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華
[摘要]電視公益廣告在文學和文案設計方面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行文權威且可靠,對于國家社會主義政治體制起到支持作用。本文通過概述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圍繞修辭格、詞匯等方面探究公益廣告中文學手法和文案設計的主要內容,分析文案內的語言使用特點,控制文案創作語言,進而完善廣告文案的創作過程。
[關鍵詞]文學手法;電視公益;廣告文案
公益廣告可以體現出現代電視節目的社會義務與責任,優秀的廣播電視公益廣告需要文學手法和文案設計方式的輔助,突出廣告藝術性和實用性。由于公益廣告具有特殊性、感召力,將文學內容作為基礎,因此,在設計和創作電視公益廣告文案時,需要圍繞“以人為本”的原則,創新表現手法,優化文案設計水平。
一、廣播電視公益廣告概述
廣播電視公益廣告的素材源于人民大眾,因此具有服務社會的功能,主題設置時包含社會性質,能夠弘揚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基礎的牢固性。公益廣告特征顯著,針對社會不良現象、風氣、行為開展廣告策劃,例如環保、禁毒、戒煙等要素,進而正面影響社會行為,構成“輻射圈”,形成社會受眾群,反映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弊端,通過引發共情獲取關注"。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具有藝術性、非營利性、公益性的特點,以電視及廣播作為傳播媒介,通過行為規勸、價值引導等過程服務社會公眾。
二、廣播及電視公益廣告文案設計和相關文學手法分析
(一)廣播公益廣告文案設計分析
1.文案的格調之美
廣播公益廣告主要突出審美情趣、道德觀念、社會文明,屬于人文精神體系內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設置廣播公益廣告語時,需要圍繞崇尚科學、保護環境、社會公德等方面入手,將廣告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其加強對廣告價值的理解。例如,在“保護環境”主題的廣播公益廣告中,廣播中播放著孩子的歡呼聲、鴿哨聲;廣播中說道:“走向戶外、親近自然,除了笑聲和歌聲,請勿留下任何痕跡。”通過優美的語言格調引導人們在品德修養和文明方面做出判斷,突出廣告中的人文精神。
2.廣播公益文案的情感之美
公益廣告源于理性,但并非嚴肅訓人,而是融入情感元素,增加廣告的人性化,實現情感共鳴。良好的廣播公益廣告應基于受眾的情感訴求,借助文學感染力,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影響。若廣播公益廣告在傳播階段缺少震撼力以及情感共鳴點,會導致人們對于文案內容“聽而不聞”,因此廣告文案的設計需做到理中含情、合情合理。例如,某廣播電臺通過制作社會公德主題的廣播公益廣告,將文案語言的理與情充分結合,通過擬人的修辭方法播放語音。假如小鳥會說話:我們是人類的朋友啊,為什么要傷害我們?假如小草會說話一我們很弱小,請愛護我們。借助此類廣告針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完成換位規勸,引人深思。
(二)電視公益廣告中文學思辨性
1.強調細節
公益廣告實際上和文學相似,均是創作者對社會和人性的理解與表達,并思考現實,若圍繞“開放、思辨”的原則創作文案,能夠創新設計思維。因此,在文案設計時應注重細節表達。細節在文學作品中屬于思想表達的單元,借助細節可以使創作者直接呈現社會某種現象,展示其創造性。利用描摹形象、細節刻畫的方式直觀表達公益廣告的內涵。因此,在文案設計時應加強細節刻畫,克服傳統公益廣告中說教、過度概括、空洞口號等問題,提升廣告傳播力。
2.突出人文理念
在文案設計時加入平民化要素,可以通過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方式幫助受眾理解廣告內核。因此,電視公益廣告在敘述社會公德時,應側重研究其文學敘述效果和方式,提升民眾道德水平。人文理念在文學中地位較高,因此表達方式和技巧十分靈活豐富。在公益廣告文案設計中融入人文理念,要求創作者研讀相關經典文學作品,掌握文學要素和表現手法,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由于公益廣告主要圍繞人們的日常生活展開,因此創作者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精神,發揮創新精神再度開發熟悉領域,借助文學手法設計公益廣告文案。公益廣告主要提倡道德、文明、審美等要素,是構成民族人文精神的主要主體。
(三)公益廣告修辭格的使用
1.形象修辭格
形象修辭格包含襯托、借代、比擬、象征、比喻等手法,靈活使用上述要素能夠使道理樸素化和通俗化,拉近受眾和相關事物概念的距離。由單純教化過程轉變為以情動人模式,使公益廣告的主題鮮明、生動、突出,確保受眾理解廣告價值觀念、思維模式。例如,希望工程的廣告文案為:“種下一棵樹,收獲一片綠蔭、獻出愛心,托舉希望”,此文案中將樹木和綠蔭比作學生和未來,創設出美妙的語言環境,并直觀、生動地體現出建設希望工程的內在價值。又如,“距離產生美、謝絕親密接觸”是環保類公益廣告文案,從樹木、小草、花朵的角度,借助擬人手法,提醒人們應愛護和欣賞花草,切勿破壞樹木和綠地,文案行文委婉,能夠提升受眾的接受度。
2.突出強調修辭格
公益廣告的終極目的是實現“移風易俗”,即借助媒體渠道促進和推動社會穩定和諧,使健康生活的觀念根植于受眾心中,通過反復、多次、柔性、持久的推動力,循序漸進地傳播廣告價值"。因此,在廣告文案設計時,借助設問、對比、反問、夸張、倒裝等突出修辭格,可以賦予公益廣告創意性和個性化,使受眾印象深刻,提升傳播效果。
3.含蓄表達修辭格
電視公益廣告自身具有藝術性、參與性、實踐性,但文案設計時需要側重含蓄性。因此建議靈活使用反語、雙關等修辭格,提升文案和文學表達的張力。例如,節約用水的廣告中指出:愛惜生命之源,“關”住點點滴滴。該文案借助雙關文學手法,通過委婉的方式為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又如,某交通安全廣告指出“如果你的汽車會游泳,請直開,不必剎車”,該文案采取“正話反說”的方式,提醒海邊、橋面道路上的司機謹慎駕駛。此外,應用修辭格進行比擬表達能夠提升文案的文學藝術性。以《金色魚鉤》廣告為例,其主題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案中小戰士將自己比作魚鉤,將人擬作物體,直抒胸臆,使受眾直接感受到其內心情感變化。又如,《讀書感悟篇》的公益廣告文案為:“書,我的海洋;書,我的財富;書,我的眼睛……”借助“眼睛、財富、海洋”等詞匯進行比喻,通過寥寥數筆表達讀書的目的和意義,句式整齊簡短、文學表達形式優美,供受眾回味理解。
4.幽默修辭格
廣告文案創作時,幽默是主要的元素,但公益廣告具有一定嚴肅性,容易使創作者無法在其中融入幽默要素,進而影響主題的表達。幽默實際上能夠表達出深層含義,和嚴肅性不矛盾,可以借助愉快、輕松的方式進行表現,吸引受眾的眼球。當前電視公益廣告中常見的文案幽默修辭手法包含拆詞、仿擬等。例如,某針對旅游景區環保廣告的文案是:“一游”體上壁,“到此”憶中留。該內容直接指出旅游景區常見的“到此一游”亂畫亂刻破壞問題,并對該詞進行拆解,增加幽默元素,并加深文案的價值深度,提醒受眾在游玩時應避免不道德和破壞公物、古跡的行為。
(四)公益廣告文案用詞精準
1.書面語
部分詞語在特定語境內會被賦予某些感情色彩,進而成為語體色彩。部分詞匯屬于正式表達,是書面語色彩;有的詞匯應用于輕松環境中,被賦予口語色彩。例如,央視在所有媒體中屬于較為嚴肅和權威的形象,因此公益廣告文案設計中大多以嚴肅風格為主。在文案創作中大量使用書面語,如在廣告《family》中說道:“小時候,爸爸是家里的頂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為我們遮風擋雨,漸漸我長大了……”在該文案中應用了“遮風擋雨”、“高大魁梧”等書面語,是創作團隊經過反復推敲確定的,可以通過精煉的書面語表達精準的含義。
2.褒義詞和中性詞的應用
部分詞匯在表述時會展示出褒義贊許的情感,而有的詞匯帶有貶斥色彩,既不褒義也不貶義的詞匯是中性詞。在電視公益廣告中,主要傾向對積極行為的倡導,因此大多采用褒義詞和中性詞表述方式。常見的廣告褒義詞包含勇敢、溫情、從容、關愛、公平、快樂。例如,在CCTV《建設更美中國》公益廣告中借助誠懇、諾言、從容等褒義詞描述國人的品質,進而使受眾體驗到大氣豪情的文案風格。此外,常見的中性詞包含生態、土地、地球、手機等,大多為名詞。比如,在某公益廣告中的文案為“地球和我們共呼吸,自然與我們共和諧”。該廣告的特點是帶有中性色彩,直接陳述現實,客觀地表達廣告中心思想。
(五)公益廣告文案句式多變
電視公益廣告中不同語句表達方式和位置設置對文案的節奏、格調、韻律所產生的作用具有差異性,對廣告最終呈現效果產生影響。公益廣告中會有一部分屬于長文案,句式結構完整、文學手法豐富、邏輯縝密,包含對話過程。因此文案中句型、句式等要素均需要重點處理。例如,部分電視公益廣告的文案末端會用到祈使句,進而凸顯廣告主題和主旨。長文案在創作時一般會描摹故事,突出感性訴求,提升文案完整性,引起受眾共情。例如,公益廣告《古麗的中國夢》中,通過長文案講述了“一帶一路”國家的良好政策,并在結尾處提到“我有一個夢想,用雙手實現夢想。我的夢,中國夢”。在最后附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進而點明主旨,豐富文案中文學表達手法。
結語
廣播電視公益廣告能直觀傳遞常識、樸素道理和價值觀,若在文案設計時缺少創新精神和深厚的文學底蘊,會使受眾喪失興趣,無法發揮傳播作用。因此,公益廣告在文案設計方面的創作空間較大,可以靈活選擇句式、詞語、修辭格,進而充分展示公益廣告文案的特殊性、文學性及社會教化作用。
參考文獻:
[1]俞紅蕾.廣告文案的四種修辭手法探析[J].應用寫作,2020(06):24-26.
[2]孫之清.淺析電視公益廣告的表現形式[J].西部廣播電視,2020(03):98-99.
[3]王苑丞,侯麗梅,央視公益廣告文案的語言特征探析[J].應用寫作,2018(1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