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對電力應用需求的進一步增加,用電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保障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就顯得比較重要。但受到諸多方面因素影響,輸電線路運行中就會存在故障問題,影響線路的安全穩定使用,所以做好相應檢修管理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诖?,文章從輸電線路運行故障以及檢修管理的現狀入手,就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管理的技術方法實施詳細探究,希冀能從理論層面對檢修管理的研究,有助于解決實際線路運行問題。
關鍵詞: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5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在電力系統運行過程中,輸電線路覆蓋的面積非常大,因此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發生一些故障。為了確保供電的穩定,提高輸電線路整體的運行效果,相關人員應當注意及時針對輸電線路容易發生的故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電力行業的發展。
2 輸電線配套設施運行檢修方式
2.1 鐵塔部分檢修
在輸電線路中,鐵塔部分作為支撐線路結構的重要配套設施,其運行狀態直接影響著輸電線路的整體性能,因此工作人員應當做好鐵塔部分的運行檢修,并采取有效檢修方式,使其得以長期保持良好的作用狀態,提升供電線路的運行水平。在檢修中,工作人員需要采用目測的檢修方式,來觀察鐵塔是否傾斜、其上是否存在鳥窩、是否有外部破損,并及時排除鐵塔上存在的鳥害、修復破損傾斜問題,之后,再采用手動檢修的方式,測試鐵塔中螺栓、銷釘、拉桿等受力、連接部件是否可靠,并將松動破損部件,進行及時的擰牢和更換,保障鐵塔設施的可靠性,優化輸電線路的運行效果。
2.2 桿塔接地部分檢修
桿塔作為輸電線路結構中配套設施,由于建設區域的特質,經常需要面對雷擊問題,工作人員需要減少桿塔的接地部分,確保其能夠正常發揮防雷效用,增強線路運行的穩定性。在桿塔接地部分的檢修中,工作人員需要采用接地搖表來測量其接地電阻,并做好記錄,若發現接地電阻大于10Ω,則要及時進行修理,保障桿塔的防雷能力。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注意做好搖表的調試工作,然后將與接地搖表配套的兩根接地棒插入地面400mm左右,使其中一根接地棒保持與接地體40m的距離,另一根保持20m的距離,并以120轉/min的速度搖動搖表,之后再觀察讀數,增強檢修工作的準確性。
3 輸電線路的運行故障
3.1 雷擊跳閘故障
相關的測試表明,輸電線路產生的感應雷過電壓能夠達到400kV,會直接威脅到線路絕緣,因此,為了保證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相關人員應當深入的對雷擊跳閘事故進行分析,有針對性的對雷擊跳閘故障采取防止措施。一般情況下雷擊跳閘事故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桿塔的絕緣能力不夠,輸電線路在經過一些特殊區域的時候,需要增加桿塔的高度,在增加高度的同時也降低了桿塔的絕緣能力,使配電線路容易受到雷擊的影響;第二,天氣原因,由于雷雨天氣的影響,會造成雷擊跳閘故障;第三,區域因素,比如在風口或山谷等危險地帶,由于其地點的特殊性,輸電線路容易發生雷擊跳閘故障。
3.2 覆冰故障
輸電線路在實際運行當中,由于在低溫雨雪天氣的環境中,水汽凝結覆蓋在輸電線路上,就會影響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出現覆冰時線路包桿兩端張力不平衡,這就容易造成導線超荷載運行的現狀,也容易發生倒桿的現象,在冷空氣后發生收縮,強風的狀況下震蕩,容易出現斷裂。
3.3 外力破壞故障
輸電線路的運行中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也會產生運行故障。如一些山區等偏遠地區,樹木以及山石等,對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都會造成影響。
4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管理技術方法
4.1 智能化檢修管理技術平臺
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管理工作的實施中,要和當前的智能化技術平臺相結合起來,將檢修管理工作實現智能化的目標,這樣才能真正有助于工作的良好落實。要充分注重以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建立智能檢修技術平臺,在智能化的檢修技術平臺的運行下,就能有助于數據采集和傳輸,及時了解相關輸電線路的運行故障問題,實現定位分析,這就能為檢修工作人員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及時解決好輸電線路運行故障的問題。智能化技術中的GPS以及1Gs都是比較關鍵的,如GPS技術在輸電線路故障定位方面發揮著比較關鍵的作用。要注重建立智能化的巡檢技術,將輸電線路運行數據現場記錄和校驗跟蹤處理,上傳PMS系統,這樣能對存在的缺陷以及危險點及時地管理?,F場應急處理方面也能發揮智能化檢修管理技術平臺的作用,智能終端能現場監控,提高檢修工作的質量。
4.2 預測性維護
為了提升系統可靠性,應分析設備元件的質量,處理質量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合理使用設備元件,全面提升評估的正確率。由于輸電線路的可靠性與桿塔元件的質量也有密切關聯,所以也要充分發揮可靠性評估的優勢。脈沖電流法作為一種傳統的檢修方法擁有較高的安全性,并且成本低廉,但在使用時要明確設備元件的絕緣性能。針對劣質絕緣子,其電阻性不強,可以控制回路阻抗,然而絕緣子本身也會增加電暈現象,改變幅度較大,會增加技術人員的工作難度,需要改變傳統工作模式。針對不良絕緣子,技術人員應將其和設備元件結合起來進行檢測,不過脈沖電流法依然有較明顯的劣勢,使用該方法難以及時形成反脈沖波。但實施預測性維護就能檢測線路中潛伏的故障,得到在線測量結果,并幫助技術人員基于數據和信息開展維修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可靠性診斷對線路的潛伏故障加以分類,做好等級評價和分析工作,提高故障處理效率。
4.3 絕緣子零值測試
為了保證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工作人員還要通過絕緣子零值測試的方式,來檢測其使用性能,若測試結果表明絕緣子存在缺陷,則要進行更換操作,并做好相關記錄。在測試中,工作人員需要組裝好35kV輸電線路對應的測量頭和絕緣桿,然后在扎好安全帶的條件下,登桿至距絕緣子2~3m的位置,戴好絕緣手套,操縱測量桿,使其上探頭中的兩個電極得以插入到絕緣子的兩端。如果測量裝置呈現出放電狀態,則說明絕緣子性能正常,反之則說明絕緣接地搖表子存在性能缺陷需要更換。在此過程中,工作人員務必要穿戴好安全防護設施,落實安全作業,提高運行檢修工作水平。
4.4 智能監控體系
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工作人員應使用自動化技術和智能技術,完善在線實時監控體系,監控輸電線路的運行狀態,對各種數據進行收集和處理,據此分析線路有無發生故障。當然,對于輸電線路的運行維護不僅涉及到故障維修,還要在平時加強巡檢,由專業維護人員開展巡視檢查工作,定期檢查線路的設備,爭取及時發現潛在故障并將其排除,保證線路運行正常。
5 結束語
考慮到輸電線路的狀態檢修存在諸多問題,應持續研究和改進,通過行之有效的狀態檢修解決輸電線路的運行問題,為提升供電安全性和供電質量提供保障。同時,檢修人員在新時代面臨更嚴格的要求,必須提高技術能力,善于使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有序開展輸電線路的檢修維護工作,通過對故障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保證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鮑電.略議輸電線路運檢一體化管理模式[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05):72-74.
[2] 王真.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模式分析[J].中國設備工程,2018(24):45-46.
[3] 管濤,李凡,郭建軍.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8(11):55-56.
[4] 樂樂.輸電線路運行與檢修一體化管理[J].通信電源技術,2018,35(11):277-278.
[5] 華逸民.輸電線路運行檢修一體化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