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
【摘要】剪紙是我國民間流傳至今的藝術瑰寶之一,無論是追溯我國剪紙藝術發展歷史、藝術表現形式及其用途,還是欣賞一些剪紙藝術大師精妙絕倫的作品,無不體現出我國勞動人民聰明的才智、精湛的技藝、高雅的藝術文化修養和豐富的民間文化生活,它具有單純、明快、樸實、富有裝飾性的藝術風格,是我國傳統藝術的奇葩。
【關鍵詞】剪紙 ? 教學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62-01
學習剪紙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是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個性特長、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及開發創造力的廣闊天地。民俗,只有教給了孩子,才能傳承,而傳承最好的地方,就是學校。
近年來,為了增強文化自信,我校高度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將其作為立德樹人的突破口。把剪紙藝術引入校園,設立剪紙特色課程,編寫了《剪紙藝術》校本教材。該校本課程的開發得到了荔灣區教育局領導和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專家的指導,還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韓艷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到校授課,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了實現剪紙特色發展目標,我校推行“學校+體驗中心+傳承基地”綜合實踐教育運行模式,不斷汲取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豐富營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現代社會的多元創新性,讓傳統的剪紙藝術更加光輝燦爛。使剪紙非遺真正植入課堂,植入學生心靈,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推動了學校特色發展。
一、與學校主題活動結合滲透德育
1.滲透愛國教育
剪紙不但是我國藝術寶庫里的珍寶之一, 在世界上也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我們的先輩懷著對生活的熱愛, 對美好理想的寄托, 用勤勞的雙手創作了許多淳厚樸實、多彩多姿的藝術作品。繼承和發揚我國民族優秀藝術遺產是我們的責任和榮耀。
我國的剪紙藝術具有獨特的寓意和審美情趣。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藝術的良好思想品格,激發他們心靈深處的愛國熱情。我經常利用網絡搜索有關剪紙的故事, 并在每堂課開頭講述, 一來引起他們的興趣, 體會前人剪紙的心緒;二來讓學生感受我國剪紙創作者的獨特構思和高尚情操, 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在今年國慶節來臨之時, 剛好是初一、初二年級學生在開展剪紙課程,于是我提出創作自己最滿意的剪紙作品送給祖國母親的建議, 希望同學們借以表達對祖國建國70周年的愛。我還帶領學生參加了荔灣區教育2019年9月27日上午在陳家祠舉辦的“荔灣區中小學生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剪紙活動”。
2.滲透感恩教育
剪紙不僅可以用來欣賞, 還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
我常常在給學生介紹剪紙作品的過程中, 提點學生體會“前人栽樹, 后人乘涼”、“飲水思源”等感恩情感, 讓學生感受到愛, 更懂得愛, 學會感恩。有時候他們拿來自己創作的作品讓我欣賞并指導, 還給我講他們創作時的感想和思路, 常常有學生說要送給家人或老師, 因為看到了他們很辛苦等等。這讓我感覺到,一把小小的剪刀一張薄薄的紅紙,剪出的是孩子們對生活的領悟,對身邊人的感恩。剪紙的文化底蘊真正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里、生活中了。
3.滲透安全教育
在剪紙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是教學中的大事。比如學生在制作小汽車圖案時, 我就考考他們交通安全知識, 以提醒學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而且由于剪紙課所使用的剪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每次學生看我做完示范自己創作時都要囑咐學生: 小心使用剪刀! 也要注意別人使用剪刀時不要傷害到自己, 學會自我保護。
4.滲透環境保護教育
在剪紙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必然的。因為不但要在制作時提醒學生注意保護課室環境, 更要讓學生從教學內容上感受環保的重大意義。
二、與心理教育結合,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剪紙藝術能從格式塔心理學理論中尋找到切合點以使剪紙的形態在擁有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又能富有更深刻的文化內涵,格式塔心理學原理能有效地指導剪紙,使其具有豐富多姿的造型樣式、提升現代剪紙的固有價值。
1.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并有效遷移至學習和生活中
“千刻不落”、“萬剪不斷”說的是剪紙。學生在完成剪紙作品時務必做到專心、細心、耐心,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剪紙教學實踐,鍛煉了學生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養成學生的專心、細心、耐心等良好習慣和品質,并遷移至學習和生活中。
2.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感覺和藝術氣質
學生在剪紙欣賞與創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學生接觸各種形式、風格的剪紙作品,他們在觀察、分析、比較過程中學會剪紙創作的語言,領會剪紙創作中動靜、虛實、疏密對比的表現手法,體會剪紙的稚拙、樸實,從而感受到剪紙的魅力所在。
3.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剪紙是一種特殊的造型藝術,以二維空間觀念作為構圖基礎。線是構成剪紙形式美的主要因素。教學使學生的直接體驗、感受,逐步掌握剪紙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術以及符號的程式化手法。一步一步,通過手、腦、眼協調,使學生掌握了剪紙的基本功。剪紙更是一種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知識的創造。由于教學強調了學生的實踐性、主體性、創造性,他們突破傳統習慣“看畫”、“臨畫”,多方位、多角度的創作,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創新性和個性。一批批學生的習作中,帶著童心的稚趣與靈動的創意。
我校自 2015 年起開始對剪紙特色課程的教學進行實踐與探索,讓剪紙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至今已經五年了。五年來,該課程發揮了剪紙藝術的技能教育與品德教育的雙重功能,確定主題后定位德育。在學生收集素材的過程中,適時引導、歸納、教育,以剪紙為主線,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剪紙的過程中,于不自覺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重大節慶日組織活動,反哺社會。每年春節,各年級為了增加節日的喜慶,均可用剪紙窗花裝扮教室,給學生創造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與平臺,走出校門,每年春節參與荔灣花市志愿者服務活動,將師生的剪紙作品送與逛花市的市民們。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堅持德育為首,將剪紙藝術與之巧妙結合,讓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剪出生活的靈動,氤氳德行的美好!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M].滕守堯譯.四川人民出版社.
[2][美]庫爾特·考夫卡著.李維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3]蔡鴻生——廣州匠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