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錄
【摘要】與時俱進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歷史使命。地理教學中對學生的進行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轉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養成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科學習慣,是素質教育核心,也是與時俱進的要求,是深化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地理教學創新能力自覺學習
第一,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深層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用以下步驟完成:
1.展示學習目標和重點。地理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能力、教育、情感態度等目標,作為學生要明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德育和情感等目標教師可在講述中滲透。教師給學生展示目標時,要做到:①要有導向性,適合學生智力發展,②要有系統性,突出知識結構,③要有重點,突出主要內容,④要有層次性,難易適中。
2.通過練習達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編寫練習.指導學生在自學時完成這些練習,將地理知識貫穿于練習之中,將講授變成學生自學可達到良好地效果。
3.質疑解難,歸納分析。完成上述環節后,教師解答學生共同感到困難的問題,再進行歸納。如講“亞洲的自然環境時,根據讀圖活動自學,將亞洲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六項世界之最,六大地區等編排成練習讓學生完成,教師再歸納出其特征。
第二,學生參與討論。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掌握知識和形成能力。通過以下幾步進行:
1.預習課文,通過討論掌握知識。選取教材中知識難度適中,“探索”題目等讓學生討論知識目標。
2.交流討論。學生根據課本插圖,資料講述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大膽發表意見,提出自己見解,言之有理即可。這種活動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3.歸納總結。對于學生的交流討論結果,教師要進行歸納總結,做到以下幾點:①歸納學習目標,②概括知識要點,③指導讀圖方法,提示插圖主要知識??膳囵B學生聚合思維。
4.編寫補充練習。目的是考察學生對知識目標的掌握,突出重點,加強記憶,熟練運用所學知識。方式有①提問題讓學生會的,②結合插圖讓學生回答,③采用判斷題、選擇題、填空題、填圖題、連線題等加深記憶力和理解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第三,“問、讀、講、練”教學程序。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其中,“問、講”是教師活動,“讀、練”為學生活動,雙方有機結合,就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
l.“問”要有藝術性和科學性。提出符合青少年好奇心的問題和富有思考性的問題,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提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習知識創設氛圍。
2.“讀”要有實效性。教師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插圖、讀資料。①根據讀圖的活動讀;②根據練習要求讀;③根據插圖資料讀,主要內容在課本中直接找到,自己勾畫圈點,明確重、難點。要教給學生讀圖方法,按次序找出圖中知識點,熟悉地理事物的名稱和位置,指導學生明確分析理解的思路,掌握基本知識,養成自學習慣,形成讀圖技能。
3.“講”要精煉和擴展性。力求精講可做到以下幾點:①使復雜的地理知識系統化;②突出重、難點及關鍵點;③采用綱要圖表法理清知識層次;④使用教具和多媒體手段。
4.“練”要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準確再現和創造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主要由應用型、創造性的題目組成,培養填圖、繪制草圖能力。根據一題多問、多思,敢于設想不同條件,不同條件下地理事物的發展變化,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種思維能力包括:發散思維、推理思維、逆向思維、類比思維等。
第四,利用競爭機制,激活地理課堂。
l.分組比賽,完成學習任務。首先要營造一種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愉快地學習。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分組,互相比賽、示范,共同完成學習目標。課本中每一章節有幾個框題,體現了不同的知識特點,彼此互相聯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2.進行朗讀、提問、背誦、討論、答題等比賽。分小組進行,使大多數同學都有機會進行各個項目的活動,并進行評比,表揚優勝者和積極分子。在這種教學過程中,通過讀和聽,學生從各個方面吸取知識信息。通過問答,對知識加深理解,從各種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課堂讀圖比賽。指導學生讀圖,是地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徑。課本中有許多地圖、插圖及讀圖活動,指導學生按要求讀圖,分組討論交流,并進行評比,準確迅速的說出地理事物,從而訓練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進行歸納總結比賽。教師多指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歸納整理,弄清知識結構,列出提綱,明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借助練習,答題比奏,鞏固知識,理清思路,培養創新歸納能力。
課堂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水平,靈活選擇恰當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