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素質教育進程發展,小學學校中,對于課外閱讀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課外閱讀對于主要課程學習提供補充知識內容的作用,能夠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為了促進小學語文補充性拓展閱讀更好完成,現就具體的閱讀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補充性拓展閱讀途徑
一、小學語文補充性拓展閱讀基礎原則
1.以學生為核心。以學生的個性為指導,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自主學習相關閱讀,同時能夠實現對內容的完全領會,此時學生能夠自己尋找感興趣的讀物,如冒險類及歡樂搞笑類等。但學生普遍傾向于短時間刺激類型讀物,對于較為深刻的讀物類型不感興趣,對文學名著等內容感到枯燥,為了讓學生喜歡閱讀,從而從文學中獲得生活及各個方面的知識,感受到文學名著帶來的深刻影響。
2.創新閱讀形式。教師應該探索有效的強化學生閱讀效果的途徑,對學生進行課外、課內的綜合指導,讓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內容,學會從原文中發現文章的整體架構,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加深層次的了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探索,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及閱讀的愿望,培養學生深層次認知的能力。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學會分析文章的架構形式,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探尋思想碰撞的火花。
3.培養終身學習習慣。學生在充分掌握學習閱讀的方法后,教師及家長應該積極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從學生的讀書方式著手,鍛煉學生的默讀、速讀等習慣,鍛煉學生能夠在讀書的過程中思考,保證讀書的速度及效果,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做好筆記的記錄,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督促指導,深化認知讀書的重要性,改變自己以成績為目標的觀念,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及自身的素質水平提升,提供條件,在家長的支持下,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較大程度提升,同時也有利于良好的親子關系的營造。
二、小學語文補充性拓展閱讀途徑
1.通過閱讀推薦形式推廣優秀圖書。為了實現優質圖書的推薦,可以通過優秀的文章報刊等形式實現優質讀物的推薦以家長意見及學生的自我意見為參考,教師輔助了解圖書的類型及文章的內容。教師應該首先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充分了解,明確學生的個性差異,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同時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書籍感興趣,讓學生發現研究課程中的問題,促進學生之間互動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能動性,表現自我,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同時,提升團隊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對于優秀啟蒙作品的理解認知。
2.設置閱讀指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閱讀的過程中,應該著重關注于較為出眾,有特殊涵義的文章片段,讓學生在讀寫的過程中,深層次感染其中所蘊含的作者獨特的心境,以及文章具體的寫作形式,實現對于故事情節的深入學習,在學習中完成積累,同時在寫作中,可以充分學會表達運用。對于部分散文、詩詞類作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組織鑒賞比賽或朗誦小組賽,讓學生充分提升自身的閱讀鑒賞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表演、圖片等多種媒體形式展示文本內容,使課堂呈現更加熱烈的氛圍形式,促進拓展閱讀有效性的實現。
3.理論聯系實踐。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在對文章進行分析的時候,聯系實際的生活體驗,形成課外閱讀運用系統。現實的應用能夠對課堂中理論知識進行鞏固,教師可以選擇高品質的圖書內容在固定的時間讓學生集中閱讀,保持高質量的閱讀效果,積極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課外閱讀的相關知識內容,學生在大量閱讀后能夠促進心靈的凈化,不斷培養學習的興趣。同時,對智力的開發有幫助作用。
4.創建良性學習平臺。為了實現良好的閱讀平臺及閱讀氛圍的營造,學生可以通過拓展閱讀視野的方式,創造自身的閱讀平臺,在其中發表自己的想法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課程中實現完全的表達,充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及寫作能力,通過良性學習平臺的應用,拓展學習途徑。在平臺交流過程中,其他學生應該仔細認真地思考傾聽學生的想法,對較好的體會進行記錄,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學會及筆記,展開有趣味的讀書活動,教師可以定期進行共享會、辯論賽等活動開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看法,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途徑,通過摘抄、剪貼等形式去記錄,輔助學生儲備及分析能力的提升,強化對精彩語言的理解運用。同時,學生的家長更應該鼓勵學生讀書,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及氛圍。
三、結語
教師在發揮在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途徑實現目的,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實現學生自身綜合素養的提升,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徐欣華.略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J].中外交流,2018,(3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