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平
中圖分類號:F27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8-030-02
摘 要 新時代,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和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創新發展新聞宣傳工作,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講好國企故事,傳播好國企聲音,展示好國企新形象,提升企業社會影響力。
關鍵詞 國有企業 守正創新 引導力 影響力 傳播力 感染力
新聞宣傳作為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將企業的“聲音”傳遞到基層每位員工,提升新聞宣傳的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勢在必行。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針,緊扣企業中心工作,切實做到守正不渝、創新不止,用新聞作品服務企業發展,弘揚企業文化,展現員工風采,為企業改革發展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一、當前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新聞宣傳模式跟不上形勢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由于資金投入有限,融媒體建設緩慢,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遭遇了受眾流失的挑戰,手機端的新聞資訊推送不夠及時,網絡端缺少完整的新聞網站,新聞的傳播力有所下降。
(二)新聞宣傳內容難以滿足需求
推送的新聞資訊時政類的偏多,關注民生和員工輿情的偏少,缺乏創新意識,內容單一,新聞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三)新聞宣傳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由于受發展空間、職業待遇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宣傳工作人員工作熱情不高,創新動力不足,宣傳隊伍青黃不接、技能素質參差不齊,新聞宣傳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吸引力在下降。
二、新時代創新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企業新聞宣傳定位
作為企業的主流媒體,承擔了“對內凝聚力量、對外展示形象”的責任和使命。以“新聞+服務”的模式,傳播好企業的各項決策部署,展示好員工的精神風貌,滿足好員工家屬的資訊需求。
(二)加快融媒體建設步伐
按照“移動優先、網站深度鏈接”的理念,對現有流程進行優化、對傳播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搭建“一中心兩平臺三支撐”的新模式。“一中心”即基于“新聞+服務”的互聯網樞紐型融媒體中心;“兩平臺”是指以企業新聞為核心的新聞網站平臺,以企業資訊為核心的公眾號平臺;“三支撐”是以電視、報紙、廚窗為核心的內容支撐平臺。以“中央廚房”管理思路,統籌“策、采、編、發”各個環節,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端發布”的全媒體傳播覆蓋新格局,提高媒體的影響力。
(三)構建起“大宣傳”格局
將新聞宣傳從封閉性的壟斷型平臺向泛合伙制的生態型平臺轉變。打造好各個媒體平臺,激勵各級單位和個人享用平臺資源,營造一種平等的合作關系。并肩負起發現新人、培養新人的職責,推行“聯點制”和“導師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宣傳隊伍。通過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和評比,激發大家多方位交流、全方位傳播,構建起“大宣傳”格局,實現共生共贏。
三、當前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實踐
(一)在“統”字上下功夫,增強新聞輿論引導力
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只有堅持守正,創新才有明確的方向,才有堅定正確的立場。面對當前價值觀念日益多元多樣,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裂變式發展給新聞輿論帶來的新挑戰,始終堅持統籌好形勢任務與主題宣傳、統籌好內宣和外宣兩個平臺,服務好企業發展大局。
1.統籌好形勢任務與主題宣傳
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大創新理論宣貫。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發力點和切入口,結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挖掘企業在新理念指引下,在黨建創新、提質增效、綠色生態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和發展成果。
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加大形勢任務宣傳。比如,分別在報紙、電視、微信開設專欄,聚焦企業的最新戰略部署,解讀好意義和內涵,關注各單位的新思路、新舉措、新亮點,展示一線員工的新作為、新成果。
2.統籌好內宣和外宣兩個平臺
圍繞企業亮點特色,加大樣板典型挖掘。充分展示企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科技創新、提質增效、重點工程推進等方面的亮點和成果,聚集在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當中不斷涌現的先進人物與先進事跡。
注重渠道拓展,借助中央、省級媒體,全方位宣傳展示企業。綠色發展、職工技能提升等方面工作受到各級媒體高度關注,多篇作品分別在中央、省級媒體刊發和播出。其中,楊桃塢復墾的成功案例,在《經濟日報》《江西日報》進行了大篇幅報道,《江西衛視》以專題的形式進行播出,郭株輝和繆國斌等科技標兵和工匠故事受到《人民網》的集中報道。
(二)在“新”字上求突破,增強新聞輿論影響力
創新是守正的發展,新聞輿論工作只有大膽創新,輿論陣地才能守得住,黨的聲音才能傳播得更遠。
1.創新機制
按照“一個主題、一套方案、一個專人”的“項目化”機制,年初,結合“三年創新倍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點工程等主題宣傳任務,確定好全年的重點宣傳選題,制訂出詳細的宣傳策劃方案,明確宣傳內容、傳播方式、推送時間等。比如提前組織主題策劃,推出一系列專題,集中展示企業40年來的發展成就;對獲得公司“十大科技標兵”“十大工匠”的郭株輝、繆國斌、李全勝、黃發明,分別采寫人物通訊、制作專題視頻;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安排專人負責,提前策劃,先后推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展開》《真學、嚴改、實做,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推進主題教育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答卷》3篇深度報道。重大工程的宣傳,從工程啟動開始,安排專人持續跟蹤拍攝,除了日常的動態消息,在工程試運行的重要節點推送深度報道和電視專題,做到重點選題事前有氛圍、事中有追蹤、事后有回顧,營造出全方位、立體式的輿論氛圍。
2.創新形式
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傳播力,必須創新表達形式和方法,把故事講出味,把新聞做出彩,把“有意義”的事講得“有意思”。在方式方法上注重一個“巧”字。把“大政策”轉化為“小故事”,把“書面語”轉化為“群眾話”,做到巧融入、巧溝通、巧滲透。將企業的各種精神和理念具體化、故事化,做到新聞宣傳有聲有色。策劃制作反應企業40年變遷的微視頻《親歷40年》和《記錄40年》,分別從建設者和記者的視角,講述企業40年變遷的感人故事,在微信公眾號推送后,閱讀量總數過萬。
(三)在“融”字上做文章,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
以互聯網思維,不斷優化新聞信息生產的流程,朝著內容生產、平臺呈現、隊伍建設的共享融通方向努力,切實提升全媒體傳播效率。
1.注重資源通融
一方面強化與機關各部門的橫向聯系,建立聯點機制,及時掌握企業生產、安全、環保、科技等方面的第一手信息,做好相關新聞的發布,并與相關部門聯合推出了專題宣傳。2019年,組織策劃了“夢想起航”新聲音計劃,共有67名新進大學生報名參加。經過征文、配音等系列流程,層層篩選后,有9名“新聲音”參與者,5名“新文字”參與者進入作品展示環節。14個作品在微信公眾號引起熱烈反響,投票評比瀏覽量超過7000次,投票期間,圖文閱讀總次數超過1.5萬。通過活動,一方面讓新進大學生盡快熟悉企業、融入企業,另一方面也挖掘了一批有文字功底、熱愛新聞宣傳的新人。
另一方面,強化與基層各單位的縱向聯系。充分利用每月通訊員例會,通過會前精心準備,列出當月宣傳重點,各單位細化選題,會上充分討論,強化了各版塊編輯與通訊員的溝通交流,優稿作品的分享,針對普遍性的問題、前沿性的趨勢,安排專題講解,打造業務學習的“微平臺”,每月的通訊員例會,既是新聞策劃會、分享交流會,也是業務培訓會、任務落實會,實現新聞資源的優化整合。
2.注重宣傳互融
按照“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傳播”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新舊媒體的優勢和特點,共享新聞資源,形成聯動。結合當下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精準定位受眾,設置議題,做到同樣主題、多樣傳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輿論傳播。比如在重大工程的宣傳報道中,充分發揮各個平臺的優勢,同一個主題,制作不同的版本,在報紙上刊發深度長文,以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前后跨度40多年,超級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背后的故事;電視推出專題片,以視頻的形式,展示超級工程的震撼,給人以視覺沖擊,體現了一代代建設者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微信公眾號以圖文的形式,分別推送“數說超級工程”和“超級工程簡歷”,以新媒體的表達方式進行推介,閱讀總數超過2萬,引起強烈反響。
(四)在“度”字上見實效,增強新聞輿論感染力
對于新聞媒體來說,無論傳播形式、媒體形態如何變化,內容為王、內容制勝永遠不會變,需要推出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高質量作品。
1.采寫有“深度”的新聞
“腳底板下出新聞”“深入采訪出深度”,通過全面深入的調查,了解新聞背后的新聞,獲得大量的信息展示給觀眾,先后推出了“三年創新倍增”系列專欄文章,涉及對標攻關、智能化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設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安全環保等方方面面;推出了“制度落實年”系列,聚焦安全隱患、安全文化建設等方面工作;推出了黨建高質量發展系列文章,聚焦黨委稽核、示范黨支部建設、基層減負和“黨建+”工作……這些系列文章,深入淺出,全方位解讀,提升共識,凝聚礦山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2.采寫有“溫度”的新聞
有溫度的新聞不是記者待在會議室、趴在材料前可以發現的,采寫有溫度的新聞,需要記者腳踏實地、接地氣,把企業一線、生產廠房作為新聞的第一現場,把員工的關注作為第一信號,用群眾語言講生動故事。如《底色》,講述了四名基層員工愛崗敬業的平凡故事,詮釋了一流的員工,是企業一流的基石;《有心,就有創新》和《鑄劍》,講述了幾位企業一線的“發明家”和“鑄劍師”,多年磨礪,潛心盡心,終有所成的故事;《授藝、塑魂、育人的“大匠之師”》《匠 傳》等作品,詮釋了企業員工匠人、匠心、匠藝的傳承。
四、結語
總之,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要在守正、貴在創新、重在實踐。只有充分認清形勢任務,深刻剖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持續發力,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讓新聞宣傳工作在企業改革發展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