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英
【摘 要】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中很明確地提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然而,英語因其學科特殊性,將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陣地之一。作為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既要合理利用教材,又要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因此,在英語教學工作中,滲透心理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 課堂教學 ?有效拓展 ?心理教育
引言:作為小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過筆者多年來的實踐與總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多看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書籍,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心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二、“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
1. 善于撥響“詩人”的琴弦
案例一:
筆者曾教過一個學生是單親家庭,非常自卑,平時少言寡語,不喜歡和同學多接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英語朗讀作業很少能按時完成。對于上述問題,我沒有對他進行批評,而是主動接近他,了解他。后來發現他自一年級開始就已失去自信,語文、數學成績一直很不理想,功課跟不上。從三年級開始有英語課程了,他始終覺得無法開口讀英語。經過溝通與了解,才知道事出有因:初學英語,有一天被教師抽查叫他上臺展示,他“脫口而出”的英語展示,引發了同學們的陣陣笑聲,他羞愧至極,回到位置上覺得同學們都在用嘲笑的眼光看他。漸漸的,他便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至此英語成績也始終不理想。對于這個孩子我傾注真愛,個別對待,經常上課時鼓勵他舉手發言,表揚他書寫很棒,漸漸地發現他開朗起來,課間也會到我辦公室門口來。于是,我就把他請到辦公室,對他說:“這學期在你身上有了許多優點,你能告訴我嗎?”他睜大了疑惑的眼睛說:“我……我沒有優點呀”“怎么會呢?我覺得你身上的優點挺多的,你樂于助人,書寫規范美觀,還主動向老師請教……”。我把這學期開學以來尋找到的閃光點一一講出來。聽著聽著,他的眼神也由疑惑變為感動。我又趁機鼓勵他上課要進一步認真聽講、舉手發言、大聲朗讀課文。在接下來的課堂上他開始舉手了,雖然他的聲音還伴有些許顫抖,但我仍然對他進行了表揚,并號召全班同學為他鼓掌、加油。慢慢地,他喜歡與人交往了,而且每次上英語課都能積極舉手、按時完成作業,成績也逐步提高了。
2. 善于揚起自信的風帆
案例二:
筆者曾接手過一個畢業班,成績很不理想。當時我也曾急功近利過,也曾嘆氣埋怨過,但是我知道“有信心不一定能贏,但沒有信心一定會輸。”要學會尊重、相信、熱愛學生,培養他們自尊、自信。在反思之后,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看待學生身上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只要學生有一點點進步我都會表揚他們,給他們鼓勵,漸漸地我發現學生們在英語課堂上大膽舉手發言的人多了,甚至連書寫也更漂亮了。合理運用鼓勵性評價,不論哪方面,只要有進步,就及時地鼓勵,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增強他們的自信。
三、“潤物細無聲”——多贊美
結合自身教學工作,我覺得贊美應有以下類型:
1. 教師關注全體學生的贊美。在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引領全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自信地達到一個個教學目標。比如,組建學習小組,讓每一個人在這個“小集體”中有一定的職務,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如,在教學Look at the monkeys一課時,我讓學習小組自編自導自演這篇課文,進行小組比賽。小組中每個人都摩拳擦掌,忙的不亦樂乎。小組內根據每個人的實力自己分工,使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增添進一步學習的英語動力。
2. 讓學生學會自評和他評,能正確認識自我。例如:在評價26個字母書寫時,我先是讓孩子們寫上自評分上交批改。待到下次上課時,筆者就用幻燈片把書寫漂亮規范的和書寫不規范欠美觀的放映出來,請孩子自己先評,然后大家評。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雖然在不斷的提高,但他們還不能充分地認識自我,出現了“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估計過高或出現“不如他人”的過低、自卑的評價。這兩種極端傾向都對學生發展不利。此時筆者使用正確恰當的評價語,讓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同時教師應擴大評價范圍,利用學生的朗讀水平、上課注意力是否集中、作業書寫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對學生進行有效多元評價。
結語:
責任在左,習慣在右,一路撒播,一路開花,將生命的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一路都能享受到生命拔節生長的快慰。或許,教育過程就是一個個或感人或心酸的故事誕生的過程,讓我們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感化,用愛去譜寫或改編那一個個故事,讓它們更動人,更完美。那樣,當我們回首往事,就會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們也會在感慨教育工作艱辛的同時也能感到欣慰:因為有愛,教育人生也精彩!靜聽花開,牽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