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戲劇藝術的傳承與利用,離不開檔案的科學化整理。從戲劇檔案整理的價值角度審視了研究的必要性,認為當前戲劇檔案整理存在制度導引與規范能力不足、人才隊伍專業意識能力欠缺、戲劇數字檔案整理效度較低等問題。建議決策者著力工作規劃,科學設計完善檔案制度;創新人才機制,持續強化檔案人才供給;重視技術應用,不斷提效檔案整理工作。
關鍵詞 數字化 戲劇檔案 戲劇藝術
中圖分類號 G270.7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 2019-10-13
★作者簡介:翟菲,中央戲劇學院副研究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戲劇檔案管理、藝術檔案管理、檔案知識管理。
Abstract The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drama art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cientific reorganization of arch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organization value of drama archiv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necessity of the study, and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rama archives reorganization, such as the deficiency of system guidance and standardization ability,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ability of talent team, and the low validity of digital drama archives reorganiza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decision mak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ork planning, scientifically design and improve archives system, innovate talent mechanism,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supply of archival tale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rchives reorganization.
Keyword digitization; drama archives; drama art
檔案已經成為專項珍貴史料及知識的承載體。對于戲劇檔案的整理工作,除卻對傳統紙質檔案及音像制品進行整理外,還需要對數字化的戲劇檔案資源進行適應性技術整合。故而,有必要從提升戲劇檔案工作效率的角度,來審視當前檔案整理的現狀,并對應施策以保障戲劇檔案的共享價值、傳承價值與利用效率。
一、數字化背景下戲劇檔案整理的價值探視
數字化理念及技術在檔案領域的應用,推動戲劇檔案資源整理更為科學,戲劇檔案價值進一步提升,戲劇資源搜索更為高效。如此的價值表現,正體現了戲劇檔案管理研究的必要性與必然性。
1.彰顯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在數字化背景下,戲劇檔案的整理手段更為技術化,如戲劇動作解析圖、戲劇表演珍貴瞬間相片、不同劇種表演藝術家的珍貴視頻、文字記載材料都是戲劇檔案的表現形式,而要將這些資源實現數字化整理,則需要專業的技術轉換。平面圖形的技術轉換,主要是借助于高清照相、電腦掃描及照片編輯軟件等對既定圖片對象進行數據攝取,并對照校色、補充,以保證數據化戲劇照片效果與原照片一致。音視頻技術轉換,主要是通過高精密視頻錄入設備對原音像進行二次采集,并對采集音像資料加以錄入、編輯,減少傳統音像載體易退化、易消磁等難題。文字性材料檔案則主要是借助掃描識別或手動錄入等方式完成數字化,避免戲劇文檔因遭遇氧化光敏而造成難以修復的損傷。不同的檔案資源,其整理的技術手段應用也存在顯著不同。然而,戲劇檔案整理需要通過技術轉換實現更精準的載體更換,實現更便捷的存檔,發揮更強的檔案功能價值。在這個過程中,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也得以深刻顯現。
2.保障戲劇藝術的永續傳承。傳統戲劇藝術多以口口相傳或紙質檔案傳承,一旦出現老藝人斷代或紙質檔案損毀,戲劇藝術的傳承發展則會陷入停頓之中。紙質檔案一旦翻閱頻繁,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破損。故而戲劇藝術的創造、歸檔與整理都必須符合數字化要求,才能滿足人們的利用需求,檔案資源才能以更為安全、長久的方式發揮其文化價值。同時戲劇藝術多元化發展,讓其文化有了更多樣的表演風格,通過對戲劇檔案的整理,可以讓戲劇資源分類清晰,更具有代表性,具有實用價值。戲劇學習者可以從數字平臺上自行獲取戲劇檔案資料,以滿足其學習戲劇藝術的個體需求,實現戲劇知識及表演藝術的傳承。同時,一些經典而復雜的戲劇片段,在新時期需要重新演繹,整理后的檔案資源則為其提供了更為權威的借鑒與指導,從而使戲劇資源無損、高質地傳承下去。
3.提升檔案資源的共享價值。無利用不價值,戲劇檔案資源也是如此。傳統戲劇檔案的整理歸檔工作是繁復的,數字化背景下這一工作則顯得更為科學、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戲劇檔案數字化整理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平臺。一是數字化檔案破除了傳統戲劇檔案查閱要求高、限制多、程序繁復等難題,實現了一鍵取閱;二是對于某些特殊研究性戲劇檔案,管理方也可通過資質審核與會員收費等形式選擇性開放,而對于某些研究人員來說數字化的資源獲取為其節約更多的時間。戲劇檔案數字化整理并實現利用后,使用者能夠在單位或任何地方通過網絡進入官方資源庫,一鍵搜索,實時獲取。數字化戲劇檔案資源的開放,讓更多的戲劇愛好者擁有共享優質、權威資源的條件,檔案資源的價值得以更廣泛的發揮。
二、數字化背景下戲劇檔案整理的現狀審視
在數字化背景下,檔案整理成為檔案工作科學化的必然步驟。從整理電子化,到查閱實時化,戲劇檔案正在為更多研究學習者提供全面的支持。不過,當前戲劇檔案數字化進程仍然受困于軟硬實力的欠缺,尤其是在剛性制度、人才培養等方面需要進一步補位支持。
1.制度導引與規范能力不足。數字化時代,戲劇檔案整理必然要面對更為多樣的需求與要求。如果沒有專業而科學的工作制度加以導引,檔案整理工作將陷入無序低效狀態。從當前來看,工作制度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是宏觀制度與微觀細則不協調。數字化時代,傳統戲劇檔案如何轉化為數字化檔案,檔案整理規范與要求如何,這些僅有宏觀上的總則,具體可操作性的細則準則不多,這樣就導致檔案整理出現隨意化傾向,不僅造成部分檔案資源的無端流失,更使得整理后的檔案資源范圍廣度及權威性下降。二是制度動態調整滯后。當前,數字化背景下的檔案整理制度、操作規范并不能實時與前沿理念結合起來,實現動態調整。檔案整理費時費力,但缺少先進理念規范指導,戲劇檔案整理后效果不佳,與科學化的檔案資源工作存在顯著差距。
2.人才隊伍專業意識、能力欠缺。據中國戲劇學會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民族戲劇超過360類,傳統戲劇及地方劇種則近萬種之多。如此龐大的數量,對檔案人員提出巨大考驗。同時,新時期對戲劇檔案整理人員的數字化意識與能力要求也在提升。一些戲劇檔案整理工作人員缺乏對檔案進行數字化轉化的意識,檔案的數字化轉化質量差強人意。另一方面,戲劇類別與表演風格不同,檔案整理的分類與歸檔也存在差異。不少檔案工作者只熟悉傳統的分類辦法,對于數字化索引下的檔案分類思考與嘗試有限,不利于數字化戲劇檔案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此外,檔案整理不僅是技術工作,更是耐力工作,而部分檔案整理人員在職業操守與從業積極性上尚待加強。
3.戲劇檔案專業整理效度較低。當前,數字化檔案工作制度相對缺乏,檔案整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檔案數字化整理工作重復、低效,整理后質量堪憂,尤其一些珍貴戲劇史料在數字化處理后與原影像材料效果差別較大、失真明顯,這些都降低了戲劇檔案的傳承價值。同時,戲劇檔案整理缺乏對新檔案資源的主動審驗與動態收納,且有些檔案資源搜集行為缺乏目標性與針對性,其舊存戲劇資源的接續性難以保證。此外,與先進檔案工作機構疏于聯系、合作,檔案整理技術與方法都是閉門造車,檔案整理分類等與通用標準、先進理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效率受限。
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戲劇檔案整理利用的策略研究
從價值表現來看,“檔案數字化可以減小存儲空間,節約各種資源消耗”[1]150。也正因為如此,數字化整理成為戲劇傳承的必然選擇。不過考慮到如上現狀,數字化時代戲劇檔案整理,必須要深度思考制度設計、人才供給、技術應用等層面要素,不斷提升檔案使用價值。
1.著力工作規劃,科學設計完善檔案制度。檔案制度規范的設計,要有深度而具有可操作性,要將整理工作放在整個制度框架內進行審視。一是檔案制度要有前瞻性,即要準確定位戲劇檔案數字化的未來前景,科學規劃階段性檔案整理目標要求與重心,明確工作核心要素,優化完善工作流程,并將其寫入指導性制度細則中。二是檔案制度要有規范性,即要對戲劇檔案整理整個流程進行環節細分,并通過培訓與指導讓檔案工作人員明確檔案操作規范。三是檔案制度要有激勵性,即要科學設計考評考核制度。要在明確操作規范的前提下,對其踐行工作標準與要求的情況給予動態評價;要對其創造性運用先進理念、數字化技術解決現有工作難題,或開拓戲劇檔案整理的新路徑等行為予以標榜立范,導引檔案整理工作更為規范、高效。
2.創新人才機制,持續強化檔案人才供給。檔案整理工作的高效完成,需要職業素養優、專技能力高的人才作為支撐。數字化背景下,這一需求更為凸顯。要更加重視人才建設之于檔案整理工作的支撐作用,嘗試通過多元途徑,做好內部人才培育與優質人才引入,提升檔案整理對戲劇檔案資源的吸引力。一是要對應工作需求,做好在職人員培訓,要與檔案整理人員進行定期深度交流,搜集其工作中遇到的專業性、技術性難題,邀請業內精英專家制作專題講座,對檔案整理進行實例演示、個性化解讀與問題指導,做到培訓接地氣、講座有生氣,使之有興趣參與其中。二是要對應技術要求,做好檔案整理指導,要利用周會、早會等時間,對檔案整理制度、規范進行常態化的解讀,可采用輪流解讀方式,推動每個工作人員均參與到深度、準確的理解記憶中。三是要對應發展需求,引入業界優質人才。只內部交流的檔案隊伍,是僵化的自封的團隊,要積極從檔案相關領域、專業人才中選取符合檔案整理需求的人才,尤其是業務加技術流人才,不斷為檔案工作隊伍引入新的人才。
3.重視技術應用,不斷提效檔案整理工作。一是要增強數字化技術學習、運用意識,“對于戲劇檔案實體要注重防擦拭、防剮蹭、防氧化、防變形的具體措施,做到專柜存放、專人負責、定期檢查”[2]。要積極投身新設備、新技術的學習中,提質提效檔案整理工作。二是要加快檔案數字化平臺建設,尤其是戲劇檔案資源庫的建設,要動態收納更為多元、優質的戲劇檔案,動態調整資源分類,科學設置索引關鍵詞等,做到數據錄入規范、檔案整理優質。三是要加強檔案整理的技術支持,要引入便捷的檔案整理軟件,或針對性開發檔案整理軟件,要重視檔案錄入規范性與準確率,重視安全防護技術對戲劇檔案庫的技術保障,逐步建構完整的數字化戲劇檔案體系。
參考文獻
[1]李青燕.藝術檔案資源數字化與管理探討[J].四川戲劇,2016(4):150-152+162.
[3]翟菲.數字化時代戲劇檔案整理的價值與路徑[J].蘭臺世界,2017(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