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勝輝
[摘要] 中國的海洋面積遼闊,海岸線綿長,以海防為主題的教育與我國安全緊密關聯。小學生是國家海防的未來主力軍,當前小學生海防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重視小學生海防教育,積極構建海防教育課程并探索多元化的實施路徑,是國家建設海防現代化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小學;海防教育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將發展戰略目標投向了海洋資源。海洋是沿海國家的天然門戶和安全屏障,是發展海軍的重要前提,是隱蔽戰略核力量的重要場所,更是戰時重要的交通運輸線。海洋國防是我國安全不可忽視的重要保障,在國家安全戰略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社會經濟正向多元化邁進,不可避免要使用海上運輸途徑,因而海洋的安全防護對我國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正是接受全面教育、塑造良好人格情操的黃金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從小緊抓海洋國防教育,建立海洋國防觀念,讓學生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識,為“強軍夢,中國夢”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通過海防教育課程加強小學生對海權的了解與掌握、提高學生的海洋國土意識具有深刻意義。
一、小學海防教育的現狀
(一)小學生憂患意識淡薄
我國的海防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海岸線防衛,還包括海岸線附近的權利與利益維護。海權文化是新時代下社會教育的中心,對小學生而言,海防教育能有效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也能為未來軍事人才的培養起到關鍵作用。當前小學生生活環境優美,生活資源豐富,缺乏對國際形勢與國家安全、利益等方面的深刻認識,憂患意識淡薄。小學海防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國家的歸屬感與民族凝聚力,培養全球意識,并在教學中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與政治思維。[1]
(二)小學生海防知識片面
小學生在思想意識方面發育不夠成熟,對事物的理解較為片面,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部分媒體信息的低真實性與不穩定性也會導致小學生無法辨識,以至于思想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此外,小學海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還缺乏相應的標準,各小學海防教育實施并不規范,學生參與海防教育實踐活動的效果也不明顯。當前,我國海洋領域正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眾多國家對我國海洋版圖虎視眈眈,而海防教育是確保我國安全穩定的必要措施。為了從根本上提升我國海洋的安全性,學校需要對小學生進行海權意識的優化培養,以此加深小學生對海防知識的全面理解。
二、小學海防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海防課程引領海防知識學習
學校應將海洋國防教育納入日常教育中,自主研發海防教育校本教材或選用合適的海防教育教材,制訂分學段的小學生國防教育課程目標,利用教育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定期實施海防教育課程。在進行小學海防課程的教學時,由于涉及軍事、地理、政治等知識,教師需要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逐漸了解并掌握相關的海防知識,對學生的相關理念進行正確引導。
(二)英雄榜樣浸潤海防教育精神
好的榜樣能夠帶來強大的精神力量。小學生對事物擁有強烈的探知欲與模仿欲,當英雄榜樣走進他們的生活,就能成為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生命力量。學校在開展海防教育過程中,可以聘請海防英雄人物或道德模范作為校外輔導員到學校定期指導海防教育工作,讓孩子們了解英模在面臨重要抉擇時,在平凡而偉大的日復一日的工作中,表現出的國家責任和擔當,切身感受近在咫尺的英雄之魂,以此激發孩子們學習海防英雄身上優良品質的動力。
(三)軍民共建打造海防教育基地
軍民共建是強化海防教育的重要途徑,把軍民共建引入小學校園,打造海防教育基地,是開展海防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可以邀請海軍部隊政治指導員開黨課、講隊課,讓學生明確身為國家公民在海防過程中的義務和責任,同時有序地指導學生開展軍事訓練,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責任感,堅定愛國主義信念,提高身體素質,磨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作風。
(四)實踐活動深化小學海防教育內涵
1.紅色課堂開展小學海防教育
紅色課堂是學校深入挖掘所在區域的歷史資源,帶領學生參觀海防基地,切身感受軍營的嚴肅與莊重,目睹海防士兵的訓練過程,提高小學生對海防教育的認知程度,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抑或帶領學生參觀海防紀念館、海防軍史館,祭拜烈士陵園,在紅色課堂活動中追尋海防先烈們的身影,閱讀他們的英雄事跡,感受先烈們的意志與愛國情懷,從而加強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另外,學校還可以舉辦社會公益活動,學生以志愿者身份參加,在活動過程中了解革命先輩所付出的心血,體悟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從而達到在社會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2.節日活動開展小學海防教育
全民國防教育日是國家設定的對全民進行國防教育的主題活動日。在這一天,學校通過開展海防主題班會、帶領學生參觀海防博物館、觀看海防教育影片或者參加海防教育講座,提高小學生對海防的理解與認知,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懷,懂得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此外,在一些特殊的節日,學校需要對小學生講述真實的歷史,使學生能夠以史為鑒、勿忘國恥。學校還可以將在海防過程中有過巨大貢獻的先烈和先輩的故事進行敘述,以此提高學生的海防意識。[3]
3.習慣養成進行小學海防教育
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小學時期的可塑性要遠遠超過其他階段。因而海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學時期便加強海防教育,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紀律性與嚴謹性。通過學習海防部隊的優良風格有效提升學校的校風,進而對學生產生影響,營造有利于小學生健康學習發展的氛圍。
4.模擬法庭進行海防教育
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學習、了解我國海洋權益及存在的爭端,引導學生了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重要的國際海洋法律內容,組建模擬國際海洋法法庭,扮演法官、起訴國(地區、人)、應訴國(地區、人)、雙方辯護律師等角色,在模擬法庭上宣讀訴狀、訴辯狀,進行辯護辯論,以嚴謹的態度和周密的思維,厘清各種海域的法律地位和各國在各種海域從事航行、資源開發和利用、科學研究以及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爭端的解決等方面的原則、規章、制度,知悉中國的合法海洋權益,學習用國際法武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捍衛祖國海防。
小學海防教育是我國城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從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引領與帶動作用。學校應該大力開展、多途徑構建、實施海防課程,注重教育激勵,使海洋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深入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點項目“新時代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項目編號:2019ZQJK020)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麗芳.感恩教育在中職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實施路徑[J].教育現代化,2019(38):257-258.
[2]王會姿.探究開展國學經典教育的重要價值及實施路徑——以小學語文為例[J].明日,2019(12):0278.
[3]羅嫣才.中小學生公民技能培養的必要性及其實施路徑[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