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鼓勵有創意的表達。”針對這樣的要求,我想結合2020年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題情況,對2021年中考作文提出一些應試對策。
命題形式:穩中有變,變中求新,命題作文獨領風騷
一般來說,命題形式主要有四大類:命題作文、選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這里主要分析前兩種。
先說命題作文。對2020年全國各地150道中考作文命題進行統計,我們發現一個明顯的規律,命題作文(含全命題和半命題)在中考作文命題中仍然占有明顯的優勢,幾乎占到所有試題的85%以上。江蘇省13個地市,其中12個地市都是命題作文;山東省17個大市有13個是命題作文。
不僅如此,命題作文在形式上也有了新的改進。有些作文試題不再拘泥于原來簡簡單單的一個題目,而是借鑒作文材料導引的形式,對題目進行明確引導;還有的以一個導語的形式出現,然后再亮出文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目的就是降低考生審題的難度,為考生的立意選材打開一條寬闊的通道。
命題作文試題的特點是嚴中有寬,既限制了寫作內容與范圍,又給出一定的想象空間,因此這種試題還將受到全國各地中考命題老師的青睞。
再看選題作文。這種題型是近年來中考作文命題出現的新類型,雖然不能夠代表未來命題的主流方向,但也不能忽視。出現“二選一”甚至“三選一”題型最多的地區是山東省、浙江省、四川省、重慶市。如山東淄博卷的“別著急,慢慢來”“你很重要”,青島卷的“疫情之后重返校園”“青春是……”;浙江金華卷的想象作文以“我們需不需要童話”為話題,嘉興卷的“熟悉和陌生”“關于翼裝飛行表演的熱議”。此外,四川的廣安卷、自貢卷、南充卷、遂寧卷也都是二選一。
江蘇南京卷多年來都是以想象類作文為命題導向,今年也采用了選題作文的形式。北京卷也開始嘗試命題二選一的題目。
之所以出現這類題目,一方面是因為選題作文給了考生更大的選擇空間,讓考生有更多自主權;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人文關懷,不同考生可以根據不同喜好自主選擇,揚長避短,有利于考生的正常發揮,同時也是更大程度體現考試公平、公正的原則。因此,這種命題形式在以后的命題傾向中,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命題內容:關注成長經歷,貼近生活,關注人生、社會,崇尚美德,充分體現“立德樹人”價值取向
縱觀今年全國各地的中考作文題,絕大多數地區的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體現“寫自我”“抒真情”的基本原則,關注考生自我成長歷程的題材成為作文題的關鍵詞和熱點詞。
如江蘇南通卷的“那段日子,我忽然長大”,徐州卷的“當你需要時,有我”,連云港卷的“你的光亮照亮我的世界”,淮安卷的“認識自己的特長”,泰州卷的“掌握在自己手里”;浙江寧波卷的“自己決定”,山東臨沂卷的“真實的我”,廣東廣州卷的“我也是富翁”等等,都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現出自己的成長過程,這也是認識自我的過程,是自我特長、個性展示的過程,是對考生內心情感、思想品質、審美情趣等的縱深揭示。
語文是一門植根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實踐性很強的綜合型課程。作文是學生觀察生活,感受和思考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有效載體。今年中考作文題在鼓勵考生表現自我,大膽展示內心世界、張揚個性的基礎上,更加側重引導考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人生、崇尚美德,出現了很多圍繞社會熱點而命制的題目。如北京卷的第一題“2020,我的中考”,山東青島卷的“疫情之后重返校園”,四川瀘州卷在材料里明確指出“樣子”就是“李蘭娟院士摘下口罩時滿臉勒痕的樣子”……不難發現,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題的內容越來越多地與考查考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相聯系,命題者意在引導考生崇尚真善美,摒棄假惡丑,關注生命,關注人性美、人情美,培養學生對社會、對人生、對家庭的責任感、道德感、使命感。
無論是平時的作文訓練,還是考場作文,只有融入了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寫出有溫度的作文。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題,在全國范圍內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都要求考生一定要說真話,抒真情。因此,尊重考生對生活的體驗是作文命題者無可回避的事實。
如北京卷的“2020,我的中考”,上海卷的“有一種甜”,浙江溫州卷的“筆記”,浙江衢州卷的“變化”,貴州黔東南卷的“放下”,山東濟南卷的“希望,就這樣生長”,四川樂山卷的“留住美好”……
面對這一道道詩意盎然的題目,考生心浸其中,自然而然地把內心的感受捧出來,寫出既真實又感人的佳作。今后各地的命題者在設計中考作文題時,一定會更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以此來碰撞考生的心靈,從而讓抒發真情實感成為作文的主旋律。
針對以上分析,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中考作文,我們要采取哪些備考措施呢?
2021年中考作文應試策略
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竭的源泉,是否關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直接影響作文的立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說的就是個道理。如果缺少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寫出來的文章只能是安于現狀,流于平庸。唯有用心觀察,潛心思考,才能使我們的考場作文擺脫平庸、避免俗套,從而獲得高分。
所以學生在進行作文訓練時,一定要留意身邊所發生的事,并且對這些發生的事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挖掘出這些事背后所承載的理性的東西,然后由事入理,寫出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
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一般都有著廣泛的閱讀面。因為只有廣泛閱讀,才能積累更多的素材,才能拓寬寫作的視野,才能積淀文化的底蘊。
所以為使中考作文獲得滿意的成績,考生必須重視閱讀。一方面可以從優秀習作中選取部分進行閱讀和評析,另一方面可以從報刊精選一些時文進行閱讀、分析和鑒賞,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受到考試時間和閱卷時間的限制,考試作文與平時的寫作訓練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一定要樹立“亮點”意識,做到每篇作文至少要有一個亮點,可以是語言亮點,可以是立意亮點,可以是結構亮點,可以是文面亮點。在考試時做到“五個一”,即: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一個新詞,一句點明主旨的話,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一個整潔美觀的文面。這樣的作文才會令人耳目一新,贏得青睞。
崔益林: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南通市中考審題專家。
編輯 涼茶 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