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組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寶蓉

本文主人公
以和平、紀念遇難同胞為宗旨塑魂,讓一代代中華兒女能記住歷史,以史為鑒。



吳為山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家。他是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南京大學等多家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創(chuàng)作的數(shù)百件雕塑作品被中國、英國、意大利等國家博物館收藏陳列。
他的雕塑,散發(fā)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激情,被業(yè)界稱之為會說話的“雕塑史詩”。尤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大型組雕》,令前來瞻觀、哀悼的全球人民備受教育。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83 周年祭”之際,筆者專訪了吳為山先生。
吳為山出生在江蘇東臺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吳耀先是語文老師,愛寫詩作畫。受父親熏陶,吳為山讀了大量的名著和詩集。11 歲時,他開始嘗試畫畫,畫小鎮(zhèn)上熟悉的老人和風景。作詩和繪畫,成了吳為山青少年時期最大的興趣愛好。
1978年和1979年,吳為山都僅以1 分之差高考落榜。1979年10月,17 歲的吳為山心情低落地來到無錫工藝美校學泥塑。在學校畫室,他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西洋石膏塑像模特。當他用中國油性而潤澤的泥土,臨塑那些潔白、富有柔性的西洋石膏像時,雕塑世界里那片廣袤的神秘,激起了吳為山探求藝術的熱情,他漸漸安下心來學習這門藝術。
令吳為山難以忘懷的是,1980年3月,吳為山全班去蘇州東山采風,參觀并臨塑了兩處古代彩塑。
古代匠師精湛的雕刻技藝,讓吳為山驚嘆不已,感觸很深:古圣先賢寶貴的文化財富和精神瓊漿,能經(jīng)久彌新地一代代注入給后人,皆因“雕塑”這門古老藝術的傳承。從那以后,吳為山明確了自己人生的航向:“雕塑”這門藝術,是他畢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和熱愛。
1983年,吳為山再次參加高考,并以優(yōu)異成績同時被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和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錄取。最終,他選擇了后者。吳為山說:“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歷史悠久,其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的兩江師范學堂,徐悲鴻也曾執(zhí)教于此。而且,南京城每一塊城磚都寫滿了歷史,我熱愛這座城市?!?/p>
1984年3月,在學校舉行的一場藝術比賽活動中,吳為山與同校教育系的師妹吳小平相遇。吳小平也愛看書寫詩作畫,共同的興趣愛好讓兩顆年輕的心走到了一起。
1987年,吳為山從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畢業(yè)留校任教后,與吳小平結婚。之后,他又去北京大學研修文學、心理學、人類學等人文學科。
第二年12月,吳為山喜得愛女吳霜。他經(jīng)常帶著吳霜在南師大美麗的大草坪上散步。臨近大草坪的音樂樓時時飄來琴聲和歌聲,一次,3 歲的吳霜摟著吳為山說:“爸爸,這樓上的人歌唱得好聽,人肯定長得也漂亮,我好喜歡爸爸的學校。”
吳為山聽到女兒的話,十分感慨。母校不僅環(huán)境優(yōu)美,且學生都勤奮好學,這里,是他夢的起點和依托,他創(chuàng)作的陶行知、魯迅、徐悲鴻等人物雕塑作品,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高度肯定和贊許。那種既當學生又當老師的感覺,讓他有一種充實感。
1996年至1998年期間,吳為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被派往荷蘭、美國等多個國家,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氣候、地域、民族所滋養(yǎng)的不同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吳為山對西方文化和藝術有了重新認識,他們的開放與創(chuàng)新精神,給吳為山留下了深刻印象。3年多的游歷,開闊了吳為山的思維和視野,讓他真正認識到“創(chuàng)新乃藝術之本?!?/p>
之后,吳為山借鑒西方現(xiàn)代雕塑經(jīng)驗,將中國傳統(tǒng)雕塑與自己獨創(chuàng)的“寫意”手法大膽引入雕塑造型并開展教學。因為形與神的統(tǒng)一,再配以自己擅長的詩文旁白,吳為山的雕塑作品無論從“再現(xiàn)”還是“表現(xiàn)”的角度看,都顯得特別傳神和與眾不同。
1999年,南京博物院為吳為山建了“吳為山雕塑館”;2000年,南京大學建了“吳為山雕塑陳列廳”。自此,吳為山有了一扇自我展示的對外窗口。談起南京,吳為山動情地說:“選擇扎根南京,我從沒后悔過。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滋養(yǎng)了我,讓我插上有力的翅膀,繼續(xù)著夢想?!?/p>
2005年12月15 日,吳為山接受江蘇省和南京市領導的重托,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創(chuàng)作設計大型組雕。
吳為山心情很沉重,時間仿佛回到1937年那個血雨腥風的歲月。他走向南京城西江東門,這里是當年大屠殺現(xiàn)場之一,數(shù)以萬計的男女老少平民就在此屈死在日軍的殘暴里。如今,這里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場館所在地。他極目西望長江滔滔,巨大的潛流聲,儼然30 萬亡靈冤魂的哀號。
如此重大的歷史題材、如此重要的地點、如此壯觀的場館,應當用何種手法、何種形象,采取何種角度和形式,來表達這群組雕的主題思想呢?
有人給吳為山提建議:入館處表現(xiàn)出屠殺的慘烈,要尸骨成堆,尸橫遍野;主建筑下面血染成河。吳為山思考再三否決了。他認為,紀念館處于街區(qū),在喧鬧的現(xiàn)代商業(yè)和人居環(huán)境中,世俗的生活情感與慘痛的歷史悲劇之間需要有個過渡,雕塑應當一目了然而又層層引人進入,再慢慢引發(fā)瞻觀者的悲情意識。
吳為山說:“這群組雕的主題是遇難和紀念,它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災難描述。既要訴說出苦難、悲憤與抗爭三位一體的主題內(nèi)涵,還要達到凈化瞻觀者心靈的效果。”
在這種立意之下,一個靈動的設計主旋律在吳為山腦中漸漸形成:高起——低落——流線蜿蜒——上升——升騰!
接下來,吳為山花了大量時間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仔細觀察紀念館內(nèi)那些頭蓋骨上的刀痕,采訪了很多大屠殺幸存者。越深入研究采訪,吳為山越加強烈地迸發(fā)出一個愿望:他要“復活”那些受屈的亡靈!
承接這群組雕后,吳為山壓力劇增,時常吃不下睡不踏實。一次,他工作很晚回家,妻子吳小平給他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魚湯面,又給他放了輕柔的音樂。吃著魚湯面,聽著音樂,吳為山的疲勞感頓消。吳小平笑著對他說:“一碗家鄉(xiāng)的魚湯面,依然是你的心頭好?!?/p>
吳為山在心里一直感謝吳小平的默默支持。這段時間,吳小平除了幫他找歷史資料,幫他多方聯(lián)系大屠殺幸存者,還給予他很多合理化建議。工作上的好參謀、生活中的用心照顧,給了吳為山更大的動力,讓他投身到歷史的“時光機”里。
令吳為山印象尤為深刻的是,遇難幸存者之一的常志強。時光縱然逝去70 多個年頭,憶及當年慘景,老人仍聲淚俱下地說“噩夢難醒”。當年才10 歲不到的他,親眼看到母親和1 歲大的弟弟被日本人刺死……
還有那些攜家?guī)ё犹与y出城的人們,那些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剝光衣服的婦女,那些被反綁著雙手跪在地上剎那間身首已分的人,那些被集體活埋的婦孺和青年,那個在日本兵鐵鍬覆土的間隙昂首不屈的男子……
經(jīng)過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的思索和整理,吳為山最終把這群組雕的主題確定為《家破人亡》《逃難》《冤魂吶喊》《勝利之墻》四組。
設計方案得到評審專家的一致好評,并順利通過。在整整兩年時間里,吳為山飽含著激情,對這組群雕傾注了全部心血,數(shù)易其稿,一絲不茍地做出了全部雕塑的小樣,然后帶著自己的團隊,全身心地投入到場館雕塑工作中。
吳為山說:“回憶10 多年前,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仿佛進入到血雨腥風的歷史時空。我與我的研究生李煊烽、任艷明、劉松等一起奔走于《逃難》的人群中;與友人殷小烽在《冤魂的吶喊》下討論與勞作;與友人單踴、速泰熙等在《家破人亡》現(xiàn)場討論作品的尺度和形式;與泥工一起夜以繼日地工作,無數(shù)次深夜被翻模工小姚、司機小王從腳手架下扶上車送回家……凝聚情感和心血的藝術,已經(jīng)成為我精神的組成部分。”
2006年8月的一天,連日的勞作之下,吳為山發(fā)燒生病了。夜里3 點,吳為山是被司機背回家的。第二天,打完點滴的吳為山搖搖晃晃要去工地,吳小平一把攔住他,勸他在家好好休息。但吳為山心系組雕,還是堅持去了工地。
吳小平不放心他,就請了假趕到工地。妻子頂著39 度的高溫照顧他,一待就是一整天,這更讓吳為山感懷:“我忙得什么家事都顧不上幫忙,而她工作也挺忙,既要照顧女兒還要照顧我,如果沒有妻子鼎力支持,我就無法全力以赴把這組群雕完美地呈現(xiàn)給大家?!?/p>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館長朱成山介紹說,2007年12月13 日,四組群雕竣工,與同時新擴建好的紀念館對外開放。不到1 個月的時間里,40 多萬觀眾前來參觀,超過了老館全年參觀人數(shù)。人們久久地在雕塑前駐足、沉思,許多人默默地奉上鮮花,點燃小小的荷花燈,流下熱淚。觀眾們談起對紀念館這組體量巨大的青銅雕塑的感受,用得最多的詞就是“震撼”和“感動”。
而新館和雕塑落成13年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也會來此憑吊,常常可以看到日本人士帶著懺悔和贖罪的態(tài)度在雕塑前獻花、默哀。
在創(chuàng)作這群組雕的700 個日夜,吳為山從家人那里得到了極大的力量,獲得了許多溫暖和感動。年逾八十的父親,在看到組雕的雛形后,感慨地說:“因為國家的強大與繁榮,我們才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
母親看到雕像,流下了淚水,她對著雕像說:“你們來世,再也不會遭受屈辱。因為我們國家現(xiàn)在繁榮昌盛,誰也不敢欺負咱們了……”
妻子吳小平是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兒童充滿了愛,當她看著母子血肉分離的慘烈雕像時,幾度淚如雨下。她說:“戰(zhàn)爭讓許許多多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天下和平才是一個社會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 ?/p>
組雕完成后期,吳為山正在澳門讀大學的女兒特意趕回來。她久久立在組雕前沉思,對吳為山說:“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會記住歷史,珍惜和平!”
而整組組雕,并沒有出現(xiàn)一個日本侵略者的形象。對此,吳為山解釋說,首先是立意,立意的基礎是立場。是站在南京看待這座城市的血淚,或是站在國家民族的方位,看待我土我民所蒙受的劫難。我認為只有立足于人類、歷史的高度來正視、反思這段日本軍國主義反人類的行為,才能升華作品的境界,超越一般意義上的紀念、仇恨。
這組組雕中,從遇難者群像的慘烈,足以佐證日軍的兇殘。我們的主基調(diào)是以和平、紀念遇難同胞為宗旨塑魂的。讓一代代中華兒女能記住歷史,以史為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