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衛杰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責任審計越發受到關注,但其審計流程方面仍未形成標準、完善的理論指導,實務中更缺乏統一的流程指南。當前,經濟責任審計中仍存在一些理論上的缺陷,需要對以下問題重點思考,如我國應怎樣完善經濟責任審計流程、如何評價審計結果、如何降低審計風險等。因此,本文基于風險導向審計,分析了審計風險及其應對措施,并提出流程優化建議,對推動經濟責任審計流程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風險導向審計的融入也對經濟責任審計流程在降低審計風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信息技術;改進發展
在2015年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經濟責任審計在維護財經方面的貢獻越來越突出,國資監管部門也不斷優化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和授權經營體制,不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布局,促進我國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高我國企事業單位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地位。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作為改革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保障,應積極主動,參與改革、服務改革、促進改革、保障改革,在有效防止我國國有資產流失、確保我國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對經濟責任審計的影響
(一)優化了經濟責任審計
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著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方式。一是現場與遠程審計結合的方式。審計人員根據區塊鏈數據中的信息進行遠程審計,同時也有審計人員在現場進行審計工作,以此形成業務與數據庫相結合的審計模式。二是審計人員在事前事后的經濟責任審計方式。傳統的經濟責任審計只對事后審計,對風險防范不足,而引入區塊鏈技術可以實時關注數據庫中的信息,得知被審計項目的情況,優化經濟責任審計流程。
(二)使審計結果更為完善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國家規章制度的出臺,審計工作在不斷完善。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高效的經濟責任審計提供了技術支持,并對審計工作進行分析與監督,由于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其保證了審計結果的公正。同時,區塊鏈還可以與相關信息結合,對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提高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并且審計數據可以隨時在數據庫中調取,節省了人工成本。大數據的應用免去了傳統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復性,對于工作的執行更加快速與準確,極大確保了財務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科學性。
(三)推進了經濟責任制的創新
新時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保護經濟責任成果,使審計報告不斷創新,逐步實現審計全覆蓋。而大數據平臺的建立,使得審計人員可以在數據庫中更直觀地獲取并更新財務信息,對被審計的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整體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隨著我國審計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規范化已成為目前的發展趨勢,對審計工作報告進行改革和創新,有利于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信息化審計制度與標準
大數據應用于審計工作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但目前還有大量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及相關審計制度未更新,側重于傳統審計方法,兼有審計理論知識和現代大數據技術、爬蟲技術等統計數據分析知識的復合型審計工作人員比較欠缺,這進一步使得信息技術手段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的運用尚不充分,造成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審計信息難以實現共享互通。同時,審計工作需要大量的數據,但由于無據可循,審計人員對各部門信息的整合難度較大,還可能使審計結果偏離實際情況。另外,由于缺乏法律的支持,信息技術下經濟責任審計即使根據模型判斷結果,也只能作為參考依據,不能作為審計證據被完全認可,審計人員再通過傳統工作模式復核,加大了審計工作量,也限制了信息化發展。
(二)缺乏先進的審計工具
當前,傳統的審計工具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的發展,國內的大數據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信息技術紛繁復雜,因此大數據信息分析處理能力亟待加強,但目前缺乏合適的審計數據分析工具。另外,互聯網的應用滋生出新型違法違規操作,對審計工作更具有挑戰性,僅靠傳統的審計工具已難以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一般審計工具處理的多為結構化數據,但仍然存在多樣化的非結構化數據,其難以分析和處理,需要更加先進的審計工具來解決。
(三)信息技術存在風險
信息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加強了對被審計人員的監督,但同時也給被審計單位帶來了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大數據存在一定的風險安全問題,如果數據權限出現漏洞,出現人員隨意訪問數據庫的現象,被審計單位及審計人員的隱私就很可能被泄露或數據信息被修改。另外,在審計過程中,若最初構建的審計模型或數據傳輸存在問題,會出現信息丟失的風險,以至于審計工作的真實性無法得到良好的保證。
(四)缺乏專業的審計人員
在信息時代下,互聯網審計應用越來越廣泛,這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審計人員的技能和專業素養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以往審計工作人員缺乏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無法應對新形勢下數據審計行業的發展,這制約了審計工作效率,同時審計人員還缺乏對審計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相關單位也缺乏教育資源和技術資源來提升審計人員的素質。由此,審計工作中出現任務量大但審計人員能力不足的矛盾,限制了審計工作的發展。
三、經濟責任審計發展建議
(一)完善相關審計制度
目前,互聯網技術相關法規仍不完善,對此,經濟責任審計可以引入區塊鏈技術,構建動態的監督體系,確保每一項政策法規都能夠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上,以便提高經濟審計工作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也可建立經濟審計信息平臺,將經濟審計過程發布到信息平臺上予以公示,同時設定數據庫權限,從法律層面保障數據的保密性。要靈活運用區塊鏈數據庫中的共享性,建立規范化的經濟審計流程,讓經濟審計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依照相應程序開展工作,避免出現重大漏洞。
(二)加強審計報告規范化管理
從審計報告要求來看,要遵循“以簡為貴”原則,用最簡潔的內容表達豐富的內容,增強審計報告的可讀性。同時,在經濟審計報告編寫過程中,要充分保證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并依據經濟責任審計的規定、審計準則的要求,增強審計報告的客觀性。對于報告中的問題,要做到論點明確、論據清晰,充分保證審計的準確性,以便能夠在滿足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提升審計報告價值。
(三)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化時代下,審計工作可以利用新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但也要保障審計數據的真實性與安全性。應對數據的提取進行規范,制定相應的審計制度,使審計人員在提取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數據時有依據,還要對數據安全編制保密準則,對不同的數據信息設置不同的保密程度,保障數據的安全性。同時,可要求審計人員在安裝防火墻進行身份驗證后,再進行網上數據傳輸或提取,可與允許訪問的審計人員簽訂協議,避免造成信息泄露。
(四)培養適應時代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經濟責任審計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需要培養更多兼具審計與計算機技術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可通過不定期培訓、實際操作訓練的方式提升審計人員的數據采集、構建數據模型分析信息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掌握大數據技術開展審計工作,緊跟時代的發展。另外,還可以引進IT領域、審計專業等各方面的人才,組成高質量團隊來提升整體業務能力。
四、結語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實效性是確保我國企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企事業單位要想更加順應時代經濟發展的潮流,應轉變現有的經濟管理制度,實現制度的不斷革新;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進行改革,明確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市場發展需求,制定適宜的解決措施,以此滿足信息時代下企業的發展;提高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建立健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豐富審計報告的內容,從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恩.新時期提升國企財務審計實效性的措施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48):73-74.
[2]袁英,邢春華,袁瑞娟.探討國企財務審計實效性的提升策略[J].時代金融(中旬),2015(10):181,183.
[3]張蓓.新時期提升國企財務審計實效性的措施探討[J].商訊:公司金融,2018(10):1.
[4]上海審計學會課題組.審計機關審計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審計研究,2018(3):40-46.
[5]畢秀玲,劉潔,李珊珊,等.審計機關廉政風險防控關鍵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6(6):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