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新冠肺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免疫方法,并從基本概念、事實根據、根本機理、方案和方法、功能和評價等五個方面,立足生物現代科技和中醫經典理論,給予了詳細說明和系統論證。
◆關鍵詞:主感染通道;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是一種全新的免疫方法,它能給當前中國和世界的抗疫工作提供快捷高效、安全廉價、決戰決勝的戰略武器。本文擬從基本概念、事實根據、根本機理、方案和方法、功能和評價等五個方面,立足生物現代科技和中醫經典理論,給予詳細說明和系統論證。
一、基本概念
人類醫學史上有且僅有三種免疫方法:
1.用相近的病毒主動感染以培養免疫力如古老的種牛痘;
2.用科學方法研制低毒或無毒的疫苗以獲得免疫力如乙肝疫苗;
3.通過控制群體的自然感染速度使群體普遍感染而獲得免疫力的群體免疫法。
我們現在提出人類醫學史上的第四種免疫方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此方法和疫苗現已被中國專利局作為發明專利正式受理。
什么是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所謂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是這樣一種方法,它把正在流行的病毒直接作為疫苗,以外用的方式接種在人的主感染通道之外的副感染通道上,以培養人的免疫力的免疫方法。
這里說的主感染通道是指呼吸道,副感染通道則分別是飲食道、眼目道和肛腸道。所謂主感染通道,是指病毒在傳播過程中真正致命和致重的那個通道;所謂副感染通道,是指主感染通道之外的其他感染通道。
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與原有的三種免疫方法的本質區別計有三點:
一是把正在流行的病毒直接作為疫苗;
二是疫苗的接種是以外用的方式進行的;
三是疫苗是接種在選定的人體位置上。
正因以上三點,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法具有快捷、廉價、安全、高效等特點。
二、事實根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的提出有三個事實根據。它們分別是:一個事實、一個實驗、一個案例。
第一個事實根據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無癥狀患者的普遍存在。這個事實說明,人體的整個生理結構必然存在著這樣一個被感染的通道,在這個通道上,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后能夠產生抗體而不出現典型病例的身體反應的各種癥狀,這個感染通道只能是新冠病毒的副感染通道。
第二個事實根據是,有一個關于新冠肺炎的人體阻抗力的思想實驗:隨意找兩個健康人甲和乙,二人可以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體質。在兩個人身上使用新冠病毒進行對這一病毒的阻抗力試驗。共試驗三次。第一次把同等數量和活度的病毒都分別涂抹在手臂上,結果是兩個人的病毒阻抗力相同的最大;第二次,把相同數量和活度的病毒涂抹在兩個人的雙眼上,結果是兩個人的病毒阻抗力相同的最小;第三次,把相同數量和活度的病毒一個涂抹在雙眼上,一個涂抹在雙臂上,結果是兩個人的病毒阻抗力差別最大。這個思想試驗證明,個體之間對病毒阻抗力的差異表現的是人體不同部位對病毒的阻抗力的差異,所謂個體之間的免疫力差異亦是如此。
第三個事實根據是,有一個活樣本可作證明。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王廣發老師,通過眼目道感染而只具有輕型癥狀,初期眼睛紅腫,只是發了一天燒,吃了兩片藥就全癒了。這在疫情初始病毒毒性巨大,感染者重癥率和死亡率較高的情況下,就足以說明,任何一個副感染通道的感染都比主感染通道的感染,其癥狀輕、傷害小,產生抗體和免疫的速度快。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的一個活樣本。如果調整感染液的含毒數,如果使用肛腸感染通道,則一定是無癥狀的。
傳統的醫學理論不認可我們對這兩個事實的認定和解釋。它的基本思想是:新冠病毒的靶向明確,這兩個事實與感染路徑無關,只與人的個體之間的免疫力差異相關。對此,我們提出以下事實:
現代生理統計學告訴我們,正常的健康人的免疫力,由于生理結構和生理功能的同類性,因而都處在同一個類別上,因而在正常人的同一類別的免疫力之間,不會存在無限大和無限小之間的差別。而如果沒有這個差別,就沒法解釋同樣是感染了新冠病毒,為什么有人喪生免疫力為無限小,而有人無癥狀免疫力為無限大。所以,用個體之間的免疫力差別解釋不了以上兩個事實。實際上,人們之間的免疫力的個性差異,表現的只是不同感染通道之間的差異。例如有癥狀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的比例數,往往對應著病毒流行中,人的主感染通道和副感染通道的被感染概率的比例數。
三、根本機理
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全部臨床表現看,這個疾病主要有四個感染通道:
第一通道是呼吸道;
第二通道是飲食道;
第三通道是眼目道;
第四通道是肛腸道。
第一通道感染,病毒能直接攻擊肺臟,速度快捷,來勢兇猛。由于肺泡的空心結構,病毒對肺臟的侵害一般都是大面積后,免疫系統都不能很好地啟動起來。這表現為免疫系啟動和反應的遲鈍性和滯后性。組織的損傷和功能的喪失都是致命的,一般都是重癥,死亡率較高。
第二通道感染,病毒進入食道、胃腸發作之后,再從口腔進入上呼吸道,組織的損傷和功能的喪失雖然僅局限在口腔食道而不致命,但足以造成各種生理技能的明顯變化。在此期間,免疫系統已經做出了適度的反應,一般都是中癥,幾乎沒有死亡率。
第三通道感染,病毒進入眼球表面的組織結構,發作擴增并啟動免疫系統后再進入上呼吸道,此時的人體損傷只局限于眼部,很難感染肺臟,因為在此期間人體免疫系統已經作出了適度的反應,并且組織的損傷和功能的喪失只局限于眼球的外部組織,因而一般都是輕癥。
第四通道感染,病毒進入肛腸后,開始只能依附在肛腸的表層組織上,在表層組織上發作擴增后,人體的免疫系統立刻就會作出反應和應答。當病毒擊穿肛腸的表層組織進入血液和淋巴液前,人體既已產生了相當的免疫力。因而病毒只在肛腸內造成局部的外組織損傷和功能喪失,幾乎沒有可能通過人體內部的直通通道進入上呼吸道和肺臟;因而,肛腸通道的病毒感染,一般都是無癥狀者。
以上四個通道的感染機理是基于對新冠病毒的這樣一個常規性認識:不管是大自然進化的還是生物界突變的,新冠病毒作為一個已經存在的新型病毒,它的最大特性就是通過在肺臟的繁衍和擴增能夠對人產生致命傷害。這是由病毒的生物結構和人的生理結構決定的,這是一個科學事實。又并且,新冠病毒在感染人時,不是一下子就進入血液和淋巴,然后進入全身,最后集中到肺臟以呈現靶向性。不是的,它首先作用于人的組織的上皮細胞,通過繁衍和擴増,然后才有可能大量進入血液和淋巴。問題就在于當病毒擴增到一定量時抗體和免疫力既已生成和形成。所以,所謂新冠病毒的指向肺臟的靶向性,只是它的主感染通道屬性。
四、方案和方法
正是根據以上發病機理,上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中,我們選用肛腸這一副感染通道。而主動感染就是把正在流行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作為感染劑和疫苗,以外用的方式用于感染人的肛腸部位。接種疫苗之所以使用肛腸通道,因為肛腸通道可以實現無癥狀感染。之所以以外用的方式,因為這可保證病毒是涂抹在肛腸的外組織表面,而不是注射在人體的機體組織里。這可保證病毒在作用于肛腸的表層組織時即能激發免疫系統而產生抗體和免疫力。用作疫苗的制劑其含毒個數應控制在低劑量,這可保證病毒對肛腸表層組織的損失和功能的喪失既相當輕微,又足以保證對免疫系統的激發和啟動。
在以上過程中,第一步是從流行病的病毒標本中分離毒株;第二步是把病毒置入培養液中進行繁衍和擴增;第三步是把擴增到一定量的病毒連同培養液,分裝到醫用膠囊里密封;第四步是對已密封的膠囊進行無毒包裝;第五步是對已包裝好的膠囊進行恒溫箱封存待用。
在這一制作過程中,從病毒標本中分離毒株,應取最典型的毒株作為最后的樣品,這就要求要把那些變異的毒株剔除掉。而病毒疫苗的擴增,建議使用雞胚培養液,這可使疫苗的大生產成本每劑降到一個雞蛋的價值之下。而擴增后的病毒封裝,要注意使用確保病毒活性的,且不與病毒培養液有任何化學作用和反應的穩定材料。而已封膠囊的無毒包裝,其外表消毒應不傷及內封的病毒疫苗。病毒疫苗的擴增,建議使用雞胚培養液,這可使疫苗的大生產成本每劑降到一個雞蛋的價值之下。
疫苗接種即主動感染時,由穿戴全副防護噐材的醫護人員取出膠囊,直接把膠囊用專用的肛門推送噐安全地推入肛門里部。整個操作過程可在普通的醫務室內進行。
如果用于治療,主動感染的部位則選擇眼目感染通道,因為這個通道免疫系統反應快,啟動迅速。疫苗應做成液狀便于滴入。
五、功能和評價
提出新冠肺炎的副感染通道的主動感染免疫法計有四個方面的功能意義:
第一是能快捷、廉價、安全高效地應對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
第二是能快捷、廉價、安全、高效地應對未來出現的類似流感型和新冠型的流行病;
第三是能與其他免疫方法相結合,較快地攻克久攻不下的疫苗和藥品。
第四是能作為治療方法用于臨床救治被感染的新冠肺炎型患者。
我們應該承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副感染通道主動感染免疫方法是中醫的古典理論和生物的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
從這個角度去評價,這個免疫方法的實質就是:在人體的衛氣營血四個層次上,尋求人體有關免疫系統的反應和應答的最有效、最快速、最安全的層次,用正在流行的一定劑量的病毒進行感染,以獲得免疫力。這較之群體免疫法的無約束、無定向、無定量的自然感染,在思路和方法上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從這個角度去評價,這個醫療方法的實質,既是中醫常講的以毒攻毒,更是運用溫病條辯的衛氣營血理論,使用衛氣層面的主動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力,去對抗和消滅正在營血層面肆虐的病毒的一種新型的療法。這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是最為合理的思路和方法。
顯而易見,副感免疫法將開辟人類醫學的免疫和治療的一個新時代。當然,這一免疫方法現在是剛剛提出,需要進一步探討和驗證。好在這一免疫方法的臨床驗證十分簡單,甚至只有一個孤例就可證明其是否可行。在這里我鄭重聲明:作為副感通道免疫法的首倡者,我愿做第一個臨床實驗者,以身試毒,以命驗方,為抗疫的勝利,為人民的健康甘作鋪路石子。
作者簡介
王榮栓(1947.11—),性別:男,民族:漢,職稱:研究員、教授,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哲學、醫學,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