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晨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化學的主要方式,有效的化學學習方式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尤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更應該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再動手實驗,才能真正理解實驗的目的以及實驗中每一步驟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起到有利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小組合作
一、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問題的實驗,合作有明確的目標
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都會或坐或站或圍成一圈,好像在合作或討論,但有的學生只是人云亦云。沒有真正動腦思考,所以教師的作用就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標,備教材,明確教材各部分內容的意圖;備學生,就現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出有明確指向的問題。問題難度適中,而且清晰,讓學生明確合作的重點,如果問題模糊或指向不清,會讓學生摸不到頭緒,特別是會讓“學困生”更容易失去興趣。例如,在講“分子、原子、離子”時,由于知識本身比較抽象,我盡量用宏觀的實例去引導學生的想象和思維,逐漸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的認識,我在講解時提出幾個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如為什么會聞到花或炒菜的香味,酒或汽油的氣體?氣體為什么會被壓縮到鋼瓶中?為什么氧氣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能滅火等,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中提煉化學知識,感受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間的聯系。
二、教師適當指導,有助于學生有效地分工合作
小組同學在做化學分組實驗時,常有幾個學生都對同一件儀器感興趣,而有的儀器或實驗操作沒有學生喜歡的情況。所以,教師要做好指導,事先安排好組長根據不同成員的能力對組員進行合理分工,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為保證每位同學在不同技能方面得到鍛煉,可以在活動中輪流分工,保證參與機會的均等和合作的有效性。要引導學生善于傾聽并從別人的意見和分析過程中產生新的見解;還要實事求是、具體地表揚鼓勵學生,不要讓表揚和評價空洞。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為學生提供多種的學習方法,不斷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少學生對同一模式的厭倦感。如比較有規律性的內容如“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取”“酸和堿的化學性質”采取由點到面、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知識發展規律的方式,師生共同歸納問題,再小組合作分步探究的方法;對于有較大難度的內容如“實驗探究題”可以讓不同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學習,引入競爭機制,使師生、生生之間通過小組學習產生強烈共鳴,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標。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知識簡單,與生活聯系密切,可讓學生去采取多種方式學習,如閱讀、調查、自學后,再小組合作,解決問題。如在學習“愛護水資源”內容時,讓學生到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去參觀,體會自來水廠對天然水的處理過程,通過污水廠難聞的氣味體會污水處理的不易,加強節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且記憶深刻。
四、利用創新或改進實驗,提升小組合作效果
剛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我設計了一個實驗:取5個燒杯,分別盛裝無色酚酞溶液、氫氧化鉀溶液、稀硫酸、碳酸鉀溶液、氯化鋇溶液五種無色液體。我依次把前一個燒杯中的液體倒入后一個燒杯,溶液依次出現顏色改變、產生大量氣泡、出現白色渾濁的現象,學生們不斷歡呼:“太厲害了!老師會變魔術呀!老師像孫悟空一樣……”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現象,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產生了強烈和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后面的學習中我展示“燒不壞的手帕”的實驗,學生特別驚訝,再次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強烈愿望,也為后邊的教學做好鋪墊。
“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一節教學中,我采取在培養皿中放入2個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再分別將等大的銅、鐵、鎂、鋅放入4個微型格中,加入稀硫酸,這樣做既節約了時間,有利用控制變量,而且操作更加簡單,解決了用四支試管進行實驗無法同步進行或者不同實驗者傾倒酸液速度不同等,有可能引進爭議的問題,實驗現象明顯且更具有說服力,便于小組間的觀察和進一步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比較討論。對于化學實驗中的一些現象和結論,都可以用理論進行解釋的。理論知識是相對枯燥的,但實驗可以讓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通過實驗,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講授碳酸根或碳酸氫根的檢驗,總結為:與酸反應有氣體放出。學生除了觀察課堂上老師的演示實驗,還可以回家在廚房里用雞蛋殼和白醋再次進行檢驗。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且高效的學習方式,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科成績,還能夠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激發興趣,發展能力。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指導,也應該不斷學習,積極提升自身能力,教師之間也應經常開展小組合作式的探究、討論、集體備課,使問題研究得深、研究得透,而且隨時隨地就可以解決。
參考文獻:
[1]楊明生,關強.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研究的現狀分析報告[J].化學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