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美
【摘要】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高中生物教材從內容到精神上都發生了深度轉變,傳統生物教育教學理念已不能適應高中生物教學的需要。基于新課標教學理念,高中生物應轉變教學策略,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主動參與的學習意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程改革教學策略
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指導學生觀察動物植物的生活習性和狀態,觀察各類生物和人體結構形態,培養學生作為科學素養基礎的觀察能力。新課標下的高中生物教材,更多地強調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自然科學的學習過程中,接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初步建立起與生物學相關的基本的觀點,培養起實事求是的扎實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探索求知的好學精神,讓他們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深刻體會到保護自然資源,控制人口無序增長的重要性。通過系統科學的學習,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特點,在內容編排上更為科學合理。生物教材內容按照生物科學發展歷史的順序展開,從體系架構上打破了以前系統化結構化的固化模式,更符合人們探究認識自然事物的歷史規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更強,各生物知識點之間緊密銜接,對知識的重難點把握到位,循序漸進,難易處理得當。新版生物教材充分體現了探究性發展性原則,更多的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循循善誘,以話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以話題帶動課題的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新版生物教材強調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一個概括性很強的概念,包括科學知識,對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以及對待科學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
為落實生物新課標要求,體現新改革精神,生物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充分聯系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培養科學精神,鍛煉實踐能力。生物教材包括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內容寬泛,體現了廣闊的知識面。包括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的發展變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實踐以及現代生物科技知識。不少內容涉及到科研前沿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生打開視野,了解寬廣的生物學知識。如教材中分子與細胞相關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來認識生命系統相關的物質和結構基礎知識,了解生物發展和變化規律,了解學習生物生命系統中各組分間的相互作用。在細胞知識層面,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等內容。遺傳與進化部分囊括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生物的變異、人類遺傳病、生物的進化等等。引領學生體驗探索生物生殖、遺傳和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學習與之有關的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并培養學生運用有關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生活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穩態與環境部分介紹了植物的激素調節和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介紹人體內的環境與生命狀態、各個種群和群落的關系、生態系統相關知識、如何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生物技術實踐部分包括微生物的利用,酶的應用,以及生物技術在食品加工產業中的應用。教材還探討了前沿知識,生物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克隆技術,以及探討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由此產生的社會倫理問題。
伴隨著新教材理念的貫徹實施,生物教師應當轉變教育理念,采取與新課改相適宜的教學策略。教師應當由生物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引領者和提供幫助者。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幫助學生設計目標達成的最佳方式方法,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指導學生通過實踐進行學習,通過探究進行科學精神的培養,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與方法。生物教師應當努力創建富有接納性、支持性的寬松生物課堂,生物教師應當與學生結為學伴,學生一起探索生物科學的奧秘,欣賞尊重學生的科研勞動成果,分享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后的喜悅,善于發現和表揚學生身上的優點,在合作學習中給予學生奮發向上的力量,與學生一起成長。生物教師應當通過語言和情感的表達,喚醒學生對生物科學和生命知識的熱愛,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大膽改革課堂架構,打破傳統的結構化模式化課堂,大膽采用“去結構化”“開放式”的課堂授課教學模式,打破課堂空間時間的限制,創造條件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并進一步拓展學習空間,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綜合運用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信息技術支持下網絡教學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