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摘要】新課改要有新思路,從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幾個方面,提出了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歷史教學觀點方法。
【關鍵詞】歷史教學主體探究性學習探究能力
一、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傳統高中歷史教學大多采用“灌輸式”教學,突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學生圍繞著教師的指揮棒轉。教師教什么,學生記什么,教學過程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忽視了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這樣的課堂,知識目標是實現了,但是情感目標、德育目標就被人為的忽略了。這種狀況,導致高中歷史課堂成為一壇死水,教的機械,學的機械,教學效果差、教學效率低下,最終使學生喪失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新課改猶如一股春風吹進高中歷史課堂。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就要趁著這改革的東風,勇于改革,勇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高中歷史課堂煥發出勃勃生機。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唱獨角戲的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職能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技能方法,進行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使我們的高中歷史課堂生動起來,成為學生喜愛的高效課堂。
例如,在學習歷史必修2《羅斯福新政》時,可以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美國總統羅斯福,針對經濟大危機會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去應付?這樣學生就很自然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主體,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實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傳統的教學只是知識的傳授,新課程標準突出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高中歷史,不僅要知道這個歷史事件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學會分析這一歷史事件是怎么產生的?其發展過程是什么?事件產生的影響是什么?溯本求源,主動探究,在自主探究中得到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從而增強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樸素情感。
1.培養學生查閱各種學習資料的能力。收集資料能力是高中歷史學科學習的基本能力,這種能力一旦養成將會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這一能力培養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歷史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比如,圍繞一個歷史事件,教師要列出相關書目,指導學生到圖書館、檔案館查閱,也可利用互聯網進行查閱。資料收集后,教師要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梳理哪些資料可用,哪些資料無用,這樣才能更好地占用資料。在占用豐富資料的基礎上,才能開展相應的分析研究。
2.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能力。資料收集后,下一個環節就是對資料進行分析,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悟,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形成頗有見地的歷史小論文。這種小論文,看起來小,字數不多,但是有論點、有論據、有論證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再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考,對某一歷史事件,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見地,增強了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
3.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精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既要有歷史學習成績好的、學習興趣高的同學,又有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還要有成績差的同學。也就是好、中、差搭配,實行以好帶差,實現共同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進行專題性探究學習,圍繞一個歷史事件,通過小組成員共同查閱資料,了解該事件的前因后果,得出該事件的影響和作用等結果,從而在學習中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歷史課堂豐富多彩
當前,各地都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優化課堂教學,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在教學中,我們要很好地借助多媒體、投影儀、電子白板等等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時效。教學手段先進了,教師本身也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歷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現代人讀起來感到枯燥無味,尤其是高中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欲強,高中歷史對他們來說更是缺少興趣。如果我們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還原當時的狀況,就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種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信心。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生動、更直觀,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和思想。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情感,培養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這是實現高中歷史學科情感目標和德育目標的有效手段。
總之,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高中歷史教師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高中歷史課堂更精彩,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