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晉波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聞事業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其中,突發性新聞作為新聞類型中的特殊類別,受眾對突發性新聞的獲取要求更高,因而需要廣大記者在采訪突發新聞的過程中要注重思路與方法的創新,從而才能充分發揮出新聞媒體的價值,實現最大化。為此,本文就突發新聞的內涵與難點進行簡要分析,并論述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思路,以期能夠為新聞事業的良好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現場采訪;突發新聞;方法思路
突發新聞現場采訪與報道的難度和要求較一般新聞大突很多,為了保證突發新聞的播報質量,就需要現場記者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水平,如能夠靈活應變現場突發情況,便能將采訪完整的予以落實。在融媒體時代下,廣大受眾對新聞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要求極高,因而記者在突發新聞的采訪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新聞信息的準確性,在采訪中盡可能收集優質素材進行報道是每一位新聞記者應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突發新聞的內涵與難點分析
突發新聞是指社會發展中不可預測情況下發生的特殊新聞事件,例如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等,這些新聞事件在報道前無法通過人為預測,因而在采訪與報道時對新聞記者的臨場發揮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的要求較高。實際上,在新聞行業中,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價值往往比一般的新聞價值要高許多,其所引發的社會影響也較大,因而是各家媒體爭相報道的重點。對于突發新聞記者而言,其自身要不斷提升職業敏感度,在接受到突發事件報道的任務時要能夠保持沉著、冷靜,快速趕往事發現場為群眾播放第一現場的情況。
突發新聞與一般新聞性質不同,這是由突發性新聞事件不可預測性決定的,由于其事件的發生是在突然間發生,因而新聞記者無法在第一時間趕到事件發生現場,這便對新聞事件的報道完整性形成了一定的阻礙。另外,比如在自然災害類的突發事件發生后,其后續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危險,因而當記者趕到現場后也很難對事件第一負責人進行采訪,甚至記者自身的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最后,突發新聞的采訪準備時間簡短,記者很難在現場對突發事件進行準確的信息搜集,進而增加了其采訪的難度。
二、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思路
(一)訪前做足準備工作,全面了解采訪信息
對于突發新聞而言,記者的采訪前準備工作十分必要,其能夠將所要采集的重要信息問題進行羅列,并能夠在第一時間將其核心問題傳遞給受眾,讓受眾了解其突發事件的始末。由于突發新聞不會提前給記者充分的準備時間,因而需要記者在平時的采訪過程中要培養自身應對突發事件的職業素養,確保在趕往事發現場的過程中準備好所要采訪的重要問題,以及面對采訪人員如何進行良好的溝通,以此來保證采訪質量。其次,由于突發事件對接受采訪的人員具有不確定性,這也給記者的采訪工作帶來較大的壓力。所以,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高度清晰的頭腦思路,對不同的采訪人員進行綜合判定分析,并最終總結出較為精準的新聞信息,這不僅是廣大受眾對新聞的了解需求,同時也是新聞事件本身準確性保證的關鍵。總而言之,在突發新聞事件的報道過程中,記者一定做好事前準備工作,全面了解采訪的信息,這樣才能深入新聞事件內部,成功報道新聞。
(二)深入挖掘現場內容,逐步開展細致采訪
在突發新聞事件中,記者要做的是第一時間深入新聞事件現場,并將現場的素材和信息通過采訪的形式進行搜集,從而將完整的新聞始末呈現給受眾,讓受眾全面了解新聞事件發生的起因和經過。需要注意的是,記者在現場采訪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對新聞事件本質的探究,這樣才能發揮出新聞的價值。要知道,采訪的過程是為了能夠讓受眾更清晰的了解到新聞事件現場情況,因而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采訪本質的挖掘,切忌停留在表面的采訪環節,要知道受眾在觀看突發新聞的時候不僅需要明確發生了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發生,即事件因何而起。例如,在人為惡性突發事件中,其采訪過程中還要傳遞出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讓受眾在觀看新聞采訪的同時還能引發一定的深入思考。對此,在報道中需要記者從多個思考維度進行深入分析,如是否可以報道、怎樣報道、報道到什么程度等都需要記者能夠在短時間做出明確的判斷。總而言之,記者在突發新聞采訪現場要逐步開展細致的采訪工作,從現場情況進行理性的分析,并從多個角度為受眾進行剖析事件的新聞價值,從而產生一定的啟示作用。
(三)保證提問方式多樣性,注重采訪氛圍把控
突發新聞的現場采訪多數是記者與陌生人之間的交流過程,因而其采訪質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通常來講,一般陌生人在接受采訪時可能不愿與記者交流過多的信息,有的人出于性格特點不愿意接受采訪,而有的人則是因為膽怯或害羞而不愿接受現場采訪,這都會為記者現場采訪工作帶來諸多的麻煩與困難。然而,現場的目擊者對突發事件的信息掌握最為全面、真實,因而記者在采訪中若想做好新聞工作就必須想盡辦法做好陌生人的采訪工作。對此,記者一定要保證提問方式的合理性,對陌生人進行采訪時要注重氛圍和語氣的把控,盡可能減少被采訪人目擊者的抵觸心理。例如,在一些突發自然災害的采訪過程中,由于現場的目擊者可能是受害者本人,因此,記者在對其進行采訪前要先觀察其情緒動向,若其情緒不佳而直截了當的問問題不僅容易對其造成二次心理傷害,其至還可能造成被采訪人情緒進一步激動。在此情況下,記者可以先對其進行安撫,之后再嘗試問一些現場問題,從而完成采訪工作。
(四)力求采訪過程客觀性,還原真實新聞內容
客觀性和真實性是新聞報道最基本的要求,在突發新聞現場采訪與報道過程中,記者一定要遵循記者本職要求和標準,在采訪和報道的過程中切忌加入個人情緒。要知道,記者作為新聞播報人員,其在現場的采訪和播報中若過分的添加個人情感,那么便會對受眾形成一種潛在的誤導,這對新聞事件真實性與客觀性的展示十分不利。此外,新聞記者在新聞現場一定要保證公正性,準確的采集新聞素材和新聞信息,盡可能將最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絕對不能做出違背記者職業道德的事情,這樣不僅會消耗公眾對新聞信息的信任感,同時也會讓新聞媒體的公信度下降。
(五)采訪手段要具備多變性,保證新聞品質
在突發新聞的現場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一定要保持冷靜的心態看待事件始末,在現場采訪中要善于運用多變的手段,并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進行適當調整。此外,新聞記者要培養自身敏銳的洞察力和反應能力,在采訪過程中對被采訪人員的情緒和說話方式進行分析。例如,當被采訪人員在描述事件始末的過程中出現了緊張不安的狀態,記者要及時對其進行安撫,讓其逐漸冷靜下來,然后繼續相應的采訪工作。突發新聞對記者的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同時也能夠對記者綜合能力素養進行培養,因而需要記者在每次突發新聞采訪和報道后都要不斷總結經驗,對自己采訪的方法和思路不足進行分析,通過一次次的完善而保證新聞品質。
結語
突發性新聞事件具有特殊性和時效性的特點,因而若想保證突發性新聞采訪質量就必須要新聞記者主動適應媒體傳播方式,通過提升新聞采訪能力和采訪技巧保證突發新聞信息的傳播,這樣才能確保突發新聞及時、準確的傳遞給受眾。本文就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思路,包括采訪前做足準備工作、深入挖掘現場內容、保證提問方式的多樣性、力求采訪過程客觀性和采訪手段要具備多變性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新聞記者朋友提供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欒月琳.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思路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2):173.
[2]富東燕.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思路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9):151-152.
[3]衣茜.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思路分析[J].科技傳播,2019,11(18):18-19.
[4]楊曉芬.記者現場采訪突發新聞的方法[J].科技傳播,2013,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