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有效防控疫情同時全面完成2020年脫貧攻堅收官任務

2020-11-06 06:01:08陳宗勝周云波黃云
全球化 2020年5期

陳宗勝 周云波 黃云

摘要:新冠疫情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群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嚴重影響,對貧困群體特別是貧困地區民眾的生存狀態產生更大的沖擊,可能影響2020年扶貧脫貧工作任務的完成。對于全國而言,既要保證緩解疫情,也要減少對扶貧工作的沖擊,確保扶貧總目標不受大的影響。而湖北地區既要在疫情防控方面持續努力,還必須確保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需依靠國家及全國各地的持續全力支援。本文分析了疫情對全國以及湖北地區扶貧工作的影響和2021年后扶貧工作面臨的挑戰,提出了相應的紓困舉措,對2021年后的扶貧工作重點提出預測和設想。

關鍵詞:新冠肺炎?脫貧攻堅?相對貧困?多維貧困

作者簡介:

陳宗勝,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周云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黃?云,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于多維視角的2020年以后我國相對貧困問題研究》(項目號:19ZD052)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我國城鄉居民多維貧困的測量及精準扶貧績效的評估》(項目號:71874089)的階段性成果。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底爆發以來,蔓延至全國乃至世界多個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此次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并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構成了較大的短期沖擊,也加大了完成2020年扶貧攻堅任務的難度。經過7年多的精準脫貧、4年多的脫貧攻堅戰,我國的貧困格局發生了巨大演變,主導我國減貧議程的農村絕對貧困問題從根本上得以解決。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越是最后越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任務更重、要求更高。近年來,減貧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貧困人口逐年大幅度減少,截至2019年底,我國貧困發生率已經下降至0.6%,貧困人口不足600萬人。截至2020年2月底,全國還有52個未摘帽貧困縣,2707個未出列貧困村,在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的比例高達45.7%。雖然和過去相比總量大有減少,但都是困難很大的硬骨頭,現階段不僅要保證現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還要預防已脫貧的9300多萬人口返貧。新冠疫情可能導致部分人口再度返貧,脫貧攻堅任務仍是艱巨的。明確疫情對經濟大環境和脫貧攻堅產生怎樣的沖擊及如何紓解,是高質量如期完成脫貧任務亟需探討和回答的現實問題。

二、新冠疫情蔓延及防控對全國扶貧工作的影響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為脫貧攻堅帶來了新挑戰,政府部門及學者們紛紛提出了新冠疫情對扶貧的影響以及應對舉措。目前新冠疫情對扶貧工作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返崗就業受阻使農民工特別是貧困地區勞務工人收入下降

民工能否返城就業,不僅能否有效防止因疫情失業而返貧,還關系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和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全面小康如期實現。已有文獻也證實了勞動力流動具有顯著的減貧效應。我國農民工群體數量龐大,是主要的流動人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2.9億多名農民工中,外出農民工達1.7億多人,即一多半要跨縣(市或省)流動,大都分布在城市的建筑、餐飲、服務等行業就業。此外,據國務院扶貧辦統計,2019年我國有2729萬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2/3的收入來自于外出務工,涉及7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貧困戶家庭外出務工工資收入占家庭收入的65%~90%。受疫情影響不能外出務工,對于農民工群體而言損失嚴重,收入減少效應明顯。若按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農民工月收入標準3962元計算,70%的農民工不能到崗。新冠疫情徹底得到控制至少需要3~4個月,農民工的工資收入損失總計將達到3萬億元,再加上農村旅游業、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業、文化產業等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消除絕對貧困帶來的損失將不少于10萬億元。

疫情期間不少地區實行交通管制、排查隔離和社區管理措施,也有不少村鎮采取封村、封路的硬核抗疫措施。整個春節期間全國都積極投身于疫情防護當中,各地的復工時間亦是不斷延后。由于近些年扶貧措施之一就是推動貧困地區農民工轉移就業,即這部分勞務從本地外出的流動性極大。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和隔離防護措施,必然影響農民工尤其是特別貧困地區農民工的就業,從而給貧困農民工的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再者,農民工包括貧困群體中大多沒有固定的工資保障,很多是以日結或階段性完工結算,而疫情及其防控致復工時間嚴重推遲,影響其外出,收入就會受到沖擊。這對于主要收入來自于外出務工的貧困戶而言,會面臨劇增的經濟壓力。還有一些因疫情無法返鄉的貧困農民工,長時間無法開工,日常衣食住行費用不斷上升,勢必會造成收入下降,貧困程度加劇。

各地也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幫助返鄉農民工返崗就業,如“點對點”集中運送務工人員,實行健康碼促進安全返崗等。但農民工返城就業仍然面臨難題。雖然各地的防控等級有所下降,農村解除封村,交通逐步恢復正常運營,但不同省份的管理有所差異,農民工跨省出行仍然不便。集中運送主要針對的是大項目、大企業、大工程的大批量務工人員,對于一些需要臨時找工作,分散的人員依然面臨外出務工難題。此外,一些工地和工廠也未正常開工,餐飲、家政等服務業受疫情沖擊,經營困難,而這些都是農民工就業的重要渠道。國內疫情雖然有所好轉,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趨勢,防止境外輸入又為疫情防控帶來新的挑戰,農民工就業的熱點大城市,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二)農業發展受影響、農畜牧產品滯銷使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受影響

疫情嚴格防控時間過長,對我國農業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糧食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種業、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蔬菜產業、水果業、花卉業都因疫情受到了一定沖擊,進而影響農民增收。其中,在糧食種業方面,農時耽誤、生產資料不足、務農勞動力流動受限,對春耕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在畜牧養殖業方面,由于疫情原因,活禽的交易市場關閉,以家禽業為主的養殖戶遭受巨大損失;在種業方面,種子銷售、生產、管理都因疫情受到影響;在休閑農業方面,由于休閑農業、鄉村民宿、水果采摘等項目因疫情停業,給當地農民就業和增收帶來較大影響;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面臨著加工缺貨、用工缺人、生產缺錢的困境;在蔬菜產業方面,疫情導致蔬菜運輸成本增加,存在產區滯銷和銷區漲價并存現象;在水果業方面,銷售渠道不暢,運輸成本高,應季水果滯銷,線下銷售零售商經營受損,時令水果種植戶遭受經濟受損;在花卉業方面,受疫情影響,市場需求不足,花農經濟損失嚴重。

各地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實施了不同的產業扶貧措施,其中幫助貧困群眾提升或安排一系列農產品種養業,是重要脫貧項目。受疫情影響,農產品生產端滯銷嚴重,大量蔬菜、活禽、雞蛋、水果出現嚴重滯銷,而城市的蔬菜則出現供應緊張,價格上漲情況。農產品滯銷一方面是由于貧困戶參與特色農產品產業扶貧群體占比大,各階段還未形成系統化運營,抗風險能力不足。目前全國有92%的貧困戶參與到貧困地區蔬菜、水果、食用菌、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隊伍中,但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冷藏保鮮、物流配送方面還很不成熟,對接市場缺乏穩定性。新冠疫情對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經營秩序影響較大。

另一方面,由于農產品的非標性,大宗農產品的線下交易依然占主導地位。農產品流通體系受疫情影響遭遇了嚴峻沖擊,而當前生鮮農產品B2C電商平臺體量依然很小,從產地到批發市場的大宗交易大多需要面對面完成。受疫情影響面對面交易難,從而導致農產品流通受阻,部分貧困地區農產品都出現了產品滯銷現象。農業產業鏈條長,從種植養殖段、加工、零售、消費,包括商品化、市場化、品牌化的多元專業分工,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連鎖反應。疫情期間,部分地區采取封區、封村、封路等措施,致使扶貧產業原料運不進、產品賣不出。“運不出、賣不掉、價不高”極大地影響了貧困居民的收入預期。尤其是銷售時間不耐存或量大過于集中的農產品,如若不能及時銷售,農民將面臨極大的損失。同時為防止疫情擴散,多個城市、地區餐飲服務業單位暫停營業,而這些餐飲行業正是多種農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除去家庭消費的一些常見蔬菜,很多農產品受產業停擺影響很大,有效需求不足致使農產品銷售受到沖擊。貧困地區的養殖業也同樣受交通管制的影響,部分養殖戶出現養殖原料匱乏和外銷運輸問題。如此等等,必然影響貧困農民的收入下降。

(三)脫貧攻堅項目復工受阻使扶貧任務完成受到影響

由于新冠疫情蔓延,全國范圍內都出現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業受困、扶貧項目延遲、項目難以按時復工等等問題。于是,一方面導致人員難以如期到崗,項目進度遲滯;另一方面導致物資和資金短缺,影響脫貧攻堅項目如期完成。各項數據表明,扶貧項目復工復產依然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脫貧攻堅項目中很多是涉及一個地區改善基礎設施的關鍵工程,對地區發展至關重要,這些項目的完成往往直接關系整個此地區的脫貧成效。一些重點扶貧項目帶動力強、惠及貧困群眾眾多。因此,當前針對扶貧項目開工復工問題,需要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近期各地也陸續出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但是需要切實落實之,并且要加大復工復產力度。

(四)中小企業難以持續經營支持貧困勞工增收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關系著經濟的健康與平穩,也涉及貧困農民工的工資收入穩定和增長。截至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已經多達3000萬家,貢獻了50%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70%以上的創新成果,保障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受疫情影響,各地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面臨融資困難,不能恢復生產。據清華經管院調研顯示,疫情爆發以來,約85%的中小企業自評無法支撐三個月。此外,有1/3的企業自評全年營收下滑超過50%,近1/3的下滑在20%~50%,還有接近1/5的企業甚至無法判斷自己的營收下滑程度。而延遲復工也給許多中小企業帶來了生產經營壓力,尤其是對餐飲、娛樂、電影行業、文化旅游等行業的影響較大。同時,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收支不平衡。新冠疫情已被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WHO雖然不贊成甚至反對其他國家對我國采取旅行或貿易禁令,但我國的出口依然可能面臨嚴格管制。作為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小企業更是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涉及出口的供應鏈、訂單、物流、人口流動、能源價格上漲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較大經濟壓力,短期內已經對進出口貿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導致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上漲。貧困地區中小企業為貧困戶的增收發揮重要作用,不僅解決當地居民的就業,還是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而中小企業受到重大沖擊,必然影響到貧困戶的收入減少。

(五)疫情對原有扶貧計劃產生了極大干擾

由于上述一系列的疫情蔓延及防控疫情措施的限制,原有的扶貧計劃不得不結合疫情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比如,產業扶貧項目的各個環節已經受到影響,不僅需要幫助貧困戶恢復生產,還要考慮資金流動問題,幫助中小企業提高抗風險能力,更多地依靠當地優勢產業和地區特色脫貧項目等等。相應的扶貧政策也必須進行適當地調整,不僅要保證如期脫貧,還要保證脫貧的質量,減少因疫致貧和因疫返貧現象。這些都是極大的挑戰,可能影響扶貧計劃任務的完成。

三、新冠疫情及防控對湖北地區扶貧工作的影響

湖北省作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是疫情重災區,值得特別關注。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更要兼顧脫貧攻堅,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也要打贏脫貧攻堅戰。當前,在全國各地全力支援下,湖北省的疫情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總體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疫情對湖北省扶貧工作的影響也更為嚴峻和特殊。

(一)近些年湖北省貧困率下降很大,但目前貧困人口仍然較多

數據表明,2019年湖北省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底的2.4%降至0.14%,剩余5.8萬貧困人口。表明近些年湖北的扶貧工作很有成效,貧困人口下降很大,但現存仍舊不少,而且都處于困難很大的硬骨頭地區,且可能因疫情而加劇。從省內各地的貧困狀態考察也不容樂觀。如黃岡市地處革命老區,毗鄰武漢市,是此次疫情最嚴重的城市之一,返鄉人員基數大,經濟發展滯后;孝感地處大別山南麓,也是此次疫情重災區,受疫情影響嚴重;十堰地處秦巴山區,全域以貧困山區為主,交通不便,2018年底十堰貧困發生率為7.8%,若按年均減貧16萬人次計算,截至2019年底仍然存在較多剩余貧困人口;房縣作為秦巴山片區脫貧攻堅主戰場,截至2019年末貧困發生率為0.28%;鄖西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是國家級貧困縣、湖北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總人口14.76萬戶50.42萬人,重點貧困村84個,建檔立卡貧困戶5.014萬戶14.76萬人,截至2019年6月,貧困發生率仍高達8.1%;恩施州地處湖北省西南部,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少數民族占比約54.67%,生態環境脆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所以,總體看來,雖然近幾年湖北省扶貧脫貧工作很有成效,但目前湖北域內的貧困人口仍舊較多,貧困率也較高。

(二)武漢市作為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地,給湖北省扶貧工作帶來了多方面嚴重影響

疫情對經濟實業沖擊引發連鎖效應,顯現商業衰退、員工失業、企業經營困難的現象,影響到民眾就業尤其是貧困群體的就業。湖北貧困地區勞動力返崗就業嚴重受阻,貧困群體的就業面臨著就業機會不足和出不去的兩難境地。此次疫情爆發于武漢,對湖北和武漢的形象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了湖北的投資環境、湖北籍人員外出就業環境。疫情對貧困人口集中的湖北省農村農業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和損失。長時間的嚴格交通管制、排查隔離和社區管理措施,導致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受滯。湖北作為長江流域冬春季蔬菜主要生產基地,也是多種農產品的優勢產區。湖北蔬菜產業對外銷售受疫情影響嚴重。餐飲服務業、學校、企事業單位延遲開工,導致農產品的有效需求減少。交通管制降低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疫情期間農產品供需失衡,導致大量農民收入減少。湖北地區因疫返貧、因疫致貧風險高,需要救助的群體已經增多。中低收入群體受疫情影響,沒有基本收入來源,生活質量可能逐步下降為貧困群體;貧困戶的增收渠道受到影響,持續增收不能得到保障,生活成本增加,收入更低;因疫情影響的新失業群體,儲蓄不足,抗風險能力差,生活陷入困境,可能成為新的貧困人群;失獨、空巢老人,罹患新冠肺炎以及被隔離家庭的兒童老人缺乏照料,也可能加入貧困隊列等等。總之,湖北的疫情最嚴重,需要舉國之力支持,而由此也導致湖北的扶貧脫貧工作也是最為艱難的,可能也需要舉國之力給予支援。

(三)疫情發展至今已經延誤了湖北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進展

截至2020年2月底,西藏、河北、山西、黑龍江、河南、湖南、海南、重慶、陜西等地,已陸續宣布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按照工作安排,2020年湖北省將開展2019年17個計劃摘帽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確保2020年2月底前完成摘帽程序。但湖北疫情重災區,駐村扶貧干部大多下沉抗疫一線,扶貧攻堅項目受影響,項目評估不得不延后。疫情關乎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刻不容緩,必需放在首位。但湖北省扶貧工作是全國扶貧脫貧工作的一部分,其進展關乎全國2020年的扶貧攻堅任務能否如期完成的大局,也是不容滯后的。針對疫情對湖北省扶貧脫貧工作造成的影響,湖北省委省政府及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已經出臺了一些應對措施。疫情爆發凸顯出湖北存在諸多短板,國民經濟、農業生產、資源環境、人文社會環境都受到了嚴重影響,疫情之后湖北經濟恢復還需時間,疫情防控是湖北省的重中之重,但扶貧攻堅也是不能延誤的大事。為確保包括全國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湖北地區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必需加大國家及其他省市的對口幫扶,力爭協力脫貧。

四、在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同時全力完成2020年扶貧工作任務

針對新冠疫情蔓延及其防控過程產生的上述影響,建議采取如下各種措施,保證緩解疫情,減少對扶貧工作的不利影響。

第一,低風險有條件的貧困地區盡快有序恢復交通。這次疫情蔓延,在不同地區疫情嚴重程度不一,其中許多貧困地區本是邊遠山區,疫情并不嚴重,因此不能一刀切全部封閉,應當及時根據所在地疫情情況適當恢復正常交通。同時,暢通信息渠道,及時發布各地企業復工通知,并明確必需采取的疫情防護要求,指導復工人員按需安全出行。對于貧困地區規模集中的返崗出行,可實行點對點客運專列,幫助集中返程。

第二,及時制定企業復工標準并盡快實施。對于幫扶貧困地區規模轉移勞務的不同行業性質和地區的復工計劃,當地政府應當盡快統一制定方案,地方政府和企業協作,指導當地企業為需要外出上班的人群提供防護物資,根據當地要求制定多種舉措,在時間上采取單位錯峰上班,保障出行安全;能居家辦公的采取居家辦公,遠程會議交流、在線辦公、錯崗上班、分時到崗、輪流到崗,避免人流的大量聚集,做好清潔和消毒,建立緊急事件防控預案。

第三,特別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的互聯網銷售渠道和宣傳力度。各相互幫扶省區的扶貧工作人員,對幫扶地區農業發展部分應特別注重利用新技術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創新農產品的營銷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與各大電商平臺合作,充分利用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資源,多途徑解決農產品產銷面臨的問題,建立信息發布平臺,及時發布農產品貧困地區農產品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與大型批發市場和經銷商對接,推動醫院等企事業單位集中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也應當與通訊和電視媒體合作,通過電視、短信等方式強化宣傳力度。

第四,為貧困地區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財政、金融支持。貧困地區多地中小微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不足,員工工資支出、房租等成本支出增加,再加上現金流被切斷,處于破產的邊緣。因此,對于貧困地區的中小企業應建立“一業一策”的精準扶貧機制,在政策層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及時了解基層工作推進情況,及時協調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出臺各類財稅金融政策,緩解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保住其吸收更多貧困群體就業的崗位。

第五,針對貧困群體,加大醫療、物資和現金救助,保證“兩不愁三保障”生活正常運轉。要對正式納入保障體系的低保戶、特困戶予以收入補助的同時,還應關注因疫情發生而可能處于保障范圍的邊緣群體。因處于貧困邊緣的低收入群體和剛剛脫貧的貧困群體,其收入和就業狀況的穩定性都不足,需要給予一定的生活救助。對于患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貧困群體要加大醫療救助,避免在疫情期間因醫療資源的緊張而擴大因病致貧、返貧的范圍。尤其是感染新冠肺炎的特殊群體,更應予以特別救助和補貼。

第六,強化失業貧困群體的工作技能培訓和提高。對于無法及時復工而目前或近期仍處于失業狀態的貧困群體,應當充分利用在家待業時間進行線上技能培訓。貧困群體在疫情期間如不能就地就近解決就業,除了做好兜底保障外,還應積極實行線上培訓補貼和生活費用補貼政策,鼓勵失業或待業不能復工的貧困群體積極參加線上培訓。貧困地區電網建設落后,眾多學子停課不停學,卻可能線上學習受阻。各地區加大建設力度,創造條件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平臺、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加大疫情期間開展線上培訓政策的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各類貧困群體參加線上技能培訓,提高素質水平,為盡快就業脫貧做準備。

第七,全國大力支援是湖北省完成疫情防控與脫貧工作的關鍵。針對湖北省在疫情爆發與防控過程的特殊情況,建議可像全國各地對口支援湖北各地抗擊疫情一樣,繼續按原幫扶關系對口支持湖北各地扶貧脫貧,直到年底與全國各地一樣圓滿順利完成2020年全國脫貧的歷史任務。

五、2021年后扶貧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展望

雖然疫情的爆發對2020年扶貧工作進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但中央政府從未放松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各級部門也在盡全力摸清情況、分類施策,轉變工作方式,克服疫情對脫貧扶貧工作的影響。各地也正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彌補已經造成的損失。截至2020年3月20日,東西協作協議資金已經超計劃撥付到位,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扶貧項目、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開工復工等工作都在進一步落實當中并逐步提速。通過采取科學及時的相關措施,疫情對扶貧工作的影響是暫時性的,不會改變原計劃的脫貧攻堅目標的完成。但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現行標準下絕對貧困的解決并不意味扶貧工作的終結。實際上在2020年后的新時期,我國仍然會存在各種貧困問題,扶貧治理也將面臨新挑戰。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第一,絕對貧困現象已經消除,但是相對貧困人口會長期存在,新時代的扶貧事業將從絕對貧困問題轉向相對貧困。相對貧困問題隱蔽而又復雜,相對貧困人群分布廣泛。著手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需要制定新的貧困標準,從而有效識別扶貧對象并制定相應的扶貧政策。關于相對貧困標準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2020年后需要根據新時期的貧困特征確定新的扶貧標準。

第二,多維貧困問題凸顯,貧困的維度由單維轉向多維。收入之外的其他維度的貧困表現突出,有必要將相對貧困和多維貧困納入同一指標體系當中,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多維相對貧困識別體系。

第三,貧困人口分布更加趨向特殊類型及地區。在大規模的貧困問題解決后,一些特殊群體的貧困問題日益凸顯,老年人、兒童、婦女、農民工、失業人口、殘疾以及嚴重疾病等脆弱群體的貧困問題依然不容忽視。脆弱群體獲取收入的能力有限,傳統的開發式扶貧方式難以解決這類群體的脫貧問題,“弱有所扶”是2020年扶貧治理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問題。另外,14個劃分出的特困連片地區的脫貧攻堅,地處偏遠、自然環境惡劣地區的家庭收入結構單一,生態貧困外加人力資本缺失,容易再次落入“貧困陷阱”。

第四,2020年后返貧人群的貧困治理問題。比如,農村人口由于兜底保障的有限覆蓋,絕對貧困線以上群體依然有返貧的風險,已脫貧人口并不能完全保障其脫貧的可持續性。脫貧人口返貧是中國貧困的一個顯著特征。目前我國有5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和致貧風險。由于此次疫情,不僅邊緣人口存在因疫返貧的風險,一些因疫情失業的人口、確診患者家庭還存在因疫致貧的風險。為保障脫貧的可持續性,需要建立可持續的脫貧機制,多方面進行返貧治理。

第五,還缺乏城鄉一體化的反貧困體系。區域性貧困差距問題在短時間內尚無法迅速緩解,城市貧困問題也日益凸顯。農村和城市貧困共存,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很大,難以確定統一的城鄉脫貧標準,城鄉貧困治理一體化存在挑戰。由于城鎮和農村存在不同的扶貧標準,農民工等流動人口戶籍在農村,生活在城市當中,收入水平略高于農村貧困標準,而處于城鄉夾心層,陷入扶貧的“真空地帶”。因此為保障社會發展成果惠及所有群體,需要改變現有城鄉二元分立的扶貧體系,建立城鄉統籌的貧困標準和監測機制,兼顧處于扶貧“真空地帶”的群體,實現城鄉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一體化、均等化。

總而言之,當前在新冠疫情仍然需要持續防控的前提下,全國集中精力、團結一心,共同打好抗疫戰,也共同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最重要的和首要的。對于同時贏得這兩個戰役,依然是一項艱巨任務,但我們是有信心的。并且要牢記,在取得這兩個戰役的勝利后,還要及早把握2021年后新時期的貧困現狀,針對各種新挑戰要予以積極應對。針對相對貧困、多維貧困、特殊貧困、退返貧困,以及城鄉貧困標準一體化等問題,確定新時期的扶貧模式和扶貧理念,制定有效的扶貧政策,持續開展扶貧脫貧工作,最終實現發展成果共享,達到全民共同富裕。

參考文獻:

1.李小云、苑軍軍、于樂榮:《論2020后農村減貧戰略與政策:從“扶貧”向“防貧”的轉變》,《農業經濟問題》2020年第2期。

2.劉永富:《有條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人民日報》2020年3月16日。

3.趙皖平:《新冠肺炎疫情對全面脫貧的影響及政策建議》,《農民日報》2020年3月5日。

4.方迎風、張芬:《多維貧困視角下的區域性扶貧政策選擇》,武漢大學出版社2015版。

5.蔣和平、楊東群、郭超然:《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與應對舉措》,《改革》2020年第3期。

6.黃俊毅:《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進一步提速》,《經濟日報》2020年3月25日。

7.陳宗勝、沈揚揚、周云波:《中國農村貧困狀況的絕對與相對變動——兼論相對貧困線的設定》,《管理世界》2013年第1期。

8.陳宗勝、于濤:《中國城鎮貧困線、貧困率及存在的問題》,《經濟社會體制比校》2017 年第6期。

9.孫久文、夏添:《中國扶貧戰略與2020年后相對貧困線劃定——基于理論、政策和數據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19年第10期。

10.陳志鋼、畢潔穎等:《中國扶貧現狀與演進以及2020年后的扶貧愿景和戰略重點》,《中國農村經濟》2019年第1期。

11.張琦等:《2020后相對貧困群體發生機制的探索與思考》,《新視野》2020年第3期。

12.王小林等:《中國多維貧困測量:估計和政策含義》,《中國農村經濟》2009年第12期。

13.周云波、賀坤:《精準扶貧視角下收入貧困與多維貧困的瞄準性比較》,《財經科學》2020年第1期。

14.王瑜、汪三貴:《特殊類型貧困地區農戶的貧困決定與收入增長》,《貴州社會科學》2016年第5期。

15.李小云、許漢澤:《2020年后扶貧工作的若干思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1期。

16.王春超、葉琴:《中國農民工多維貧困的演進——基于收入與教育維度的考察》,《經濟研究》2014年第12期。

17.李靜:《精準就業:可行能力視角下農村弱勢群體的扶貧方略》,《中國行政管理》2020年第1期。

18.邢成舉、李小云:《相對貧困與新時代貧困治理機制的構建》,《改革》2019年第12期。

19.周迪、王明哲:《返貧現象的內在邏輯:脆弱性脫貧理論及驗證》,《財經研究》2019年第11期。

20.白永秀、劉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城鄉反貧困的特點、難點與重點》,《改革》2019年第5期。

責任編輯:沈家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天堂网国产|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四虎成人精品| 999精品在线视频|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不卡网亚洲无码|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在线欧美一区| 色网在线视频| 伊人蕉久影院|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亚洲aaa视频|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欧美一区精品|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9966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9966国产精品视频|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黄色在线网|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国产人人干|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a欧美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在线无码私拍|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爆操波多野结衣|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亚洲欧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