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薇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鼓勵中小學開設閱讀課程,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閱讀活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中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循序漸進的要求,并規定了各個級別的閱讀目標,也對各個級別的閱讀目標提出了相應的閱讀技能要求。《課程標準》倡導“為了學生的發展”,要求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作為學習任務的完成者,具有潛能。教育部門要求校本課程要“以生為本”,考慮到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直接感受;校本課程的內容與形式要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及綜合能力;校本課程要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氛圍。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完全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教師需要在常規課堂教學之外,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語言水平,補充相應的閱讀素材,提供相應的閱讀指導,促使其習得閱讀策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閱讀素養。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起步階段,在這一階段,培養其閱讀興趣是關鍵。繪本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閱讀素材,它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還可以促使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人文素養(白薇 2012)。
繪本的英文表達為Picture Book,它通過圖片、文字配合來敘述故事,表達特定的情感或主題。繪本中的詞匯會自然地反復出現,這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習得詞匯。繪本的價值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孟平2013)。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語言能力和心理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小學中年級段的學生處在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教師要確保所選擇的繪本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符合學生的閱讀喜好,能激發其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的詞匯量少,教師要選擇閱讀難度小的繪本,確保他們即使不理解個別單詞,借助圖片也能讀懂整個故事。小學高年級段其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教師要確保所選擇的繪本內容有利于發展其閱讀能力。另外,所選擇的繪本閱讀難度要適當加大,要讓學生通過英語繪本閱讀提升英語語言能力,開闊文化視野,提升人文素養。
另外,教師需盡量依據教材單元話題選擇繪本,保證繪本中的詞匯、句型與教材內容存在相關性,不影響學生的理解。在保證復現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拓展,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校本課程與教材要實現主題上的有機結合,起到深化理解文化的作用(王英 2013)。繪本內容要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體現出教育價值。
基于以上分析,主要選擇外研版《麗聲》系列、譯林版《跟上兔子》等趣味性強、經典的英文繪本作為課程內容。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實施要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孫群英 2012)。學校應將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融入總課程規劃,在推進中依據時間固定、內容固定、形式多樣的原則,最大化地發揮校本課程的優勢和對教材的補充作用。學校要推廣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提升校本課程的覆蓋范圍。教師要號召學生廣泛參與,鼓勵他們在課外閱讀英語繪本,使其在閱讀中、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提升英語閱讀興趣和英語閱讀能力,逐步體會英語閱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教學模式(見下圖):

第一步:瀏覽核心圖片,感知故事大意。教師讓學生閱讀繪本中的核心圖片,初步感知繪本內容。在這一步,教師可以播放繪本的音、視頻材料,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使其有翻開繪本的意愿,迫切地想要知道故事的全部情節。
第二步:泛讀全冊繪本,尋找故事脈絡。教師可以通過“演讀”,讓學生獲取繪本的基本信息,整理故事的脈絡。
第三步:深入故事細節,建構故事要素。教師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并加以描述。
第四步:默讀與朗讀。教師讓繪本中的“圖”與“文”共同發揮作用,引導學生在細品圖、精讀文的過程中掌握閱讀技能,提高閱讀能力。
第五步:交流與表達。教師引導學生品析繪本的深層內涵,在分享閱讀感悟的過程中融入實際生活中的個人體驗;同時,教師進行情感的滲透和價值觀的引領。
在實施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1.重視學生自讀
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閱讀繪本,獲取信息。中年級段學生的自讀以讀圖為主,借助圖片理解圖片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故事梗概。例如,三年級學生的語言積累不足,教師要鼓勵他們通過讀圖從不同角度理解主題,掌握閱讀繪本的基本方法。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后,教師就可以借助“演讀”引導他們分析繪本中的圖文關系,通過閱讀圖片和文字理解繪本要表達的主題。
2.重視繪本中的細節
繪本中的圖片潛藏了許多細節,這些細節是編者特意而為的,或用來表達人物的個性,或用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的細節、展開想象,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品讀繪本中形成觀察圖畫細節的習慣。
英語繪本是培養學生語感、拓展詞匯量的重要載體。英語繪本中的詞匯易于學生理解,語言表達具有節奏感,適合朗讀。繪本中的文字是對圖畫的補充。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朗讀,認知繪本中的文字。教師可與學生一起朗讀繪本,讓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英語語言的韻律美,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其鞏固、內化所學知識。
“繪本閱讀拓展課程群”的建構讓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實踐和研究有了落地途徑,讓理論探討更加鮮活、生動,讓學生的繪本閱讀學習有了更豐富的體驗。通過構建“繪本閱讀拓展課程群”,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與感知,拓展他們的視野與思維,使其閱讀素養不斷提升。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消除了傳統閱讀教學內容來源單一的弊端。課程教學實踐呈現出教學形式多樣、學生參與度高的特點。課程的開發給學生提供了了解不同文化的渠道。同時,課程的開發使學校的英語教學形成了特色,推動了英語課程的二次建設。學生的語音面貌有了較大改善,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加自信了,他們掌握了閱讀策略,閱讀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在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實踐中,教師逐漸形成了課程開發的主體意識,對繪本閱讀教學有了深入的思考,構建了基本的“繪本閱讀教學模式”;同時,對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學專業能力得以提高。
在開發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同時,“繪本閱讀課程資源庫”的內容日漸充實。其中包含大量的繪本閱讀教學案例,繪本的音、視頻,特色作業,以及相關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和實際教學需要從資源庫中獲取多樣化的繪本閱讀教學素材。此外,信息化課程資源庫建設實現了資源共享,提升了資源的利用價值。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開發,實現了閱讀教學寓教于樂,立足學生的認知特點與閱讀拓展的需求,借助生動、有趣的繪本,為他們創設了富有情境的閱讀學習氛圍,提高了他們英語閱讀的積極性,豐富了閱讀教學資源。在開發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素養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