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峰
摘 要:截止2019年底,我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應建盡建率已達99.9%,“兩個覆蓋”全面落實,黨建和企業發展雙向融合成效顯著。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通過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作用為自身爭取到了生長空間,但非公企業存在的轉型升級、協調關系難度增大、競爭激烈等問題為非公企業黨建提出了新課題,梳理新時代非公企業黨建的生成邏輯能夠更好地規劃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非公企業黨建;企業發展;生成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非公有制企業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截止2018年年底,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已超過了3.4億人,無論在傳統經濟領域還是新經濟領域都體現出了活躍的生產力,龐大的人群和突出的貢獻決定了非公有制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同時也對非公有制企業提出了新時代的發展課題。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既是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需要,也是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和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工程。
一、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生成邏輯
(一)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取得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1]。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從業人員具有知識水平高、思想活躍等特點,掌握著一定的社會資源,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對于這部分人群,黨不去主動吸納他們當中的優秀人士,就會有其他組織甚至非法組織來吸納[2]。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開展黨建工作,有利于增強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士對黨的直觀理解,吸引其中的優秀分子主動向黨靠攏。同時,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密切聯系群眾,加強對職工群眾的人文關懷和心理關切,維護各方合法權益,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擁護和認同。
(二)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需要
轉型困難和關系復雜是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面臨的兩個難題。一方面,“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和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3]使得非公有制企業更加愿意立足主業深耕細分市場,圍繞利潤、市場規模、品牌等發展資源細化發展舉措,不愿輕易涉足陌生領域。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高質量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企業主動求新求變,圍繞新發展理念開展工作。黨組織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能夠有效增強非公有制企業對形勢政策的判斷能力,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其市場主體地位的不斷增強,與之聯系的民事主體、政府業務部門、所處社區等關系日益多元,企業產權關系、董事會與經營層關系、勞資關系等關系耦合交織,從業人員流動快、素質不一、背景多樣。黨組織在黨員群眾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能夠有效凝聚各方力量推動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
(三)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徑
非公有制企業是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非公黨建能夠引領非公企業更好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4]。從非公企業角度來說,企業是經濟性、社會性、文化性相統一的組織[5],企業發展的過程就是對社會提供的資源要素進行加工回饋的過程,這也使得現代企業的構成要素越來越具有多元的社會屬性,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生存進步的重要原因[6]。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在企業內部通過教育黨員和職工群眾遵守法律法規,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在對外聯系上通過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社區精神文明建設[7]等途徑可以有效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更好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治理。
二、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依賴于企業主的態度
由于非公有制企業的產權掌握在企業主手中,企業權力結構有利于實現企業主利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能否開展、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主和經營層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認知和態度。而在實際工作中,不論學界怎樣塑造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理論形象,進行怎樣的政治動員[8],企業主仍存在著一定的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誤解。
(二)缺乏細化政策指導
由于非公有制企業“多、小、散、流、變、雜”[9]的特點,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難以建立細化的政策支持。如流動黨員管理仍是一個老話新談的問題,流出地不知去向不能管理,流入地不知動態無法管理,部分“口袋黨員”、“隱形黨員”隱藏黨員身份,抱著雇工心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
(三)缺乏權力依托[10]
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建立地位的主要途徑是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作用,但目前非公企業黨建的領導結構多以地方黨工委、園區綜合黨委、行業黨委、街道黨委等黨組織牽頭進行工作引導,工作方式以聯席會議等協調職能為主,難以實施責任制、績效考核等督導方法。在非公有制企業的權力設計中,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缺乏國有企業“黨組織地位由公司章程保障”的有利條件,在決策流程上也較少能夠形成“討論前置”的工作局面。
(四)“兩個隊伍”不強
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工作者素質不強是制約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又一瓶頸,非公黨建工作對專業性、技術性、理論性要求較高[11],“兩個隊伍”多為兼職,薪酬偏低,晉升空間相對封閉,培訓通道狹窄,難以全身心投入黨建工作,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黨的組織力的發揮。
三、加強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在推進“兩個覆蓋”的基礎上做好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12]
黨要發揮作用,首先就是要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力量覆蓋。隨著黨中央繼續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關懷力度,非公有制企業將不斷發展壯大,更加多樣、更加深入地影響經濟社會生活,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兩個覆蓋”應當既引領非公有制企業發展方向,又適應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狀況,不斷創新覆蓋方式和覆蓋效果,做到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覆蓋到哪里,黨的組織力就延伸到哪里。
(二)做好機制設計
因地制宜用好“一主兩輔”等領導機制,通過以點帶面、聯席會議、區域共建、黨建指導員等形式改進非公企業黨組織的聯系機制,運用黨費返還、企業撥款等方法完善經費保障渠道,增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通過活動創新、創先爭優、黨群共建等方式發揮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功能作用。
(三)加強對出資人的教育引導
普遍關心政治,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功利性傾向淡化[13]是非公有制企業家的思想政治現狀,而國家也適時對非公有制企業表明了“是我們的自己人”的肯定態度。加強對出資人的教育引導既符合其自身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具有現實可行性,同時也是貫徹執行黨的大政方針的工作要求。通過加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服務工作,引導出資人更好認識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方向的一致性,能夠為黨組織開展活動爭取到必要的資源支持。
(四)建強“兩個隊伍”
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書記一般通過選舉產生,在黨員群眾中有著足夠的擁護和信任,黨性較強,具有維護企業發展利益的動力,“雙向互動”等工作機制能夠支持黨組織書記履職盡責,充分發揮黨組織書記守信念、重品行、懂經營、會管理的優勢,能夠有效推動非公企業和黨組織協同發展。黨務工作者在政策咨詢、黨員教育管理、組織關系接轉、指導群團組織建設等基礎工作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強黨務工作者隊伍能夠有力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發揮其應有功能。
(五)建設黨建品牌[14]
黨建品牌是因地制宜對區域黨建資源進行塑形的過程,黨建品牌包含了對黨建工作發展思路的思考以及對現有條件的調研。通過創建黨建品牌,能有效應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中的覆蓋不深入、功能不完全、培育不充分、手段不豐富等問題,在創新活動、方法上下功夫,推動區域對黨建工作形成清晰易懂的品牌認知,通過標準化的黨建活動[15]重塑公眾對灌輸性、政治色彩的黨建工作的新認知,更好發揮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
[2] 郎友興.政治吸納與先富群體的政治參與——基于浙江省的調查與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2009,(07):108-115,129.
[3] 夏寶龍.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N].人民日報.
[4] 胡博成.包容性耦合:非公企業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內在邏輯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8,(11):42-47.
[5] 成俊鵬.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特性[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2):3-5.
[6] 沈友華,沈蕾娜,等.新時代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31):78-79.
[7] 顧榮.豫園街道黨建引領下非公企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6,(03):28-30.
[8] 劉小雨.政治過程視角下非公企業家對黨建的態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77.
[9] 徐學通.新時期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探索和實踐——以黨建工作“全覆蓋”為視角[J].湖湘論壇,2009,22(02):39-41.
[10] 吳志潔,張娟娟.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四個依托”[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0,(03):50-53.
[11] 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J].黨建研究,2020,(5):4-8.
[12] 彭斌.湖南省非公有制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國際公關,2020,(06):134-135.
[13] 方衛紅.品牌“植入”黨建:探索非公企業“雙強”發展新路徑——以杭州高新區(濱江)“紅色+”系列黨建品牌建設為例[J].上海黨史與黨建,2020,(05):41-44.
[14] 劉晶,王建華.新時代黨建質量提升的行動邏輯[J].東南學術,2019,(0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