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過程中,廣大青年不僅充分彰顯出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還鍛煉了自身的能力、提升了自身的人生境界、樹立了自身的正確價值觀。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需要進一步強化青年一代的責任和擔當,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為國為民鍛煉過硬本領的價值取向,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進程中體現自身價值、貢獻自身力量、達成人生目標,成長為不負祖國、人民和時代的有為青年。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其傳播速度之快、傳染范圍之廣、危害人數之多,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構成為重大突發衛生事件。面對疫情的洶洶來勢,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人民群眾,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廣大青年和人民群眾一道,紛紛加入抗疫斗爭的洪流之中,在武漢、在湖北、在全國各地,奮戰在抗疫第一線,以青春的激情和無畏的付出,彰顯出青年一代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也在抗疫斗爭中得到充分鍛煉,奠定了擔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任的堅實基礎。
一、重大疫情考驗彰顯青年責任擔當
曾幾何時,國外因青年一代中存在著不修邊幅、厭棄學業、鄙視工作、蔑視法紀、尋求刺激、渴求絕對自由、行為放縱、意志沉淪、挑戰傳統的表現,而將這一代人稱為“垮掉的一代”。幾經輾轉,這一概念作為舶來品進入中國,伴隨著人們對“小皇帝”“小太陽”“小公主”的認知,作為標簽貼在了國內青少年身上,也在不少研究論文中被提及。普遍認為當今的青年一代從個體視角來看存在著生命責任意識淡漠和理想信念缺失等自我評價偏弱的現象,從社會視角來透視青年自身存在著與他人關系冷漠、與自然關系失衡等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表現,從國際視角來剖析青年一代則存在著與經濟全球化的不同步、與多樣化文化不相宜、與信息化社會不相融等世界責任失衡的現象。也就是在人們的心目中,青年一代是貪圖享受、信念缺失、沉溺游戲、佛系心態、喪失進取、缺乏責任、放棄擔當的一代。如此這樣的一代,能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嗎?依照固有的觀念,人們對此普遍存疑。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勝于雄辯!青年一代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現,刷新了人們的認知,顛覆了被社會貼在身上的標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非典襲來時,全世界都在守護‘90后。而今天,換我們‘90后守護這個世界!”這是多么具有擔當精神的話語。在實際行動中,廣大青年人紛紛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逆行出征。其中,馳援湖北的4.2萬多名醫護人員中,就有“90后”的身影且多達1.2萬名,更有一部分還是“95后”“00后”的青少年,“他們還是一群孩子,換個場所他們可能還在打游戲”。正是這群孩子,面對沒有“硝煙”的戰場,激活了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青春熱血,將愛國熱情轉化為舍生忘死、勇于擔當的實際行動。他們青春的身影活躍在湖北抗疫第一線上、忙碌在社區群防群治防線上、流動在長途運輸供給線上、勤奮于物資生產保障線上。神州大地各條疫情防控戰線上,處處都活躍著青年人忘我奮斗的身影。以致于72歲掛帥出征的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老人在回顧這場舉國抗擊的疫情阻擊戰時感慨萬千。面對肆虐的病毒,“80后”是主力軍、“90后”是先鋒隊、“00后”也不甘示弱,青年醫護面對危險、毫不畏縮,勇敢承擔起“紅區”及其他各醫院的一線救治任務。記憶最深的是目送一對來自天津的年輕醫護夫婦并肩攜手進“紅區”搶救病患,他們義無反顧、堅定前行的背影讓老人感到,“這是一種精神,非常可貴的品質,年輕一代是值得信賴、充滿希望的一代”。青年人在社區、在醫院、在醫護人員接送、物資運輸和供應點的付出為遏制疫情蔓延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為什么能夠把嚴格隔離政策執行好,杜絕疫情蔓延,我覺得他們在起著很大的作用”。正是基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青年人用自己的一份份青春力量,將“小我”義無反顧地融入“大我”,在疫情防控戰爭中鑄起了堅強的防護陣線,也經受住了“火線”的嚴格考驗,彰顯出昂揚向上的青春力量,向黨、向人民、向時代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中,對奮斗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予以充分的肯定并致以誠摯的問候。廣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用舍生忘死、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的實際行動充分證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黨和人民對青年一代的嘉許,外來的拜金主義思潮、物質主義侵擾、虛無主義的迷惑,沒有讓青年一代垮掉,反而讓他們在信念上更加堅定、意志上更加堅強、行動上更加堅決,他們用行動撕下了強加給自己的“頹廢”標簽,改寫了固有的“垮掉”觀念,迎著風雨他們必將更快、更茁壯地成熟、成長起來。
二、抗擊疫情斗爭鍛煉青年責任擔當
疫情是一場大考,考驗著各國的治理能力;疫情也是一面照妖鏡,分辨出形形色色的嘴臉;疫情更是一座大熔爐,將青年一代放在爐中百煉成鋼。青年是世界的未來,是社會變革的主要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曾談到對青年進行培養和鍛煉的組織形式,“培養有覺悟的無產階級戰士和共產主義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是共產主義青年組織起碼的任務。”而青年進行職業選擇時,應充分考慮職業所賦予的社會責任,應該以全人類的幸福作為奮斗目標,再結合自身的興趣、能力和體質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服務于國家和社會并能實現自身價值的職業,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等狹隘的視野。“大學生的使命是在即將來臨的革命中同工人兄弟肩并肩地發揮重要作用”。這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青年一代寄予的厚望,希望他們能擔負起建設共產主義的重任,在推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實現人生價值。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講話中提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要求新時代中國青年,珍惜時代所賦予的責任,擔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在盡責中歷練,在擔當中成長,在鍛煉中成才,在新時代廣闊天地中綻放無悔的青春,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書寫人生奮進的詩篇。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青年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在各條戰線上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寫下了展現靚麗青春的壯麗篇章。其一,爭做抗疫“戰斗員”鍛煉黨性。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援漢醫療隊“90后”護士朱志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青年一代的家國情懷。作為年輕一代“90后”中的一員,她和眾多青年一道,不畏艱險,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全力以赴;用理想、用本領,更用擔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汗水揮灑中守護生命,在青春綻放中守護微笑;在實踐中歷練,在奉獻中成長,在鍛煉中升華,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忠誠澆開絢麗的青春之花。其二,爭做抗疫“宣傳員”升華境界。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本科生第一黨支部組織委員付其頓用自己的志愿活動展示了青年一代的風采。雖然沒有親臨武漢抗疫第一線,但他積極參與了家鄉連云港的抗疫行動,在每天工作近15小時的30多天志愿服務活動中,始終把“我是黨員我先行”的使命記在心頭、扛在肩上,積極參加高鐵站執勤排查、社區防疫宣傳、為援鄂醫療隊家屬以及留守兒童提供物資供應等。理學院學生張千惠、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徐鵬道則積極在徐州市銅山區協助基層社區進行人員排查、車輛登記、防疫宣傳、政策講解等防疫志愿服務工作,學校收到了銅山區團委發來的感謝信,感謝大學生在家鄉防疫工作中勇于擔當、奉獻青春,展現了當代團員青年良好的精神風貌。其三,爭做抗疫“守門員”貢獻力量。南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教師范團支書羅懿在抗疫斗爭中更真切地感受到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她積極地參與了轄區組織的抗疫工作,進行疫情排查等志愿服務,更深切地認識到當代青年要始終懷揣濃厚家國情懷,時刻準備著挺身而出,將自己的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公共衛生學院團總支副書記繆俊艷則經過抗疫斗爭的鍛煉認識到,擔當責任和使命更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理論學習、提升實踐能力、練就過硬本領,立志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公共衛生領域里發揮專業特長,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守好保衛生命安全的堅強陣線,展現青春力量,體現青年擔當,做出青年人應有的貢獻。青年奮戰在抗疫前線的例子不勝枚舉,充分展示出當代青年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經過抗疫斗爭鍛煉的青年一代,將以更堅韌的意志、更堅強的奮斗精神融匯成青春澎湃的時代洪流。
三、實現民族復興呼喚青年責任擔當
人類歷史的進程,經歷了太多的重大挑戰,當今世界面臨金融危機影響持續、經濟長期低迷徘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軍備競賽不斷升級、局部戰爭時有發生、恐怖事件頻頻出現、各種資源日漸枯竭、環境持續惡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難題,嚴重困擾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中華民族也在飽經憂患、歷盡滄桑后浴火重生,向著偉大復興的目標不斷前進。面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風云變幻、中國新時代之大變化的形勢,中華民族面臨著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復雜問題的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只是突如其來的一次臨時性考驗,如何應對挑戰和考驗,是擺在黨和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面前的亟需解決的問題。
時代呼喚擔當精神,民族振興是時代賦予青年的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而要實現偉大斗爭的勝利,就需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擔當其時代所賦予的責任。“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擔、勇克難關、勇斗風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能充滿活力、充滿后勁、充滿希望。”這是對青年人在新時代勇于擔當的期望和囑托。
結合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對青年人的鍛煉和考驗,增強青年一代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繼續加強。其一,利用抗疫斗爭的實踐加強理想信念教育。面對肆虐的疫情,我們黨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動員全國支援武漢,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打響了全國性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迅速蔓延,充分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黨宗旨,用充分的事實激發了廣大青年的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再反觀國外一些國家,視人民生命安全如兒戲,為自身的利益不顧人民群眾的生死,肆意對中國進行抹黑和甩鍋,以致于浪費了中國早就發出的預警和用巨大代價換來的寶貴防控時機,導致疫情大規模地暴發,每天以確診上萬例的人數飆升。兩相比較,對人民負責,就是對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全力救治,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確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絕不是虛無縹緲的空話。因此,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充分結合疫情防控期間青年人自身的切身體會和感悟加強教育和提升。其二,結合抗疫斗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疫情面前,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證,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銘,人性的美丑和道德的高下在疫情面前立判,援鄂醫療隊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無數黨員干部不顧危險、奮戰前線;志愿者不畏病毒、勇敢前行;各地企業踴躍捐款捐物、支援湖北;更有鐘南山、李蘭娟和張文宏等組成的專家組,用高度的科學精神、擔當精神和責任意識,向人民展示了科學家的浩然正氣和醫者仁心。相比較之下,事實無情地剝下了那些無責任無擔當的各界“星”們華麗的畫皮,更不用說個別違反抗疫規定、隱瞞行程可能傳染更多人、只為自己考慮的自私之人了,更遑論個別“精日”“親美”“媚外”分子的荒謬言論,以及國外的少數政客完全不顧事實,肆意抹黑中國熱心支援和正義行動的言論了。這些事實,正是幫助青年一代更好地辨別善惡美丑的案例,正可以通過對比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為國為民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其三,結合抗疫斗爭鍛煉實現民族復興的過硬本領。黨帶領全國人民短時間內打贏了疫情防控阻擊戰,主要還依賴于中國多年積聚的綜合實力,不是源源不斷的藥物、醫護設備和生活物資馳援湖北,打贏這場戰爭估計還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代價,這充分證實了我們黨提出的“發展是第一要務”原則的無比正確性,而進一步的發展還要依賴于青年一代學好過硬本領,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行各業貢獻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希望你們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斗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帶動廣大青年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中華民族以不屈的抗爭精神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時代呼喚中國青年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鍛煉過硬本領、樹立責任意識、養成擔當精神,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鐵肩擔道義、雙手譜新篇,為實現中國夢、世界夢而奮勇拼搏、戮力前行。
基金項目:2019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媒體時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認同研究”(2019SJB1577)。
(袁櫻:南通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