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昭斐
【摘要】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以素質培養、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模式下,要改變高中教學策略,改變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措施,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讓學生充分利用和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認識到信息技術確實能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意識能力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素養
意識決定行動,一個人在做某件事之前,只要有了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才可能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實際行動中,才可以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快速完成任務;如果一個人沒有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那么他只有用最原始的方法來做,用最原始的方法來完成任務。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是指行動者對信息、信息問題的敏感程度,是對信息的自動捕捉、積極分析、正確判斷和自動吸收的自覺程度。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看一個人具備不具備信息素養、信息素養的程度有多高,首先要看他有沒有優先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有沒有自動去使用信息技術來完成任務的意識。如果在做事之前,首先考慮一下要完成這項任務,如果使用信息技術和不使用信息技術,這二者的區別是什么?要完成任務這二者使用時間有什么不同?怎樣做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率等等,然后才能意識到使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才可能使用信息技術來完成本次的任務。如每次的月考,考試完成后班主任一般要求各任課教師上報各科的分數,然后再統計一下本班學生的及格率、優秀率、及格人數、優秀人數等。各位任課教師一般就把這項統計任務交給課代表來完成,交代一下需要的數據,然后把成績統計表交給課代表。每科的課代表如果準確完成這項任務呢?如何不用電子表格,不用公式,一個個的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的話,要使用很長的時間,并且出現錯誤的機會非常大。如果熟悉電子表格,利用EXCL公式來計算及格率、優秀率、及格人數和優秀人數的話,幾分鐘就能完成,并且100%的準確。這才統計一個班的,如果要統計全校的,利用電子表格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完成全校的統計任務是分分秒秒的事,效率會非常高。因此,在統計之前,馬上要想到利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利用電子表格的完成統計任務,要有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
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數據管理技術”時,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規定,在學習EXCEL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先讓學生自己通過比較費時的辦法進行相應的計算,看看用時多少?然后再通過函數公式來計算,看看哪一個更準確,哪一個更省時省力,從而培養學生自覺利用公式來進行計算的意識和習慣。如在學習求和時,首先,讓學生使用“+”加號來求和。如月考成績表求總分時,可以直接在G3單元格輸入“=”,然后輸入“B3,再輸入“+”,輸入“C3”單元格,再次輸入“+”……最后,輸入“F3”。把所有需要求和的單元格都輸入后,回車,即由計算機算出正確的結果。這樣來求和,和用計算器差不多,算完第一個學生,還要用同樣的方法算第二個,第三個,直到全部一個個算完。其次,我們還利用Excel中的求和公式。第一步,我們先把需要求和的數據選中,再多選擇一個空單元格(用來存放求和的值),然后點擊常用工具欄中的“求和”,即可以求出這幾個單元格的和?;蛘咧苯虞斎肭蠛凸健?SUM(B3:F3)”,來求出B3到F3的所有數據的和。求完第一個學生后,我們可以利用格式刷來進行快速的填充,來完成所有學生總分的計算。最后,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把求和升華一下,讓學生學會更多的與求和有關原計算。如在求和后,把總分統一加(或減、或乘、或除)上5分。方法:先在任一空白的單元格中輸入5,然后取消對此單元格的選中。接著,再次選擇這個單元格,單擊“編輯”-“復制”,即可把5復制到系統剪切板中。然后再選中需要加(或減、或乘、或除)的單元格,單擊“編輯”-“選擇性粘貼”-“運算—,單擊加(或減、或乘、或除)。這樣就會快速給每位數加(或減、或乘、或除)相關數值,非常省時省力。這是求和,其它公式的學習也是如此,信息技術教師要舉一反三,教會學生公式計算的技巧,讓學生知道公式計算的優勢,教育他們只要與數值計算有關的,優先考慮使用公式來完成任務,要有優先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習慣。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要大力培養學生積極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讓他們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事半功倍,讓信息技術的意識常在。
二、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素養
意識決定行動,行動要有能力。一個人信息技術的能力是指完成任務時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工具來解決信息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的能力包括對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方式方法與管理、信息技術及其工具的靈活選擇和使用、信息處理過程的設計等能力,等等。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有了之后,要完成某件任務,還必須有熟練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能完全駕馭,能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如開學之初,班主任拿著去年打印的班規班紀,讓班長王清華參照一下,制定今年的班規班紀。如果照著去年的文件在電腦上打字,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好后,再修改一下也未嘗不可,但這二張A4紙的文字至少也得打半天。
解決方案:
1.如果學過OCR軟件,先掃描后識別,然后復制-粘貼,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了。以下是幾個常用的OCR軟件,各有優點,可以體驗一下,決定使用哪個。
(1)漢王OCR,它可以支持多文件轉換,文字識別率高,大約96%左右的識別正確率,識別效果較好,但是操作比較麻煩,需要同學們多加練習,然后才能熟練使用它。
(2)清華紫光OCR,這個軟件網上破解版較少,需要同學們使用正版,功能比漢王OCR略少,識別率也略微低一些,但也是比較可靠的文字識別軟件。
(3)捷速OCR,這個軟件的操作簡單,軟件界面簡單明了,現在最火的文字識別軟件,可以下載到電腦上使用,或者也可以在線使用,只要是不大于2M的圖片,JPG、PNG、MP3、PDF、TIF等都能快速準確識別,并且識別率超高。用軟件把文字識別好后,最后是以TXT格式或者word格式保存轉換即可使用了。
2.使用智能手機的識別功能。現在智能手機上都有個“掃一掃”,打開后,上面有個掃描文檔的功能,可以看見攝相頭掃描區域,把需要掃描的紙張放在識別區內,就可以先拍攝后轉換成文字了,可以很快地把A4紙上的文字轉換成可修改的電子文稿了。然后復制需要的文字,打開微信或者QQ,就可以傳到電腦上供修改或者打印了。
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教會學生先進的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不斷練習,逐漸掌握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并讓學生在生活或者學習中,要完成某項任務時,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減少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三、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安全觀,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素養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然能提高工作效率,服務于人民,也是降低、阻礙工作,給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帶來危害。2019年06月27日,據新京報報道:從上海市公安局獲悉,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上海警方近日搗毀一個利用虛擬“恒生指數”交易平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犯罪團伙,先后抓獲團伙成員78人,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有力打壓了此類違法犯罪的生存空間,有效維護了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金融秩序。為了金錢,為了自己的欲望,利用信息技術來犯罪,給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這種網絡上的案件,看不見,摸不著,給人以很大的迷惑性,如果不提高防范意識,不提高信息技術甄別能力,很難發現。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有意識地教育學生正確的信息觀,不利用網絡做違法的事,也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和甄別能力。如在學習信息技術與社會時,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如何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豐富我們的精神境界。也讓學生了解病毒的危害、道德意識淪喪的危害,網絡安全缺失的危害,從而讓學生知道、了解、學會如何防范病毒、防范網絡詐騙、甄別信息真偽,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的信息,保護自己的安全。
四、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能力與創新素養
數字化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有效管理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因此,凡是具備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學生,在工作或者學習過程中,能夠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巨大優勢和使用中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然后調整思路,改變思想,通過不斷調整來適應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從而不斷養成數字化學習的習慣。他們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思考,通過不斷的練習,逐漸掌握數字化的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以便在以后的工作或者學習中主動運用其從事自主學習、分工協作、不斷在使用過程中創新與創造。
傳統的信息技術課一般是教師直接進行抽象的講解,讓學生在虛擬的空間內學習,學生對學習內容了解不深,知道的不多,只學習到表面的內容,而無法徹底掌握其教學內容。根據課課程改革的綱要和精神,要求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對信息的簡單鑒別、親手采集、然后經過自己的加工與處理,學會新知識并管理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也就是說,信息技術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傳授,而是給學生一個任務單,上面有學習任務與要求,讓任務單來驅動學習的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如常見的操作系統。信息技術教師上課時先不講解,而是給學生一個學習任務單:現在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有哪些?各有什么優點?我國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現狀與思考?讓學生自己通過交流、討論、上網查資料等方法,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并且知道我國操作系統的現狀,讓學生知道我國操作系統落后,從而發奮學習,不斷創新,力爭突破,盡快開發出自己的操作系統,為國爭光。
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習某一項教學內容后,要求學生舉一反三,不斷創新,成為一名學習型與創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