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艷,齊倩玉,王洪水
(1. 河北工業大學 土木與交通學院,天津 300130;2. 河北工業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天津 300132)
光催化技術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降解污染物的技術,即光化學與催化劑二者結合引發光催化氧化反應。光催化劑在受光子能量大于其帶隙能的光照射時,吸收光子能量,發生電子躍遷,在導帶(CB)形成光生電子[e-],價帶(VB)上形成光生空穴[Hole+],二者形成電子-空穴對,可遷移至催化劑表面[1]。光生電子在光催化劑表面與吸附氧反應生成超氧自由基(O2·)等活性氧類自由基;光生空穴與表面羥基或吸附水反應生成羥基自由基(·OH),這些活性自由基會破壞微生物成分,如蛋白質、核酸和脂質等,礦化有機化合物,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3],從而起到降解污染物的作用。TiO2作為最常見的光催化劑,具備無毒,成本低,穩定性好,催化活性強,不會產生二次污染等優點,在水污染治理、氣相催化、有機合成、電化學、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得到研究學者的青睞。但TiO2禁帶寬度大,只有波長小于387.5 nm的紫外光,才能激發TiO2光觸媒。而整個太陽光譜中紫外光所占的比例僅為5%,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占比則分別為48%和44%,因此,在TiO2光催化的實際應用中,太陽能的低利用率很大程度限制了光催化效率[4]。為充分利用太陽光譜,提高光催化效率,全波段光譜響應光催化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者們在合成可見光響應的TiO2光催化劑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如半導體金屬離子摻雜[5-7]、貴金屬沉積[8-10]、非金屬摻雜[11-14]、半導體復合[15-17]、表面光敏化[18-20]等。D.N.Tafen等[21]研究發現,可見光條件下TiO2表面空穴移動性很低,N-TiO2的光生空穴和電子的再結合率有較大提高。而H.Irie等[22]研究曾提出N摻雜納米TiO2使得紫外光催化活性降低;T.Lindgren[23]和UdagawaK[24]等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結果:N摻雜納米TiO2對白光的光響應范圍有一定拓寬作用,但光生電子和空穴再結合率提高,導致紫外光響應減弱。本課題組已制備出一種陣列多孔TiO2負載上轉換發光材料(CaY)F2:Tm3+,Yb3+,該材料在980 nm的近紅外光激發下,發射出可供TiO2吸收的360 nm紫外光,有效拓寬了光譜的利用范圍,更大程度地發揮TiO2的光催化效果[25]。為充分利用全光譜,本文應用可見光響應的N摻雜納米TiO2(型號:JR05)與課題組自制的近紅外光響應的TiO2/(CaY)F2:Tm3+,Yb3+)上轉換發光納米復合材料分別以不同質量比物理共摻雜,表征了其物相組成、表面形貌、比表面積、吸光度及上轉換發光性能,通過不同光源對共摻光催化劑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效果,探討了共摻光催化劑的最優摻比及全光譜下的光催化機理。
1.1.1 試驗試劑
JR05:白色粉末,純度99.9%,具有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效果,杭州市智鈦凈化科技廠提供。
TiO2/(CaY)F2:Tm3+,Yb3+:白色粉末,TiO2為陣列多孔結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為原料制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將得到的PMMA亞微米球當作模板,浸泡在由TTIP(鈦酸四異丙酯)制備的TiO2前驅液中,待TiO2前驅體填充間隙后,取出模板并煅燒除去PMMA微球,即得到三維有序大孔TiO2。將總重量0.5 g的陣列多孔TiO2放入容量100 mL燒杯中,加入一定濃度的CaCl2、TmCl3、YbCl3和YCl3溶液5 mL,充分攪拌均勻,將Ca2+及稀土離子吸附于其孔內表面,加入15 mL去離子水并攪拌均勻后,攪拌并緩慢滴加氟化銨溶液5 mL,待充分混合后將溶液轉入聚四氟乙烯反應釜中于150 ℃下水熱反應12 h,然后將反應溶液離心分離,將沉淀物烘干后于300 ℃下煅燒3 h原位生成上轉換發光(CaY):Tm3+,Yb3+的多孔TiO2[26]。(CaY)F2:Tm3+,Yb3+納米顆粒被負載在陣列多孔TiO2的孔壁上,且分散性較好,孔隙間連通,比表面積和吸附能力遠遠大于普通溶膠凝膠型TiO2,提高傳質效率及光催化效率。其在980 nm近紅外光激發下具有上轉換效應,發射出360 nm的紫外光。課題組自制。
甲基橙(MO):水溶性偶氮染料,在光催化降解染料廢水中具有代表性,其在紫外可見光譜464 nm的波長處有一特征吸收峰。天津市標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 制備過程
將市面購買可見光響應的納米TiO2(型號為JR05)與上轉換發光陣列多孔結構的TiO2/(CaY)F2:Tm3+,Yb3+按1∶1、1∶2、2∶1摻比在研缽中混合均勻。
1.2.1 共摻雜光催化劑的表征
將可見光響應的商業JR05型納米二氧化鈦與上轉換發光多孔TiO2/(CaY)F2:Tm3+,Yb3+按1∶1、1∶2、2∶1摻比在研缽中混合均勻。使用Cu-Kα輻射X射線衍射(XRD,Rigaku,D/max2500)研究晶型結構,掃描速度為12°/min,掃描范圍為5°~90°。使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HITA CHI S-4800)研究樣品的形貌。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JEM-2100)研究晶粒結構。應用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UV-3600 Lambda 25)測定樣品的紫外-可見-近紅外吸光度。應用比表面積測定儀(Micromeritics Tri Star II 3020)測試樣品的比表面積,以氮氣為吸附氣體,對樣品在373 K下脫氣預處理4 h,在溫度為77 K下測定氮氣的吸脫附等溫線。在熒光分光光度計(FL3-22,HITA CHI)上測試上轉換發光(PL)發射光譜。
1.2.2 光催化性能測試
光催化劑降解甲基橙的試驗步驟:配置濃度為5、7.5、10、15、20和30 mg/L的甲基橙溶液,并分別將其置于超聲機中分散均勻。用紫外-可見-近紅外分光光度計對6種溶液的吸光度進行測定,并對甲基橙標準曲線進行擬合,如圖1所示。吸光度(Y)和濃度(X)之間的標準線性關系是:
Y=0.0697X+0.1256
(1)

圖1 甲基橙溶液464 nm波長的濃度與吸光度標準曲線
在50 mL濃度為15 mg/L的甲基橙中,加入150 mg不同摻比的光催化劑,燒杯用錫箔避光超聲10 min,取3 mL樣品并標記為-0.5 h;將全光譜燈固定在鐵架臺上,攪拌器置于燈下,設置攪拌速度為500 r/min。為了讓光催化劑充分吸附甲基橙,燒杯完全避光,暗反應持續攪拌0.5 h,取3 mL樣品并標記為0 h,意為暗反應完成但未開始光催化;打開全光譜燈開始進行光照,之后每隔2 h取一次樣品,共取5次。對其離心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依照甲基橙溶液標準直線計算濃度,并進一步計算出吸光度和剩余濃度。降解率的公式為:
(2)
式中,Ci、Ct為MO的初始濃度、反應后濃度,mol/L。
以n(JR05)∶n(TiO2/(CaY)F2:Tm3+,Yb3+)=1∶2代表共摻光催化劑,對JR05、TiO2/(CaY)F2:Tm3+,Yb3+和共摻光催化劑進行物理表征。圖2為JR05、TiO2/(CaY)F2:Tm3+,Yb3+和共摻光催化劑的X射線衍射譜,通過X射線衍射儀對樣品的相組成進行分析可知,3種樣品均在2θ值為25.3°、38.4°、48.1°、53.9°、67.7°、75.1°的附近出現了與銳鈦礦晶型二氧化鈦對應的(101)、(112)、(200)、(105)、(204)、(215)晶面特征峰,且在2θ值為28.3°、55.9°、68.8°檢測到了(CaY)F2的特征峰,分別對應于晶面(111)、(311)、(400)特征峰。以上測試結果表明共摻光催化劑與純銳鈦礦相TiO2衍射峰基本一致,無雜質產生,稀土元素的摻雜未改變TiO2晶型結構,且(CaY)F2已經負載到TiO2表面。
圖3為JR05、TiO2/(CaY)F2:Tm3+,Yb3+、共摻光催化劑的顯微形貌。從圖中可以看出,JR05為許多尺寸10 nm左右的圓形顆粒,由于納米晶粒范德華力和靜電引力作用力,導致明顯的顆粒團聚現象,進一步放大看出比較粗糙;TiO2/(CaY)F2:Tm3+,Yb3+為規則的陣列多孔結構,介孔之間的連通孔可以為傳質提供通道;共摻光催化劑仍為陣列多孔結構,孔徑約為300 nm。從共摻光催化劑的高分辨TEM形貌中(見圖4)可以看出,其存在0.35 nm的晶面間距,對應于TiO2的(101)晶面,同時存在0.314 nm的晶面間距,對應于(CaY)F2的(111)晶面,與SEM掃描結果一致。

圖2 X射線衍射譜圖:(a) JR05;(b)TiO2/(CaY)F2:Tm3+,Yb3+;(c)共摻雜光催化劑

圖3 不同樣品的顯微形貌,(a,d:JR05;b,e:TiO2/(CaY)F2:Tm3+,Yb3+;c,f:共摻光催化劑)

圖4 (a)共摻光催化劑的TEM;(b,c)高分辨形貌
根據樣品表面的氮氣吸附量,用BET法計算出比表面積:JR05為144.49 m2/g,TiO2/(CaY)F2:Tm3+,Yb3+為49.23 m2/g,共摻光催化劑為76.05 m2/g。光催化劑樣品比表面積的測試結果見圖5。JR05作為成熟的商業化光催化劑,納米級微粒具備更大的比表面積,當JR05與多孔的上轉換材料TiO2/(CaY)F2:Tm3+,Yb3+共摻雜時,共摻材料不僅具備多孔的結構特點,同時還具備較高比表面積的優勢,為吸附污染物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有利于增強光催化活性。由比表面積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共摻光催化劑顆粒的比表面積介于JR05和TiO2/(CaY)F2:Tm3+,Yb3+之間,該結果可能是由于部分JR05微粒吸附于TiO2/(CaY)F2:Tm3+,Yb3+介孔之中所致。
為了獲得樣品對紫外光、可見光和近紅外光的響應信息,采用UV-VIS-NIR分光光度計定量測定五種光催化樣品的紫外、可見、紅外吸光度。圖6(a)為JR05、TiO2/(CaY)F2:Tm3+,Yb3+的紫外-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JR05為紫外光和可見光響應材料,在定量吸光度測試中顯示出對紫外光(200 nm<λ<400 nm)有較強的吸收;TiO2/(CaY)F2:Tm3+,Yb3+在可見光(400 nm<λ<720 nm)和近紅外光區(720 nm<λ<1 100 nm)有較強吸收,但對紫外光的吸收較弱。為提高全光譜利用率,將JR05與TiO2/(CaY)F2:Tm3+,Yb3+物理共摻。

圖5 光催化劑的吸附脫附曲線

圖6 光催化劑的UV-VIS-NIR結果:(a)JR05、TiO2/(CaY)F2:Tm3+,Yb3+),(b~d)n(JR05)∶n(TiO2/(CaY)F2:Tm3+,Yb3+)=2∶1,1∶1,1∶2
對n(JR05)∶n(TiO2/(CaY)F2:Tm3+,Yb3+)=2∶1、1∶1、1∶2的共摻光催化材料的紫外-可見-近紅外吸收光譜進行測試見圖6(b~d),以探究共摻材料光譜響應。3種摻比的共摻光催化材料在紫外光區均有較強的光吸收,其中n(JR05)∶n(TiO2/(CaY)F2:Tm3+,Yb3+)=2∶1的紫外吸收強度最大,這是由于該樣品中JR05含量高,且JR05具有較強的紫外光吸收能力。為探究摻比2∶1、1∶1和1∶2共摻材料的吸收光規律,以250 nm處的吸光度代表紫外光區吸光度,450 nm處吸光度代表可見光吸收強度,可以看到圖6(b)至6(d)隨著共摻材料中TiO2/(CaY)F2:Tm3+,Yb3+占比的增加,共摻材料在可見光區的吸收從0.109 a.u.增加到0.225 a.u.,在近紅外光區(720 nm<λ<1 100 nm)摻比2∶1和1∶1的共摻材料吸光度較弱,摻比1∶2的共摻材料吸光度明顯提高。綜上,3種摻比的共摻光催化材料均實現了全光譜響應,當n(JR05)∶n(TiO2/(CaY)F2:Tm3+,Yb3+)=1∶2時,對紫外光區有較強的吸收率,對可見光和近紅外光區域的吸收強度最強。
采用熒光光譜測試儀對JR05、(CaY)F2:Tm3+,Yb3+)、TiO2/(CaY)F2:Tm3+,Yb3+和共摻光催化劑納米復合材料分別進行了表征,以獲得共摻光催化劑上轉換發光性能的信息,結果見圖7。可以看到,在980 nm近紅外光激發下,JR05沒有發射出任何波段的光,這說明JR05不存在上轉換發光效應,對近紅外光的激發無響應,這與圖6中的吸光度結果相一致;(CaY)F2:Tm3+,Yb3+在360 nm處激發出8 569 CPS光強,在476 nm激發出5 058 775 CPS光強;(CaY)F2:Tm3+,Yb3+與TiO2復合得到的TiO2/(CaY)F2:Tm3+,Yb3+在360 nm處發射出900 CPS光強,在476 nm處發射出的光強為7 854 CPS,與復合二氧化鈦前相比,光強急劇下降,說明(CaY)F2:Tm3+,Yb3+激發出的360 nm紫外光和476 nm可見光絕大部分被陣列多孔TiO2吸收進行光催化反應。共摻光催化劑在360 nm處和476 nm處發射出的光強分別為300 CPS和5 617 CPS,與TiO2/(CaY)F2:Tm3+,Yb3+相比,共摻光催化劑在360 nm和476 nm處的吸收峰均明顯減小,因為共摻光催化劑在TiO2/(CaY)F2:Tm3+,Yb3+的基礎上加入了JR05,JR05為紫外和可見光響應的光催化材料,會吸收TiO2/(CaY)F2:Tm3+,Yb3+激發出的360 nm紫外光和476 nm可見光,因此出現共摻光催化劑吸收峰降低的現象。以上結果表明,共摻光催化劑通過充分吸收TiO2/(CaY)F2:Tm3+,Yb3+在近紅外激發下發射出的紫外光和可見光,提高了全光譜的利用率。PL結果與XRD、UV-VIS-NIR分析結果相一致。

圖7 光催化劑的PL結果
2.6.1 不同光源下共摻材料光催化性能分析
紫外光(200 nm<λ<400 nm)照射下,等質量的JR05、TiO2/(CaY)F2:Tm3+,Yb3+和n(JR05)∶n(TiO2/(CaY)F2:Tm3+,Yb3+)=1∶1、1∶2、2∶1的共摻光催化劑五個樣品對甲基橙降解濃度變化曲線見圖8(a)和(b),2 h內對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別為77.47%、54.41%、64.21%、58.57%、66.32%。可見光(400 nm<λ<720 nm)照射下,五個光催化劑樣品對甲基橙降解濃度變化曲線見圖8(c)和(d),2 h內對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別為61.2%、39.86%、59.74%、55.26%和57.32%。由結果可見,在紫外和可見光光照下,TiO2/(CaY)F2:Tm3+,Yb3+摻入JR05后的光催化效果均優于純TiO2/(CaY)F2:Tm3+,Yb3+,這是由于JR05為紫外-可見響應,與TiO2/(CaY)F2:Tm3+,Yb3+共摻后共同發揮光催化效果,TiO2/(CaY)F2:Tm3+,Yb3+在紫外光區的吸收強度較弱,JR05與TiO2/(CaY)F2:Tm3+,Yb3+以不同比例共摻光催化材料的紫外光的相對響應比例較之有所增強,因此紫外光和可見光下共摻材料的光催化率均高于TiO2/(CaY)F2:Tm3+,Yb3+,彌補了TiO2/(CaY)F2:Tm3+,Yb3+紫外響應弱的不足。JR05在紫外光光照下,對甲基橙的降解率高于其他樣品,表明JR05對紫外光吸收強度高于TiO2/(CaY)F2:Tm3+,Yb3+,與吸光度分析結果一致。
在可見光光照下,JR05對甲基橙的降解率仍高于其他樣品,而吸光度分析中可見光下TiO2/(CaY)F2:Tm3+,Yb3+的吸收強度高于JR05,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市售JR05制備技術成熟,分散效果較好,而實驗室制備的大孔TiO2復合CaF2后分散效果有所下降,從圖5比表面積測試的結果可見JR05比表面積為144.49 m2/g,而TiO2/(CaY)F2:Tm3+,Yb3+的比表面積僅為49.23 m2/g,比表面積的下降導致其降解甲基橙的效果有所降低。
近紅外光(720 nm<λ<1 100 nm)照射下,JR05、TiO2/(CaY)F2:Tm3+,Yb3+和n(JR05)∶n(TiO2/(CaY)F2:Tm3+,Yb3+)=1∶1、1∶2和2∶1共摻光催化劑樣品對甲基橙降解濃度變化曲線見圖9(a)和(b),JR05對甲基橙基本沒有發揮降解作用,TiO2/(CaY)F2:Tm3+,Yb3+及n(JR05):n(TiO2/(CaY)F2:Tm3+,Yb3+)=1∶1、1∶2和2∶1共摻雜光催化材料對甲基橙的降解率依次為64.5%、35.51%、50.27%、21.59%。可知其中TiO2/(CaY)F2:Tm3+,Yb3+具有最好的近紅外光催化性能,分析原因這與Tm3+和Yb3+摻雜的上轉換發光有關,在980 nm近紅外光激發下,TiO2/(CaY)F2:Tm3+,Yb3+上轉換發射出360 nm的紫外光和476 nm的可見光供陣列多孔TiO2和JR05吸收發生反應,但是由于JR05對近紅外光無響應,因此等質量樣品中,TiO2/(CaY)F2:Tm3+,Yb3+的近紅外光催化性能高于所有共摻樣品。在近紅外光照下,隨著共摻材料中TiO2/(CaY)F2:Tm3+,Yb3+占比的增加,光催化材料對甲基橙的降解效率逐漸提高,3種共摻材料中,當n(JR05)∶n(TiO2/(CaY)F2:Tm3+,Yb3+)=1∶2時,甲基橙降解率最高,與UV-VIS-NIR分光光度計在近紅外光區的測試結果相一致。

圖9 近紅外光照射下不同光催化劑降解甲基橙:(a)降解濃度變化曲線,(b)剩余濃度變化曲線
2.6.2 全光譜下共摻材料光催化性能
在全光譜(200 nm<λ<1 100 nm)照射下,取JR05、TiO2/(CaY)F2:Tm3+,Yb3+、n(JR05)∶n(TiO2/(CaY)F2:Tm3+,Yb3+)=1∶1、1∶2和2∶1的共摻材料,比較5種樣品降解甲基橙的效果。由圖6(a)和(b)可知,在全光譜照射下,相同質量的樣品中,n(JR05)∶n(TiO2/(CaY)F2:Tm3+,Yb3+)=1∶2共摻光催化劑對甲基橙的降解率最高,在2 h內達到80.42%,高于JR05的42.16%、TiO2/(CaY)F2:Tm3+,Yb3+的50.67%、1∶1共摻的61.81%、2∶1的44.69%;10 h后降解率依次達到84.3%、82.07%、96.08%、98.24%、83.19%。由圖6(a)中吸光度測試結果可知,JR05在全光譜中的紫外光和可見光波段都會發生光催化反應;在全光譜的照射下,共摻光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效果。JR05與TiO2/(CaY)F2:Tm3+,Yb3+共摻光催化劑10h后的光催化效率均高于單一JR05與單一TiO2/(CaY)F2:Tm3+,Yb3+,這是由于JR05在紫外和可見波段能夠進行光吸收發生光催化反應,但不能利用近紅外光,致使其降解效率低;TiO2/(CaY)F2:Tm3+,Yb3+對紫外光的吸收利用率較弱,加入JR05后,由TiO2/(CaY)F2:Tm3+,Yb3+在近紅外光激發下,上轉換發射出的360 nm的紫外光和全光譜中的紫外光均被JR05吸收利用,上轉換發出的476 nm的可見光由陣列多孔TiO2和JR05吸收利用,因此n(JR05)∶n(TiO2/(CaY)F2:Tm3+,Yb3+)=1∶2的共摻光催化劑在上轉換發光和JR05的雙重光觸媒作用下,2和10 h內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效果最佳,與UV-VIS-NIR和PL測試結果相一致,表明JR05與TiO2/(CaY)F2:Tm3+,Yb3+共摻的效果優于單一JR05和單一TiO2/(CaY)F2:Tm3+,Yb3+。
圖11為紫外光、可見光、近紅外光和全光譜照射下不同光催化劑2 h內對甲基橙的降解率柱狀圖,光催化劑的順序從左到右依次為JR05、TiO2/(CaY)F2:Tm3+,Yb3+、共摻光催化劑1∶1、1∶2、2∶1。可見全光譜下n(JR05)∶n(TiO2/(CaY)F2:Tm3+,Yb3+)=1∶2的共摻光催化劑在2 h內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效果最佳。

圖10 全光譜照射下不同光催化劑降解甲基橙

圖11 不同光源照射下不同光催化劑2 h內降解甲基橙光催化性能測試
2.6.3 全光譜下共摻材料光催化性能機理分析
n(JR05)∶n(TiO2/(CaY)F2:Tm3+,Yb3+)=1∶2共摻光催化材料為全光譜下光催化性能最優的摻比,共摻材料中的JR05實現了可見光響應,UV-VIS-NIR吸光度和PL上轉換發光性能測試結果表明,其對紫外光波段(200 nm<λ<400 nm)和可見光波段(400 nm<λ<720 nm)均有較強的吸收;TiO2/(CaY)F2:Tm3+,Yb3+在近紅外光區(720 nm<λ<1 100 nm)的吸光度較強,但對紫外光的吸收很弱;n(JR05)∶n(TiO2/(CaY)F2:Tm3+,Yb3+)=1∶1和2∶1共摻光催化材料在可見光區和近紅外光區響應較弱,均在紫外光區響應較強,但因紫外光在太陽光譜中僅占5%,因此在全光譜照射下的光催化效果較差;1∶2共摻光催化材料,相對于TiO2/(CaY)F2:Tm3+,Yb3+在紫外光區對光的吸收率增強,與其他共摻樣品比較,其可見光與近紅外區域吸收強度最強,實現了全光譜響應。
JR05與TiO2/(CaY)F2:Tm3+,Yb3+共摻光催化材料全光譜下的光催化機理如圖12所示:JR05為紫外光和可見光響應材料,全光譜中的紫外光和可見光可由JR05直接吸收,同時紫外光可供TiO2/(CaY)F2:Tm3+,Yb3+吸收激發光觸媒反應;光譜中的近紅外光可激發TiO2/(CaY)F2:Tm3+,Yb3+中的Yb3+吸收能量傳遞給Tm3+,Tm3+吸收能量發射出360 nm的紫外光和476 nm的可見光。其中360 nm紫外光和476 nm的可見光均可供陣列多孔TiO2和JR05吸收,激發光觸媒反應,從而達到利用全光譜波段,進行高效光催化的目的。

圖12 全光譜下共摻光催化材料光催化機理
將可見光響應的N摻雜納米TiO2(型號:JR05)與課題組自制的近紅外光響應的TiO2/(CaY)F2:Tm3+,Yb3+上轉換發光納米復合材料,分別以n(JR05)∶n(TiO2/(CaY)F2:Tm3+,Yb3+)=1∶1、1∶2和2∶1的質量比共摻雜。通過不同光源下降解甲基橙的效果研究共摻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確定了全光譜共摻雜光催化劑的最優摻比,探討了全光譜共摻光催化劑的工作機理,主要結論如下:
共摻雜光催化劑仍為銳鈦礦型TiO2,其晶型結構沒有改變;TiO2/(CaY)F2:Tm3+,Yb3+可以很好地在微觀上負載稀土共摻雜的氟化鈣,陣列多孔結構增大光接觸面積,提高了降解效率。JR05、TiO2/(CaY)F2:Tm3+,Yb3+和n(JR05)∶n(TiO2/(CaY)F2:Tm3+,Yb3+)=1∶1、1∶2、2∶1共摻材料在紫外光(200 nm<λ<400 nm)和可見光(400 nm<λ<720 nm)照射下,2 h內JR05對甲基橙的降解率最高;在近紅外光(720 nm<λ<1 100 nm)照射下,2 h內TiO2/(CaY)F2:Tm3+,Yb3+對甲基橙的降解率最高;在全光譜(200 nm<λ<1 100 nm)照射下,當n(JR05)∶n(TiO2/(CaY)F2:Tm3+,Yb3+)=1∶2時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效果最佳,甲基橙2 h降解率達到80.42%,10h降解率達到98.24%。
JR05與上轉換發光納米復合材料TiO2/(CaY)F2:Tm3+,Yb3+共摻光催化材料實現了利用紫外-可見-近紅外全光譜波段進行光催化。2 h內,相同質量的共摻光催化劑對污染物(甲基橙)的降解效率達到市售光催化劑(JR05)的1.91倍,顯著優于單一材料的降解效率,應用于自然環境污染治理時,可充分利用太陽光譜,有效提高污染物降解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