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天
【摘要】小學數學中的整體把握應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細微處:課初,在情境中“整體把握”;課中,在自主中“整體把握”;課末,在應用中“整體把握”。如此,孩子們不僅僅厘清了知識樹上“枝枝葉葉”間的彼此關系,而且建立了整體觀,提高了思維品質,發展了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整體把握情境自主應用
當下一些數學課堂中重零碎學習而輕整體把握的現象仍然很嚴重,這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不利的。數學教師應該從整體把握的最優化策略的實踐入手,包括課前準備中的通讀教材、增刪補缺、縱橫聯系,也包括課中的溫故知新、左右聯通、上下掛鉤,更包括課末的起承轉合、拓展延伸和整體合攏。實踐一再證明,當教師把整體觀始終滲透到底之時,學生學會了舉一反三,懂得了前后聯系,厘清了知識脈絡,這不僅僅是學好數學的應有之義,更是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應有之義。
一、課初:在情境中“整體把握”
“核心素養”的十八個要點之一是“學會學習”。如何“會學”在于教師。顯然,一味地單項灌注,一味地理論灌輸,一味地被動傳授,離“會學”愈來愈遠。唯有通過活潑的情境,才是讓學生樂學、善學、會學的長久之計。在活生生的情境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左右貫通,更快地整體把握,更深地由此及彼,從而讓更多零散的知識點收攏到一個整體的“知識樹”上。
比如,在小學三年級“年月日”的學習中,可以設計以下猜生日游戲:
(1)小虎:“媽媽的生日比三八節早一天?!保?)吳強:“我的生日是五一節的前兩天。”(3)劉薇:“我爺爺的生日比元旦晚三天?!保?)小明:“我小姨的生日是國慶節這個月的最后一天。”解放課堂,從解放學生開始;解放學生,從解放教師開始。上述設計中“既解放了課堂又解放了學生”——孩子們爭先恐后,紛紛進行生日競猜。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情境聯系一年中的諸多節日,把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隱藏在節日之中,更好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大局觀、整體觀和時空觀,更好地培育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課中:在自主中“整體把握”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其中的“自主發展”落實到數學課堂中就是自己主動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反饋學習中的成功得失。當學生能夠自主對知識進行整體把握時,其所學所得能夠更好地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實。
仍然以“年月日”的學習為例,在引入新課后,就可以讓學生自主自悟:你能找出一年12個月份中“大月”和“小月”的規律嗎?能否用二年級學過的“拳頭關節記憶法”記住“大小月”?除了教材中的“口訣”,你能否編一個口訣記住大小月?能否從2011到2019年全部二月的月歷中發現一些規律……可以發現,從2011到2019年全部二月的月歷中發現“每四年一閏”,本就是整體把握,本就是連古接今,本就是在一個更長的時空內的知識的合攏。從知識點來說,引領學生把目光從現在挪移過去,本就是知識內在機理的規律。而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說,愈整合,愈核心;合力愈大,整體效益愈高;愈引領孩子們整體上對知識進行科學梳理,愈能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最重要的是這一切建立在孩子們自主自悟的基礎上,而不是老師把相關知識“嚼碎”了“喂”給學生。當然,在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也要及時給予指導。
三、課末:在應用中“整體把握”
關于整體教學,最關鍵的一環應該是課末的具體應用和拓展。孩子們是否學會了,不在于口頭上的理論和概念上的順暢背誦,而在于應用和實踐中的印證。引領孩子們活學活用,這不僅是知識上的由此及彼,更是核心素養落實中的由此及彼。
“年月日”的教學臨結束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以下聯系:(1)為什么要設置二月這個特殊月?為什么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而一百年卻不是?(2)爸爸想讓鄉下的外婆來城里住上兩個月,對外婆感情很好的小賈想讓外婆多住兩天,請問應該選擇哪兩個月?(3)一個男孩子特別郁悶,為什么呀?因為他已經12歲了,卻只過了3個生日。你能在安慰他的同時告訴他其中的原因嗎?無論是“四年一閏”和“一百年不是”的對比討論,還是選擇“七八兩個連續的大月”可以讓外婆多住兩天的材料選擇,抑或是郁悶的小男孩因為“四年一閏”而少過生日的故事分享,都昭示著這樣的教學軌道或前景:不是拘囿在當下,而是引領學生在一個更為久遠更為博大的時空內整體把握“年月日”,而這才是對“年月日”知識點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必不可少的一環。
從課初的情境介入,到課中的自主自悟,再到課末的拓展應用,隨著學習空間和場域的不斷敞開,孩子們不僅僅厘清了知識樹上“枝枝葉葉”間的彼此關系;更重要的是整體觀的建立,思維品質的提高,數學綜合能力的提高,自主力、創新力和實踐力的提升,這才是發展核心素養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賀承德.怎么上課,教師才喜歡[J].教師博覽,2017,(11) :23.
[2]趙婀娜,趙婷玉.《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N].人民日報,201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