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顥 李廣都



摘 要?審計檔案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公共檔案,對于保障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和構建國家廉政防范體系以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民生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對2008—2018年審計檔案類學術論文的發表情況進行文獻分析與梳理,對其年代分布、學科分布、研究層次分布、期刊來源及主題分布進行了總結。根據此次統計分析并結合審計檔案自身特點,簡要地分析了審計檔案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審計檔案 學術研究 文獻分析 公共檔案
中圖分類號 G270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19-12-19
★基金項目: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大數據背景下公共檔案管理對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作用研究”(項目編號:16TQB00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顥,南京審計大學檔案館,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審計檔案; 李廣都,南京理工大學檔案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電子檔案。
Abstract Auditing archives are public archives involv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They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building a national corruption prevention system,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government's ability to govern and serving people's livelihoo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mbing of the academic papers of auditing archives from 2008 to 2018, the year distribution, the discipline distribution, the research level distribution, the source of journal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opics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i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diting archive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auditing archives.
Keyword auditing archives; academic research; literature analysis; public archives
基于學術研究視角,筆者通過對2008—2018年審計檔案類學術論文發表情況的統計與分析,探討審計檔案論文研究深度和廣度,揭示審計檔案論文研究特點,影響審計檔案的主要因素、管理模式等。審計檔案的實踐性很強,研究審計檔案管理模式可以掌握學科發展動向,指導學科研究和實踐活動,也為其他民生專門類檔案管理提供借鑒。本文從審計檔案論文產出量及年代分布、論文內容涉及學科數量統計、論文涉及研究層次、論文來源分析、論文主題分布情況等,分析了100篇審計檔案論文,揭示審計檔案管理模式及形成特點,并分析了審計檔案學術研究的發展趨勢。
一、數據來源與統計分析
本文選取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數據庫為數據來源,進行文獻統計,在進入該庫文獻檢索界面后,選擇高級檢索方式,以“關鍵詞”為檢索字段,輸入“審計檔案”檢索詞,檢索時間跨度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檢索到文獻110篇,剔除碩士論文1篇,報紙9篇,最終保留100篇相關論文作為統計分析的數據對象。
1.文獻總體(年度)數量統計分析。由表1看出,2008—2018年間,有關審計檔案的論文數量平均每年為9篇,其中從2008年到2015年期間,處于緩慢上升階段,從2015年到2017年間,處于快速上升階段,達到21篇的最高端,說明在此期間,有關審計檔案的研究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對審計檔案研究的關注顯著變大。到2018年,急速下降到只有5篇,原因可能是關注點的下降或本文依托的數字平臺沒有收錄相關論文。
2.論文涉及的主要學科數量統計分析。由表2顯示,檢索到的論文涉及13個主要學科,涉及“檔案及博物館”學科的相關論文為77篇,占總數的38.89%;其次是涉及“審計”學科的相關論文,論文量為69篇,占總數的34.85%;第三是涉及“高等教育”學科的相關論文量為19篇,占總數的9.6%。這三項之和大約占了83%的論文數量,說明我國審計檔案研究主要涉及檔案及博物館、審計、高等教育等學科領域。另外,審計檔案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醫藥衛生方針政策與法律”“會計”“計算機軟件與計算機應用”“農業經濟”相關學科,跨學科研究特點明顯。
3.論文涉及的研究層次分布統計分析。由表3顯示,關于審計檔案論文涉及的研究層次分布在8個領域,其中涉及職業指導的篇數最多,共47篇,占總數的36.72%;其次是涉及基礎研究的領域,共37篇,占總數的28.91%;再次是涉及行業指導的領域,共21篇,占總數的16.41%。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審計檔案屬于專門檔案,形成于某一個行業(專業機構或部門),它的內容、形式、功能、處理程序和管理方法與普通檔案(文書檔案)具有一定內在聯系;二是審計檔案論文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分析審計檔案的特點,闡述審計檔案的發展現狀、困難,從而提出解決措施,為審計檔案管理工作提升層次,為審計檔案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和數據實證。
4.論文涉及的期刊來源統計分析。對100篇研究對象期刊來源進行統計,發現刊載審計檔案的期刊十分分散,期刊來源多達40多種,門類繁多。由表4可見,檔案學專業核心期刊發表數量為6篇,檔案學專業非核心期刊發表數量為20篇,其他非檔案學專業期刊發表數量為74篇。核心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能夠代表該學科的研究水平和發展趨向,具有權威性,而在本專業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代表了研究方法及研究模式。其他非檔案學期刊上發表的關于審計檔案論文,說明論文質量有待提升。
5.論文主題分布統計分析。對2008—2018年審計檔案論文進行主題歸納,大致分為民生審計檔案、企業審計檔案、資源環境審計檔案、經濟責任審計檔案四個方面。為了方便統計分析,一篇論文只確定一個主題。根據表5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民生審計檔案是審計檔案研究中最為廣泛的方面,共91篇,企業審計檔案、資源環境審計檔案和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研究分別只有3篇。
二、2008—2018年審計檔案類論文的研究概述
根據本次統計內容和分析,簡單概括為四類:民生審計檔案(高校審計檔案和醫院審計檔案)、企業審計檔案、資源環境審計檔案、經濟責任審計檔案。
1.民生審計檔案的研究。民生審計檔案就是進行民生審計項目過程中形成的真實記錄,對民生審計工作能起到規范和改善作用,確保惠民政策落實。(1)高校審計檔案研究。高莫愁在《加強高校審計檔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1]中指出高校審計檔案建設的三個方面:一是全員重視,各負其責;二是及時歸集,審結卷成;三是規范立卷,確保質量。霍嘉在《審計檔案管理“三關”工作法顯成效》[2]中提出“三關”法:主審把好材料審核關,審計組組長把好立卷審核關,辦公室把好入庫審核關。康云鳳在《內部審計檔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研究》[3]中指出,審計檔案工作的特點是專業性、程序性、成套性和公正性,并且提出審計檔案工作正朝著信息化管理模式發展的必然趨勢。岳凡琦在《高校審計檔案管理優化建議》[4]中提出六點建議,包括加大審計檔案工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審計檔案管理制度,提高思想認識,強化檔案基礎工作,改進審計檔案管理方法,堅持審計組負責制,提高審計人員職業精神。(2)醫院審計檔案研究。馮思明在《加強醫院內部審計檔案管理的措施》[5]中提出加強內部審計檔案管理的五點措施,包括:提高審計檔案管理意識,健全審計檔案管理制度,提升審計檔案管理人員素質,促進審計檔案利用,做好審計檔案收集工作。李蘭芳在《淺談公立醫院內部審計檔案管理》[6]中指出公立醫院內審檔案的特點:領域的專屬性、形成的周期性、內容的特定性、立卷的規則性。提出規范公立醫院內審檔案管理的三點措施:做好內審立檔準備,抓好內審歸檔工作,強化內審檔案利用。綜上,民生審計檔案需要從人員素質提升、管理意識強化、管理方法的改進、制度管理、信息化建設、成果利用等六方面加強建設。
2.企業審計檔案的研究。企業審計檔案就是企業在研發、生產、經營、管理等各項審計活動中形成的檔案資料,對于監督企業經濟行為和經營活動,為企業提質增效,維護國有資本安全有著積極作用。娜仁高娃在《淺議企業內部審計檔案管理》[7]中提出了改善企業內審檔案管理的七點建議:增強對企業內審檔案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內審檔案的領導管理,培養管理人員的歸檔意識,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改進企業內審檔案管理方法,提高企業內審檔案管理人員素質。汪振綱在《企業內審檔案管理工作創新思考》[8]中提出內審檔案工作創新途徑六點,包括:用創新思想進行思想創新,用創新精神改革內審檔案管理模式,用創新精神搞好內審檔案規范化建設,用創新精神提高內審檔案質量,用創新精神開發利用內審檔案資源,用創新精神提高內審人員素質。朱雅珊、馬榮春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審計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研究》[9]中提出加強審計檔案開發利用的建議:完善審計檔案制度頂層設計,拓寬審計檔案開發利用形式,加強審計檔案軟硬件建設,提升審計檔案管理水平,積極探索審計檔案信息公開。綜上,企業審計檔案需要從人員素質提升、歸檔意識培養、制度頂層設計、模式管理、資源開發和利用形式拓寬、軟硬件建設、信息公開等七方面加強建設。
3.資源環境審計檔案的研究。資源環境審計檔案就是對國有資源、污染防治和生態系統保護項目實行審計的真實記錄,對于推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有著良好的監督、評價和鑒證作用。候愛國、徐慶在《淺談黑龍江墾區審計檔案管理》[10]中提出加強審計檔案管理措施的四點:不斷學習、強化培訓,責任到人、明確分工,依規保管、明確時間,結合實際、制定辦法。曲靜在《新形勢下醫院施工審計檔案管理初探》[11]中指出施工審計檔案管理的建議:建立一套適用于施工審計檔案管理的流程及其配套管理制度,增強對檔案管理人員培訓,提高檔案管理員的綜合素質。全勇、陳暉在《淺析加強高校基建審計檔案的開發利用》[12]中提出三點應對措施: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建立“審計組負責、全員參與、專人保管”制度,建立基建檔案信息數據庫,提高檔案的應用價值。綜上,資源環境審計檔案需要從人員培訓、材料收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方式方法、數據庫建立、檔案應用等七方面加強建設。
4.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的研究。經濟責任審計檔案就是反映干部在任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和工作業績的記錄,是干部選拔、聘任、調整、調離、免職的參考憑據,是對干部進行管理及監督的依據,能夠促進領導干部遵紀、守法和盡責。葉小泮在《關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管理的探討》[13]中指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文件材料形成的特點是專業性、成套性和保密性,并且指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歸檔范圍和標準分別是:結論性文件材料、證明性文件材料、立項性文件材料和備注性文件材料。張杰在《淺談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管理》[14]中提出三點建議: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設,強化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經濟責任審計檔案運用的科學化水平。譚萍、毛劍在《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的作用及其管理制度》[15]中提出了四點措施:建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的立卷和歸檔制度,建立統一立卷歸檔范圍標準和要求,建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的移交保管和借閱制度,建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負責人和審計檔案員的責任制度。綜上,經濟責任審計檔案需要從制度化建設(立卷和歸檔制度、移交保管和借閱制度、責任制度)、歸檔范圍標準和要求、信息化建設、檔案運用等四方面加強建設。
三、審計檔案類論文的研究趨勢
1.建立與各行業發展相適應的審計檔案管理方法。在審計需求上,對項目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要求提高了;在審計項目上,被審計單位跨地區、跨行業,業務和資金量龐大,組織結構復雜;在審計范圍上,涉及財政審計、農業環保審計、行政事業審計等多部門;在審計對象上,有民生審計、企業審計、資源環境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審計事項多元化、復雜化。保障審計實施過程可控性,最大限度實現審計目標有兩個重要條件:一是在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審計主體的盡責盡力;二是審計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的信息交換。以全程一體化和前端控制為管理原則,采用審計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與審計項目歸檔同步進行的管理要求。首先,合理設置管理層次,合理設置管理人員數量,合理確定管理機構,明確審計程序各個階段的管理范圍;其次,健全審計項目檔案管理制度,確定審計項目檔案的分類編制規則,建立層次分明的審計檔案管理制度體系;第三,根據審計運行規律和審計程序,明確各樣態審計檔案的范圍、標準、管理原則、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管理流程等。
2.突出對審計檔案管理標準的統一。針對當前互信關系稀缺、治理體系碎片化、審計與會計準則不協調等弊端,可以參考國際標準,逐步統一審計準則和會計準則,訂立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和審計標準的確定辦法[16]。然后,針對審計檔案材料的名稱、編號、制作、規格、格式、處理程序、分類層次及結構,制定結論類、證明類、立項類和備查類審計檔案的歸檔細則和整理規范。根據審計工作的業務流程及各個環節,加強對重點項目審計檔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歸檔、保管、利用工作,優化固化審計檔案歸檔的統一模板,保證審計檔案全面性、連續性、及時性、規范性、合法性,以及加強審計檔案建設工作和司法、監察、紀檢部門協同,更好實現審計目標。
3.提升審計檔案信息利用水平和利用層次。各行業部門要積極做好審計檔案的資源整合與共享,發揮服務功能。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開展審計政策預測研究,突破審計政策、審計準則和審計標準的局限性,為審計機關的審計準則、審計規范、審計程序的制定提供前瞻性和戰略性的意見和建議。審計檔案的質量高低,反映了審計目標的實現情況。同樣,審計目標是否實現,也取決于審計檔案的質量,即審計證據的立卷歸檔情況。一方面需要加強審計檔案信息的全面性、連續性、系統性,為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審計檔案信息獲取工作夯實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全國統一信息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信息資源,提升對存量信息的分類、整理、提煉、綜合、挖掘能力,從而提高審計信息利用水平和利用層次。
4.增加審計過程和結果的透明性,增進社會民主。從歷史上看,不管是檔案領域自身的制度化進程,還是對檔案本質的認識階段,都存在封閉和開放的一對矛盾。在封閉的檔案管理制度下,社會中最有權力者擁有最大能力:發現和保存檔案,并且能夠決定哪些向公眾開放利用,哪些不向公眾開放。檔案的生成、保管及利用是由財富和權力決定的,因而使得具有獨特價值和作用的審計檔案信息資源被封閉在大眾視野之外,只是為社會上層服務的,而沒能起到促進國家治理的效用。審計過程和結果的不透明性,社會大眾等利益相關者對它的認識和判斷受到制約,影響利益相關者對審計政策的認同,削弱了對政府的信任度。因此,為了滿足社會對審計信息的需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審計信息公開制度,提高審計的透明度,規范審計信息公開的內容、公開發布途徑和發布形式。并且,審計保密的范圍必須通過法律進行嚴格界定,審計信息公開的保密責任也要合理界定,防止隨意擴大國家機密和商業機密的審計信息范圍。
參考文獻
[1]高莫愁. 加強高校審計檔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浙江檔案,2017(9):62-63.
[2]霍嘉. 審計檔案管理“三關”工作法顯成效[J].檔案與建設,2017(2):79.
[3]康云鳳.內部審計檔案工作信息化管理研究[J].山東檔案,2016(2):36-37.
[4]岳凡琦.高校審計檔案管理優化建議[J].科技資訊,2017,15(16):145-146.
[5]馮思明.加強醫院內部審計檔案管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186-187.
[6]李蘭芳.淺談公立醫院內部審計檔案管理[J].檔案時空,2018(8):18-19.
[7]娜仁高娃.淺議企業內部審計檔案管理[J].北方經濟,2010(8):91-92.
[8]汪振綱.企業內審檔案管理工作創新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2(4):45-46.
[9]朱雅珊,馬榮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審計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7(4):54-60.
[10]候愛國,徐慶.淺談黑龍江墾區審計檔案管理[J].農場經濟管理,2016(9):50-51.
[11]曲靜.新形勢下醫院施工審計檔案管理初探[J].基層醫院論壇,2014,18(20):2700-2702.
[12]全勇,陳暉.淺析加強高校基建審計檔案的開發利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4):174-175.
[13]葉小泮.關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管理的探討[J].辦公室業務,2014(11):191.
[14]張杰.淺談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管理[J].山東檔案,2016(5):43-44.
[15]譚萍,毛劍.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的作用及其管理制度[J].文教資料,2010(27):183-185.
[16]尹平,鄭石橋.審計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