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波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币虼?,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調動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獲得主動發展和全面發展。教師重視學生的質疑能力正是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一環。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ー、轉變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1. 改變對學生的認識,相信學生能行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的“學”跟著教師的“教”走,教師根據所要傳授的內容設計教學,學生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步驟機械地復制學習內容。這樣學生缺乏對知識的獨立建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種“依賴性”的學習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首先是因為我們教師對學生缺乏足夠的認識,不相信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相信學生有發明創造的潛能,只認為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安排下循規蹈紀地學習,才能學好知識。其次是我們教師不知道學生有自主發展的需要,所以長期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學生,我們要相信,學生有自主探索的能力,學生有發明創造的潛能。我們要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行,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索,去創造。
2. 改變評價觀念,注重發展的過程
長期以來,教師總是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唯一標準。把一張試卷的分數看得過重,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一張考卷并不能代表學生學習的全部成果,其實,讓學生得到發展,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時,要更側重于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而不是只簡單地比分數的高低。例如在平時的教學中,即使是不及格的學生,只要他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是知識、能力有一點點的發展,甚至只是在數學情感態度上有一些好的轉變,都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去。
二、培養質疑能力,讓學生學會“問”
“問題”是數學的核心。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歸根結底是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讓學生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1. 要讓學生“敢問”
在課改實驗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學生不敢問。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種:怕老師,不敢問;怕問錯了被老師責怪或被同學們嘲笑,不敢問;自己自信心不足,不敢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讓學生不會感到拘束,并且應對學生多鼓勵。這樣,學生才能會敢問。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請一個同學上來提問題,他站起來,愣了半天沒說一句話,我就先對他給予肯定:“你能站起來,這說明你已經很勇敢了,不要緊張,我們先聽聽其他同學提什么問題?!痹谄渌瑢W提出問題并分析解決后,這個同學就舉手發問了:“為什么單位‘1的1要加引號?!蔽荫R上給予肯定和表揚。從那以后,這個同學就經常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了。可見,只要有一個寬松的環境,只要教師經常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就敢于提出問題來。提出問題后有了成就感,又激起他提問題的勇氣和欲望。
2. 要讓學生“樂問”
要讓學生樂于提問題,教師就要結合教材,設計盡可能接近本課內容的情境,讓學生多參與,多給學生探索的機會。同時,對能“問”的同學要多鼓勵多表揚。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我班學雷鋒小組要做一個工具箱,請同學們來幫忙?!蔽以拕傉f完,同學們就紛紛提出問題:“要做多大的箱了?”“要做什么規格的?長是多少,寬、高又是多少?”“要買多少要板呢?”……我抓住時機,分別給予肯定、表揚,同時再把這些問題拋給學生,同學們熱情高漲,馬上又投入到知識探索中去。
3. 要讓學生“會問”
在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提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或提一些不著邊際與本課無關的問題。怎樣才能使學生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呢?這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加強指導,教學生如何問,問什么。剛開始,可以先讓學生模仿教師課堂上的提問,也可以系統地教學生如何提問題。
① 追問,多問幾個“為什么”“為什么要這樣”……。
② “怎樣”,這道題怎樣做,這個問題怎樣解決,怎樣做才能……
③ 找依據,比如說計算題,計算的依據是什么;應用題,列式的依據是什么……
④ 歸類、比較,比如在教分數乘法意義時:一個數乘分數與一個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等等。
⑤ 找關鍵字詞,在學習定義、性質、法則時找關鍵字詞。
⑥ 反問:例如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那么,不等底等高的三解形的面積就一定不相等嗎?
同時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來鍛煉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小組間或同桌間互問,在自學時遇到不懂的地方的把問題記下來到上課時問,與同學有不同意見時也可以問等等。
總之,教師要轉變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敢于問,樂于問,善于問,使學生由被動質疑逐步轉向主動質疑,從而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學生才能既掌握知識,又發展能力,才能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