,增強了新聞的靈活性。面對互聯網時代的媒介融合,新聞編輯也不再僅僅從事單一媒體人職業。
(三)新聞生產流程的變化
在新聞聚合平臺中,切割了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流程,明確了審核編輯與運營編輯之間的職能,做到了權責清晰,互不干涉。且需要對內容的素材進行識別和分類,根據內容的特點以及受眾的閱讀習慣,確定新聞內容的表現形式。以電視新聞為例,其生產流程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一些新聞應以文字形式出現,另一些新聞應以圖片形式出現,其余的新聞以音頻或視頻的形式出現。對于一些時事新聞,很多受眾都會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為了更貼近人們的生活,表達人們心聲,新媒體的新聞播報中會插入一些經過嚴格篩選的網友評論,那么就需要新聞編輯除了掌握編輯技能外,還要廣泛培養閱讀網絡評論的習慣。
二、新聞聚合服務理念下新聞編輯的角色轉型路徑探
傳統媒體的新聞編輯固然受到了來自互聯網的沖擊,國內外的傳統媒體對于編輯角色的轉型和探索都是以融合為目標而進行的。在轉型的過程當中,要準確地把握轉型的依據和原則。在編輯組織結構中,要堅持工作專門化、部門化、指揮鏈、控制跨度、集權與分權以及正規化。在此基礎上,要適應來自引起編輯角色轉型的外部環境的變化,配合流程再造,實現業務流程的重組,最重要的一點,新聞編輯角色的轉型要與既定戰略相匹配,保證新聞編輯角色的轉型在我國能夠有效地持續下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想要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聞編輯,本文探討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新聞編輯的受眾意識
隨著微博微信以及短視頻平臺等自媒體的盛行,越來越多的受眾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變成了集采集、提供、評論、反饋于一體的全方位受眾,通過互聯網的客戶端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受眾內涵的改變,新聞的報道方式也有了新的變化。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獲得長足的發展,新聞編輯需要樹立主動的受眾意識,也就是說編輯要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預測受眾關注點,拉攏受眾,最通用的方式是新聞編輯要有成為所屬媒體的人格化身的自覺,也就是說新聞編輯應該將自己定義成媒體代言人,與此同時,不能沉浸在單一媒體中,要適應新的閱讀方式,做信息的篩選者和解讀者,通過大量閱讀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通過閱讀手機新聞、電子雜志等,去了解其他媒體受眾的興趣點,并根據這個興趣點制定編輯方針和基調,發現新的讀本與傳統的紙質讀本之間的區別,包括內容和編排形式,以便將來能更好地對新讀本內容進行編輯,在編輯過程中納入受眾參與,由應對單媒體受眾轉變為應對多媒體受眾,以此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獲得較高的知名度和曝光度。
(二)更新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
隨著新聞聚合平臺的發展,新聞編輯僅僅作為幕后英雄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了,要漸漸走上前臺坐鎮指軍。在新文具和平臺中主要是以運營內容、孵化平臺以及技術作為主體,維持著整個聚合流程,因此需要新聞編輯能夠突破禁錮的思維,加強對受眾的重視程度,突破傳統媒體能夠達到的程度,對互聯網有一定的敏感度,具有一定的用戶理解能力和內容整合能力。能夠做得了資訊的把關人,也能干得了論壇的主持人,在寫好新聞稿件的同時,做好事件的策劃。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聞聚合的大背景下,新聞編輯在整合受眾資源的同時還要在跨媒體之間.進行整合營銷,使融合后的媒體和受眾資源變成營銷資源和對象,對其進行品牌的推廣和銷售。
(三)改變編輯預備人才的培養模式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下,為了能將新聞業繼續發展下去,新聞編輯的儲備人才應該具備跨學科的知識,跨媒體的技能,跨文化的思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完善師資隊伍,優化課程體系,并加強實踐環節。想要培養出優秀的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先有一批優秀的教師,在教師團隊中分別有各個方面學識的人才存在,完善教師團頭。在課程設置中,要制定合理嚴格的課程,在新聞傳播專業知識方面要詳細深挖,涉及到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等知識教育方面,課程要盡量寬廣。在實踐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們直接投身于真正的媒體生產當中,自行策劃,自負盈虧,讓學生真正參與競爭提前適應社會。
結語
新聞聚合服務理念下,我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的角色轉型引起了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對當前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所面臨的困境,提出一系列的新聞編輯的角色轉型路徑。隨著我國“全媒體”戰略的深入,新的問題還會不斷涌現,需要更多學者和專業人士集思廣益,促進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角色的轉型。
參考文獻:
[J].常江聚合新聞:新聞聚合服務對新聞編輯行業的影響[J].編輯之友,2018(02):80-86.
[2]謝蓉新時期傳統新聞編輯的角色轉換及媒介素養的養成[J].記者搖籃,2018,571(07):128-129.
[3]劉瑞.對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發展戰略的構建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18(2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